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2月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时报观察TitlePh

“主动分红”才是分红制度初衷

2011-12-0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胡学文

   证券时报记者 胡学文

  新官上任三把火——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的第一把火就直指多年来一直纠结投资者的上市公司分红一事,制定出台了上市公司分红改革新政,并在新上市公司中开始施行。

  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12月2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对近期市场热议的上市公司“强制分红”也进行了解读。她认为证监会的分红新政并非强制分红,而是鼓励和提倡上市公司分红。

  上市公司该不该分红?毫无疑问,投资者都希望自己投资的公司股票有良好的回报,铁公鸡一毛不拔的行为历来为投资者所唾弃。然而,从我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来看,虽然近年来上市公司分红占比呈增加态势,但从股东的实际收益看,股息率多年一直维持在低位。

  郭树清履新证监会主席后,第一把火就烧向了上市公司分红顽疾,可谓切中市场要害。但上市公司分红是否应该强制呢?有业内人士认为,简单地通过行政手段要求所有类型不同时期的上市公司强制分红,有可能给一些目前不具备分红条件的公司造成压力,以至于将分红当成任务,完全不是公司自身主动所为。

  的确,相比强制分红,鼓励和提倡企业分红更加切实可行,也更加事实求是。诚如郭树清与王荣会见时所言,不同类型的企业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对现金流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高科技企业,成长期投入较大,可能不具备现金分红的条件和能力。应该说,这才是真正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做法,让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分红规划,而不是一味去完成分红任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成熟的资本市场来看,尽管美国投资者对分红很看重,甚至一些投资者进入股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分红,但管理层对上市公司分红并没有强制性规定,是否分红最终由公司股东大会决定。香港市场也流传着“存汇丰不如买汇丰”的说法,意思是把钱存入汇丰银行获取利息,不如买入汇丰股票获得股息。尽管如此,也并非所有企业都愿意分红,一些高速发展中的互联网企业如谷歌从来没有分过红,高科技股如苹果自1995年以来也没有分过红,但丝毫不影响这些企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理由很简单:他们正处在企业的高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现金扩展业务,通过企业高速发展为股东带来收益。(下转A2版)

  (上接A1版)这对国内资本市场而言无疑是很好的借鉴。A股市场企业类型多样,很多创业型企业可能处于高速发展期,将盈利投入到主业中,一定时期不分红恰恰是为了通过发展为股东获取比分红更大的收益,这应该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市场对证监会分红制度的误解,很有可能被放大,并成为高速发展阶段企业的羁绊。事实上,企业诚意披露在分红问题上的取向比强制分红更重要,只要企业把分红取向公开透明化,投资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喜好,弄清自己是要通过股价还是通过分红来获利,从而选择不同的股票投资,这将促使有条件分红的企业主动分红。而从不分红到主动分红的过程,既是企业不断积累和增强分红意识的过程,也正是监管层鼓励和提倡分红的初衷所在。

   第A001版:头 版(今日2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专 题
   第A007版:公 司
   第A008版:公 司
   第A009版:市 场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数 据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