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2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配股说明书摘要

2011-12-1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上接D2版)

  款,金额较大,因此导致了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低。2009年由于新设海亮(越南)铜业和对香港海亮增资以及铜价持续的上涨,公司增加了较多的借款。

  2010年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比2009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本年新增借款净额所收到的现金为28,014.89万元,低于2009年的96,713.07万元。2010年公司借款增加较少,主要原因为公司采取了贸易融资等多元化的融资方式获取资金,以银行借款为主的筹资活动现金流入较少。

  2011年上半年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7,388.27万元,与2010年相比有所上升,主要是本期公司继续增加借款所致。

  四、资本性支出分析

  (一)报告期内资本性支出

  发行人在报告期内资本性支出如下:

  单位:万元

产 品2011年上半年2010年2009年2008年合计
3万吨高耐蚀铜管项目1,521.774,721.7411,321.8217,565.33
1.5万吨铜管件项目31.36502.741,578.092,112.19
2.5万吨铜水(气)管项目321.831,747.212,287.484,356.52
3万吨节能铜管项目1,242.197,473.008,715.19
年产2万吨新型铜合金管项目(一期一步)164.921,094.581,259.50
7.1万吨铜及铜合金管项目453.6111,999.6416,995.9829,449.23
一线拆迁设备3,150.85893.997,927.4111,972.25
其他零星项目1,694.241,165.51198.173,057.92
年产4.8万吨高效节能环保精密铜管生产线项目15,945.419,060.7225,006.13
1.8万吨精密铜其项目1,021.251,021.25
合计19,114.5127,251.6826,268.7731,880.55104,515.51

  报告期内,发行人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并扩建产能,累计资本性支出达104,515.51万元,其中主要是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越南年产7.1万吨铜及铜合金管项目和年产4.8万吨高效节能环保精密铜管生产线项目等的投资。这些资本性支出形成的生产效率提升及产能扩张对公司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未来可预见的重大资本性支出计划及资金需要量

  未来可预见的重大资本性支出的项目主要是对安徽铜陵项目和年产1.8万吨精密铜棒线技改项目的投入。

  公司在安徽省铜陵市狮子山经济开发区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安徽海亮,投资建设年产4.8万吨高效节能环保精密铜管生产线项目。该项目将公司本部诸暨市店口镇工业区的一条年产3万吨铜管生产线搬迁铜陵,新增部分设备并对搬迁设备进行改造,改善生产工艺,年产高效节能环保精密铜管4.8万吨。项目为迁扩建(搬迁、改造、扩建)项目,项目估算总投资6亿元(含配套流动资金),截至2011年6月30日,已投资额为25,006.13万元,预计尚需投入的资本性支出资金为11,709.71万元。

  为了做强做大公司铜棒产业,进一步稳固和发展精密铜棒市场,增强公司铜棒业务盈利能力,公司拟投资建设年产1.8万吨短流程环保精密铜棒线技改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6,73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737万元(含用汇460万美元),流动资金7,000万元。同时,科宇公司将淘汰年产10,000吨的热轧铜棒产能,改用反向挤压生产线替代,改造后的挤压铜棒生产线年产能为18,000吨,新增加了8,000吨的挤压铜棒年产能。

  截至2011年6月30日,除安徽铜陵项目和年产1.8万吨精密铜棒线技改项目外,公司无其它可预见的重大资本性支出计划。

  五、其它重要事项

  1、截至2011年6月30日,公司为控股子公司上海海亮和安徽海亮提供担保,具体如下表:

担保方被担保方担保合同情况期末实际担保余额情况担保是否已经履行完毕
担保金额担保起始日担保到期日担保金额备注
海亮股份上海海亮35,000.002011年05月12日2012年05月12日13,359.26保证担保
海亮股份上海海亮20,710.002011年06月10日2012年06月10日9,018.18保证担保
海亮股份上海海亮16,180.002011年04月20日2012年04月20日3,859.67保证担保
海亮股份安徽海亮10,000.002011年04月20日2012年04月20日保证担保

  2、本公司为其全资子公司香港海亮铜贸易有限公司开立信用证出具保函,信用保函额度为1,000万美元;本公司为其全资子公司海亮(越南)铜业有限公司短期借款出具保函,信用保函额度为800万美元。

  3、报告期内海亮股份及其控股子公司发生并已终结的重大诉讼、仲裁如下:CERRO FLOW PRODUCTS INC 、KOBEWIELAND COPPER PRODUCTS LLC、MUELLER COPPER TUBE PRODUCTS INC 等美国铜管生产商于2009年9月30日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美国商务部进口管理局递交了对来自中国、墨西哥的紫铜管发起反倾销调查的申诉书,该申诉书涉及的企业包括海亮股份及控股子公司上海海亮、海亮国贸。2009年9月30日,进口管理局开始调查立案。

  海亮股份于2010年9月28日接到美国商务部进口管理局的终裁结果,裁定海亮股份及控股子公司上海海亮的紫铜管反倾销税率为60.85%。2010年11月2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损害调查的最终裁定。

  4、美国反倾销的原因及影响

  (1)反倾销的原因

  1)反倾销法的规定

  美国反倾销法把“倾销”定义为低于公平价格的销售,即在市场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涉案产品在美国的售价或出口价低于其在本国或第三国市场销售的价格。

