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2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周末随笔TitlePh

活着,学习并工作着……

2011-12-10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汤亚平

  小时候,听奶奶讲“走日本”(指二战日军侵华)的事,印象最深的是那时日本兵对中国老人不好。据奶奶说,日本兵抓中国人当挑夫,60岁挑60斤,70岁挑70斤,80岁挑80斤。后来上大学时,又听说日本有部电影叫《楢山节考》,说的是在贫穷年代,一些日本山村里盛行“弃老”风俗:为了节约有限的口粮,60岁以上的老人都要被背到深山里,在那里自生自灭,最后凄凉地死去。当时觉得日本是个可怕的社会,因为这与我们从小所受的孝敬老人的传统教育截然相反。如今,社会富足了,日本“弃老”的风俗已经成为历史。日本从1966年开始,把每年的9月15日定为“敬老节”。可是,真正改变笔者对日本的看法,还是日本老人自身。

  现在的日本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根据最新的调查,女性平均寿命已突破85岁,男性的平均寿命也有78岁多。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2431万,每5个日本人当中就有一位65岁以上的老人。按理说,日本“老龄化”问题最突出,可笔者曾在日本访问时至少没有这种感觉。

  日本老人不服老,是出了名的。在日本,见到鹤发童颜的老者,不要轻易称呼“老爷爷”,他们会生气的,原因是你把他们当“老人”看了;在地铁、公交车上,给站着的老者让座,也许会遭遇日本老人鄙视的眼光……

  走在日本各处,常常可见六七十岁甚至七八十岁的“长青一族”(老人的代名词)穿着工服,精神抖擞地工作着。在笔者下榻的旅店,每天早晚起居,就有老者站在门口向进出的客人鞠躬问候,闲聊时还不厌其烦地向你讲解地震逃生本领;在高速公路收费站,笔者见到的几乎清一色是老人在工作。据了解,在研究机构、工厂、学校、餐厅、商店、停车场等处,皆可见到被大量返聘工作的白发老人。日本5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没有失业的。尤其是在这次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的全民抗核行动中,日本老人的表现更令笔者折服。

  而在我国,经常会听到有人感叹,“人老了,不中用了”。 中国老人退休后,通常靠退休金打发日子,诸如做家务、抱孙子、玩麻将、写字画、打太极拳等,即便有少数老人出来工作,也都是为了经济上的原因,多挣几个钱补助儿孙。

  当然,日本老人也钓鱼、插花、画画、旅游甚至逛街,老人们常常呼朋引伴,乐此不疲。但多数老人一生奔波劳碌,是名副其实的老当益壮、退而不休。可是,就统计上而言,这非但没有影响其健康状况,反而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日本人的健康至少可保持到75岁,比美国人平均多出6年的健康生活,比法国人则多出3年。美国老人的健康状态排名全球第23,法国则排名第7。

  据了解,日本老人退而不休的现象,与日本的工资政策有关。在日本,工资越高,个人所得税就越高。高到一定的程度,人们几乎不愿意再涨工资了,因为涨上去那部分几乎都变成税收上缴。另一方面,日本社会普遍认为老人的经验十分可贵,老人的返聘工资相对低廉,而且政府对聘用的企业还给予一定补助,这些原因自然令社会能够接受大量的老者。日本这种工资政策的用意在于限制过分富裕阶层的产生,使国民始终保持着一种奔波于生计、劳碌于事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日本人眼里,欧美国家高收入阶层的出现,养懒了大批人,还会产生不良的社会示范效应。至今美国富人对“占领华尔街运动”仍不屑一顾,可是它已经动摇了帝国大厦的根基。

  在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曾出现学习日本经验的热潮,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研究者转而对日本经验采取忽视不见的态度,很多人积极主张仿效美国模式。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冯昭奎关于仍需重视日本经验的提法,很有见地。他指出,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和克服两次石油危机的成功经验,仍然值得我们重视。美国的确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但美国资本主义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鉴于中国不具备美国那样的自然禀赋,也没有美元霸权地位,不仅不宜照搬美国模式,而且应将“脱美国化”作为端正发展方向的紧迫课题。我们不仅要关注日本由盛而衰的“败迹”,避免重蹈覆辙,而且应继续重视战后日本经过经济高速增长后,以基尼系数较小、贫富差距不大、社会相对平等的姿态登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地位的有益经验。

  事实上,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学习日本经验是成功的。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提出“教育立国”的口号,逐步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尽管当时的日本非常贫穷,甚至穷得穿纸衣服,做饭炒菜在同一个锅里进行,但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老百姓宁可不吃饭也要供孩子读书,这一切使教育成了国家发展战略的基础。中国改革开放与日本明治维新有许多共同之处,诸如中国政府实行“教育立国”的国策、实施优先发展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纲要,中国老百姓喊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号。这一切对中国实现现代化强国,产生了奇效。

  那么,现在还有必要学习日本经验吗?答案是肯定的,即使教育也不例外。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学历教育只是基础,职业教育才是关键。日本是一个终生受教的民族。在日5000多万就业人口,无一不受职业教育和训练。日本人一生,经过十几年学历教育,大学毕业或留学回国就业,先要进行职前教育;上岗后,又要不断接受各种短期培训,叫做在职者教育;当转岗或失业后再就业,又要接受转职教育等。当今日本接受职业教育,几乎都是大学毕业以上的,大学已成为进入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且职业教育的内容也都是大学毕业以上水准的。日本老人之所在退休后能继续返聘工作,与他们退休前不断接受教育和训练密切相关。

  相比较,我国就业形势有一个怪象: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又出现“劳工荒”。究其原因,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阻断”现象作怪。我们应学习日本经验,既要大力推动大学毕业生就职前的教育培训,又要对聘用老人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大力推动老人就业,高效利用我国人力资源。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公 司
   第A004版:热 线
   第A005版:百姓头条
   第A006版:调 查
   第A007版:博客江湖
   第A008版:财 技
   第A009版:悦 读
   第A010版:股 吧
   第A011版:故 事
   第A012版:行 情
   第A013版:行 情
   第A014版:行 情
   第A015版:行 情
   第A016版:行 情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