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2月2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股市退市新政获舆论好评

2011-12-02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刘宇琪
图表 1 新浪微博话题热度对比(单位:条)
图表 2 传统媒体原创新闻话题热度对比(单位:条)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刘宇琪

  11月28日下午,深交所发布《关于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在现有退市制度基础上,新增两个退市条件,明确表明不支持通过借壳方式恢复上市,在退市时间、风险提示、退市公司去向安排等方面也做了新的规定。《方案》一出,引发社会各界热烈反响。

  《方案》推出 舆情升温

  短短几日,各财经媒体、意见领袖及普通网友都积极发表观点。有媒体根据新规整理出可能被退市的20家公司,也有媒体将中国和美国、英国及香港证券市场的退市率进行对比。意见领袖撰写微博、博客以及接受采访表达看法,普通网民则通过论坛、百度贴吧和微博发表评论。微博依然是参与阶层最广泛、人数最多的舆论平台。

  我们分别统计了新浪微博和传统媒体“创业板退市”及“上市公司分红”这两个热门话题的热度,《方案》公布前两者热度相近,28日《方案》公布后,前者热度明显上升。

  由图1和图2可见,28日《方案》公布当天微博就出现讨论热潮,而传统媒体29日舆情热度最高,这符合新媒体传播快捷、互动性高的特点。然而传统媒体的文章观点,相比微博自媒体的碎片化来说,则更为系统全面。

  图表 1 新浪微博话题热度对比(单位:条)

  图表 2 传统媒体原创新闻话题热度对比(单位:条)

  完善退市制度被广泛认可

  据统计,绝大多数关心中国证券市场的人士都认为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十分有必要,也都对《方案》施行抱有很高期望。

  《证券时报》评论员文章指出,中国经济正在实施“调结构”的新战略,股市自然也要顺应这一发展潮流。念好“退市经”的创业板,将为中国股市开辟一片“以退为进”的新天地。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最基础、最根本的制度之一。希望新规定能正式结束中国上市公司只生不死以及劣币驱良币的制度性扭曲。

  经济学家吴晓求认为,快捷、有效的退市制度是创业板的核心制度,对抑制市场投机、高市盈率和形成合理的风险机制至关重要。

  细则引发热烈讨论

  在普遍认同创业板需要完善退市制度的基础上,各方对《方案》的细则展开热烈讨论。综合新浪网投票(参与人数:12000)和微博抽样(样本:500条),我们统计整理了民众对各条细则的关注及讨论热度。

  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退市。此规定借鉴了国际市场的普遍做法,财经评论人皮海洲认为有利于抑制市场盲目炒作高送转之风,因为高转增会加剧股价向面值靠拢。但亦有人指出对于存在巨额超募资金的创业板,这一条件短期内可能不会有公司触及。左小蕾则认为,国内上市企业和大股东可能会在面临这一威胁时人为提高股票成交价格。

  36个月内累计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三次退市。深交所负责人介绍,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涉及方面较多,难以全面列举,设定此项指标具有可操作性。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此举可加强交易所动态监管。北京大学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则认为,一旦退市与被谴责关联,可能为博弈各方留下太大的博弈空间和回旋余地。

  不支持暂停上市公司借壳恢复上市。这条新政得到广泛认可。吴晓求表示,创业板设立之初,他就提出创业板不支持借壳。叶檀认为此举有利于减少上市公司圈钱和炒壳现象。

  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退市。舆论对“资不抵债退市标准”高度评价。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无疑是退市制度中最严苛的条件之一。如果这一制度在主板市场推广,或将对主板市场的“壳”公司起到震慑作用,“ST板块”炒作风气会得到抑制。

  1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低于100万股退市。这一数量化要求和前面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面值退市一样,都有人为操作空间大的隐忧。有评论人士指出,“股票主力机构及大股东会通过对倒交易来避免触发这一规则”。

  设立30个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退市后平移至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这两项内容争议较少。

  有人寄望于《方案》施行可以解决新股发行“三高”问题,皮海洲则认为,退市制度解决的是股市“出口”问题,而“三高”是“进口”问题,解决“三高”发行并不是退市制度的责任与使命。

  业界人士也提出了其他一些建议作为补充。曹中铭认为对于造假上市者应责令其立即退市,叶檀认为应建立中介机构和退市公司的事后追溯机制,新浪财经以及《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的评论文章都提到退市要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先决条件。

   第A001版:头 版(今日68版 )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专 版
   第A005版:第9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
   第A006版:第9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环 球
   第A009版:舆 情
   第A010版:专 题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专 版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T001版:T叠特刊:基金突围
   第T002版:基金突围之引言
   第T003版:基金突围之高管调查
   第T004版:基金突围之[总]而言之
   第T005版:基金突围之公司治理
   第T006版:基金突围之基础市场
   第T007版:基金突围之理财市场
   第T008版:基金突围之产品创新
   第T009版:基金突围之基金投资
   第T010版:基金突围之销售
   第T011版:基金突围之客户体验
   第T012版:基金突围之人才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