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1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勤上光电董事长李旭亮:打造LED世界知名品牌

2011-11-2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甘霖

  “可以说,LED产业是照明史上的一个革命,像数码相机替换胶卷相机一样,我相信半导体照明总有一天会逐渐替换传统照明。未来的市场是只要有传统灯的地方,就有可能被LED照明灯替换,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 甘霖

  国内主营半导体概念第一股——勤上光电(002638)今日登陆中小板。公司董事长李旭亮表示,发光二极管(LED)产业是中国乃至全球性的战略新兴产业,公司今后将通过对产学研、资金、商业模式、市场渠道、人才等的资源整合,不断推动商业模式、应用技术、服务和技术的创新,提高产品性价比,寻求“量”的井喷,最终打造LED世界级知名企业。近日就投资者关注的话题,李旭亮与证券时报记者展开了交流。

  证券时报记者:LED产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李旭亮:目前,各国政府都已开始把一些高耗能的照明产品列为首要禁用对象,白炽灯泡首当其冲。白炽灯泡的禁用首先从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开始,后来各国政府开始陆续跟进。从各国禁用白炽灯泡的时间表来观察,2012年之后,大多数国家开始逐步禁用白炽灯泡,在淘汰高耗能照明方式的同时,各国政府大力支持节能环保的半导体照明,这为LED照明带来了庞大商机。

  进入20世纪以来,美国、日本、欧盟、韩国等相继推出国家半导体照明计划,加大研发和扶持力度。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照明电器生产国和出口国。2009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资料显示,到2015年,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30%左右;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功能性照明达到20%左右,液晶背光源达到50%以上,景观装饰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证券时报记者:LED产业目前在国际国内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李旭亮:目前LED产业已形成美国、亚洲、欧洲三大区域为主导的格局。其中,科锐、流明、日亚化学以其在高端芯片领域的技术创新优势,占据LED上游的主导地位。中国台湾地区LED产业近年迅速崛起,其芯片及封装业务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

  国内主要是以封装及下游应用为主。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下游应用需求的带动下,我国LED产业发展迅速,形成较为完整的LED产业链。目前基本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江西及福建、北京及大连等北方地区的区域产业格局,每个区域都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完整的产业链。但各个地区企业良莠不齐,有品牌、技术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并不多,领先企业将获得先发优势。半导体照明行业发展趋势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迎来快速成长期;二是广泛的应用领域及多元化的消费终端将促进各种专业半导体照明解决方案的产生发展;三是企业将加速优胜劣汰。

  证券时报记者:公司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方面?将如何进一步发挥?

  李旭亮:勤上在LED产业拥有的强大竞争力,首先是丰富的半导体照明经验,较强的创新能力,公司拥有专利100多项,发明专利20多项,在专利持有量上遥摇领先同行,勤上也在创新很多的商业模式,如一些新的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勤上是上市公司中第一个以半导体照明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主营业务的业绩增长保持非常快的速度。

  未来三年,公司将利用技术、产品、服务优势和上市后的资金优势,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电费水平相对较高地区重点城市的大型商场、酒店和连锁机构,通过EMC模式直接为用户提供LED照明节能改造,计划到2014年,公司EMC业务收入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30%左右。此外,公司将与各节能服务公司建立广泛的业务合作关系,以成为其最佳供应商。

  证券时报记者:公司将如何应对销售网络不足的问题?另外如何拓展国际市场?

  李旭亮:公司将在国内建立八大区域运营管理中心,并逐步将其扩展到每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公司计划在2012年之前建立起覆盖国内一线城市和主要二线城市的经销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以专卖店为主的终端销售渠道,争取在2014年之前通过连锁加盟方式发展多家专卖店。

  国际市场一直占公司营收比重较大,现在的销售已扩展至25个国家,上市后公司将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司LED产品在欧美、亚太等地区的销售工作。为配合公司的海外业务,公司在香港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勤上实业(香港)有限公司,作为拓展海外市场重要平台。

  证券时报记者: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公司将如何解决人才相对不足的问题?

  李旭亮:半导体照明是个全新的行业,人才不足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为此,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唯才是举。一方面加紧从内部培养;另一方面积极与专业人才服务公司紧密合作,有针对性地引进公司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此外,公司也在积极进行人才储备,将通过一系列培训和锻炼,令其成长为公司的骨干力量。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2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深 港
   第A006版:创业·资本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舆 情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