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2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固定收益大佬离职潮暗涌

首批获社保资格的6公司中或有半数固定收益投资总监离职

2011-12-1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季斐雯 木子

  见习记者 季斐雯  证券时报记者 木子

  做固定收益历史最久的“社保六君子”中或有3家固定收益将换帅。在第一批获社保基金境内委托投资管理人资格的嘉实、南方、华夏、博时、长盛、鹏华6家基金公司中,除了嘉实基金原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刘熹和华夏基金原固定收益投资总监杨爱斌确定离职外,一家业务总部在北京的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投资总监也萌生去意。

  据悉,这位尚未披露辞职去向的固定收益投资总监长于管理社保产品,并在业内拥有交口称赞的好业绩,在近两年的社保排名中都名列前茅,曾有基金公司出价年薪500万元挖角未果。“这位固定收益投资总监以前也提过辞职,这次的去向还不得而知。”此外,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做固定收益起家的投资管理部总监也转战券商资管部门。

  此前,华富基金原固定收益投资总监曾刚请辞,市场人士透露,曾刚离开华富基金之后将加盟上海一家规模居前的基金公司。

  除了大佬们密集跳槽,做固定收益的中间层也频频变动。近期,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管理社保和年金的投资经理转投券商,深圳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债券基金经理也宣布离任。

  从去向上分析,固定收益人才的变动多为机构争夺所致,传统的去向是公募基金内部、券商或者险资资管部门,不过,随着私募对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需求,去私募发展成为固定收益人才的最新动向,前述离职的固定收益大佬中就不乏去私募或者自己筹备私募的。

  “和固定收益大佬频频辞职密切相关的一个大背景是,在牛短熊长的市场中,私募对固定收益产品和人才的需求肯定会大大增加。”南方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人士说,对一些资产规模较大的投资人来说,从股市中获取相对确定收益的机会大大降低,他们对固定收益产品的兴趣更大,更加厌恶风险,与之相适应,私募肯定会大力发展固定收益类产品或者增加相关配置,而公募中业绩好、有市场声望的固定收益大佬必然成为他们竞相挖角的对象。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焦 点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