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1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为传统非现场检查“正名”

2011-11-30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游芸芸 李东亮

  证券时报记者 游芸芸 李东亮

  犹如一双无形的眼睛,时刻关注证券经营机构的合规行为,这是对非现场检查系统最为形象的一种解释。

  看似仅是空间的转换,却解决了传统现场或非现场检查中的诸多不便与障碍。

  空间和时间的效率,是最为直观的。据深圳证监局介绍,过去常常采取的现场检查,无论是检查对象或监管人员都需要提前准备,同时因涉及检查的资料和数据庞杂繁多,且不具备分析和横向比较功能,往往对一个事项的检查的时间可能耗费几个工作日,及时性难以实现。

  用深圳证监局局长张云东的话来说,传统的非现场检查“不靠谱”,存在诸多问题。据了解,传统的非现场监管模式往往受制于检查对象报送的信息质量,一旦检查对象上报数据失真,最后的检查结果也就失去了意义。不仅如此,建立在其基础上的监管分析结果也随之失真。

  与此同时,传统检查的静态数据难以准确反映公司真实状况。长期以来,监管部门对证券公司的非现场检查系统实质上仅是报表统计分析报送系统。此类系统通过对检查对象定期上报的静态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比对、分析,进而形成相应的检查结果。这种方法受制于被动接受的数据,如证券经营机构在定期上报数据的时点将数据归为合规线以内,平时违规的行为则无从监管,监管检查所希望的准确、真实均难保障。

  为解决上述诸多问题,深圳证监局尝试为非现场检查“正名”——借助IT技术,将监管部门被动、单一地审阅证券公司上报的未经核实的业务数据,调整为根据需要主动、自由地从证券公司信息系统中调取任何动态数据信息。

  通俗地讲,就是在证监局内的监管网络平台上,申请所调取的数据,均来自证券公司各业务应用系统的真实数据,且基本同步。由此,确保监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记者发现,这套系统对证券经营机构的多个风险控制指标进行密切跟踪:如净资本敏感性分析、压力测试、营销人员违法违规信息、融资融券账户信息等等,如资金账户下挂股东账户明细、资金往来等涵盖了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各类案件取证内容。

  那么,非现场检查系统的“威力”究竟如何呢?据深圳证监局介绍,从2009年10月系统建成使用至今,已累计使用非现场检查系统14000余次,并先后发现了证券公司风控指标过程超标、营销人员代客操作、境外投资者购买证券公司理财产品、融资融券客户维持担保比例异常等多项违法违规情况及风险隐患苗头;此外,利用系统具备数据量大、分析速度快的特点,在诸如内幕交易人锁定、关联账户组筛查等线索排查方面取得一定效果。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2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基 金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