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2月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苦熬一年颗粒无收地下私募基金经理要吃回头草

2011-12-0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股市行情反弹期待屡屡落空,产品账面亏损不断扩大,不少挣扎了一年的地下私募(非阳光私募)基金经理,年底前开始忙于四处打探招聘信息,欲重返公募基金或券商资管部门。日前多位地下私募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他们有退出私募行业的打算,而记者近期对京沪广深等地数十家地下私募的调查同样说明了这一动向。

  苦熬近一年

  “重做研究员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在华泰联合证券召开的年度投资策略会上,一位武汉的私募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此前受私募行业巨大的利润分成比例的诱惑,他放弃了公募基金研究员的工作而“奔私”。不过,残酷的市场面前,该人士悄悄委托记者打听基金公司的招聘信息。据记者调查获悉,当前私募经理计划回归公募基金并非个案。

  临近年底,多数地下私募今年收入账户的数字仍然为零。这与地下私募特有的收费模式有关,更主要原因在于A股市场超预期的持续下跌。

  去年底,各大券商研究所均预测了今年A股运行区间或运行中枢。然而,上证指数目前已跌出绝大多数大型券商研究所的预判区间。

  据记者统计,中信证券、申银万国和银河证券去年底给出上证指数2011年的运行中枢分别为3500点、3200点和3350点,而申银万国和银河证券给出的上证指数今年运行的底部极值为2600点和2700点。而事实上,上证指数今年以来的运行区间为2307点~3067点,与多家券商的预测大相径庭。

  对于以利润分成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地下私募而言,市场低迷将使其面临去留的抉择。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非阳光私募基金负责人均表示,A股市场持续下跌超过15%,今年以来他们旗下产品账面收益早已为负。多数受访者表示,如果年底前所管理的基金收益依然为负,那意味该私募基金今年在付出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后将一无所获。

  “事实上,我们已经坚守一年了。”接受记者采访的某私募人士表示,“今年初,我们预计大盘指数会逐渐走高,年终时预计将先抑后扬,但结果出乎意料。现在看来,指数未来仍有下调空间。”

  事实上,诸多券商过去几周召开的2012年度投资策略会上,众多策略分析师普遍预计A股的调整将延续至明年一季度或者二季度。这些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机构投资者的信心。

  无奈选回流

  对于公募基金和阳光私募而言,空仓仍可以获取管理费,而对于收入仅依赖收取利润分成的地下私募而言,空仓就相当于收入全无。因需面对成本压力,长期空仓将意味着不得不退出私募市场。

  受制于现有的盈利模式,目前许多地下私募已难度日。与阳光私募不同,只有极少数的地下私募会收取管理费,绝大多数主要依靠利润分成。深圳一家地下私募基金经理表示,由于没有品牌效应和渠道优势,绝大多数地下私募仅按盈利的20%左右收取提成作为回报,一旦产品亏损,该类地下私募则完全没有收入,却又不得不自掏腰包支付办公室租金和员工工资。

  面对券商和公募基金的集体看空,一批刚刚成立不久、管理资金规模较小的地下私募基金经理已考虑“返公”,通过获得稳定收入来度过A股调整期。“回去当打工族也是无奈选择。”上述深圳某私募人士表示,面对家人的力劝和现实的压力,也本着一份稳定收入的需要,先考虑“返公”,待市场走势较为明朗后重新“奔私”也不迟。

  不过,也有不少地下私募选择坚守。业界人士表示,股票市场的大行情总是在极度悲观时产生,目前可以考虑通过打新或者购买部分债券类固定收益品种渡过难关。

  (李东亮)

   第A001版:头 版(今日2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专 题
   第A007版:公 司
   第A008版:公 司
   第A009版:市 场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数 据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