  根据美国反倾销法规定,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商品在本国市场的销售价格不受经济规律支配、不能反映商品的实际价值,所以不能作为公平价格进行比较。因此,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倾销幅度的计算均采取“替代国”的方式,即参照与该非市场经济国家发展水平类似的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来计算。美国一贯把中国视作非市场经济国家,因此,在计算中国的倾销幅度时,并不考虑中国国内的生产成本与价格的实际,而是通常采用印度、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巴西、阿根廷等国的价格来进行比较。

  2)反倾销的根本原因

  2006年以来,中国的紫铜管产品迅速走向美国市场,海亮股份和河南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最主要的两家出口厂商。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的紫铜管产品与美国当地厂商的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美国当地厂商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以CERRO FLOW PRODUCTS INC、KOBEWIELAND COPPER PRODUCTS LLC、MUELLER COPPER TUBE PRODUCTS INC 为首的美国本土铜管生产商于2009年9月30日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美国商务部进口管理局(DOC)递交了对来自中国、墨西哥的所有外径小于12.13英寸,长度大于或等于6英寸的铜管(美国海关进口HS编码为:7411101030、7411101090、8415908065、8415908085,按中国产品分类为紫铜管)发起反倾销调查的申诉书。

  在申诉书中,美国厂商用印度作为替代国,以明显不符合中国产品实际成本构成的测算方法,测算出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无缝精炼铜管(SCR)产品的倾销幅度为60.6%,并且指认中国厂商的产能正在逐步扩大,将来会继续对美国厂商构成实质性威胁。

  3)本次反倾销涉及产品的成本情况

  调查期内(即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公司累计销往美国的紫铜管5,238,282.39千克,销售金额为26,475,113美元。

  按照2009年1-6月份的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6.8328计算,公司累计销往美国紫铜管的金额为180,899,152.11元,销售单价为34,534.06元/吨,成本为31,947.01元/吨,主要包括原料成本、动力燃料、工资、折旧和包装费等。

  在本次反倾销调查中,美国商务部认为公司未全力按照其要求提交生产要素材料,并在测算海亮股份的倾销幅度时,仅仅采用了公司提交材料中最不利的数据,对公司生产所耗费的直接原材料、辅料、能源、人工工时等,一概采用了不合理的1.4028:1的投入产出比例进行测算,而未采用公司提供的实际数据。美国商务部同时还采用一系列其它不利于最终结果的数据进行测算,这些不利的数据包括美国商务部从替代国获取的数据和美国当地供应商提交的部分数据。

  2010年10月1日,美国商务部采用不利数据,测算出公司调查期内的倾销金额为16,110,281美元,裁定调查期内海亮股份销往美国的紫铜管的倾销幅度为60.85%,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随后裁定公司对美国生产厂商构成了实质性损害威胁。

  (2)反倾销的影响

  1)对美国市场的影响

  由于海亮股份被裁定的倾销幅度为60.85%,导致海亮股份在中国大陆生产的紫铜管无法进入美国市场。2008年、2009年和2010年1-4月份,本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上海海亮共向美国出口紫铜管数量分别为15,479吨、10,701吨和4,639吨。从2010年5月份开始,由于反倾销的影响,本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上海海亮未向美国出口紫铜管产品。

  2)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2010年和2011年1-6月份,海亮股份及其子公司对美国紫铜管销售数量和金额如下图所示,其中从2010年5月份开始,销往美国的紫铜管由海亮(越南)铜业有限公司生产。

  ■

  2010年5-9月份,销售数量较低的原因主要是:(1)部分客户4月份之前已经备货,因此采购量减少;(2)考虑海亮(越南)铜业投产时间较短,因此部分客户需要对海亮(越南)铜业及其产品进行验证;(3)海亮(越南)铜业积极拓展美国等境外市场,开发大客户,但是大客户的开发周期较长。

  假定2010年1-4月份属于正常的销售期,以下对2010年5月份到2011年6月份的美国紫铜管销售毛利情况进行测算:

项目名称(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数量(金额)
公司营业收入(元)14,823,307,103.18
公司营业成本(元)14,036,291,462.60
毛利(元)787,015,640.58
2010年前四个月紫铜管每月平均销售量(吨)1,159.78
紫铜管在反倾销调查期内的吨毛利(元/吨)2,587.05
2010年5月份-2011年6月份紫铜管销售的数量(吨)(实际数)6,533.68
2010年5月份-2011年6月份紫铜管毛利(实际数)16,902,950.76
没有反倾销的情况下,2010年5月份-2011年6月份销售的毛利(元)(模拟数)42,005,723.89
因为反倾销而减少的毛利(元)25,102,773.12
减少的毛利占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毛利的比例3.19%

  注:海亮股份于2010年5月7日接到美国商务部通知,美国对产自于海亮股份及上海海亮的紫铜管设定初裁税率为58.69%。美国进口商凡是进口产自于海亮股份及上海海亮的涉案紫铜管,将暂按58.69%的倾销税率向美国海关预缴相应的关税保证金。因此2010年5月份起,海亮股份及上海海亮暂停对美国出口紫铜管。而2010年1-4月为正常销售期,因此以2010年1-4月的平均销售数量作为2010年5月-2011年6月的平均销售数量。

  由上表可以看出,由于反倾销税的存在,公司出口相对减少,减少的毛利占2010年和2011年1-6月份合计毛利的比例为3.19%,比例较小,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较小。

  3)公司的应对措施

  海亮股份积极应对美国反倾销诉讼所带来的影响,出口美国紫铜管订单已向越南生产基地转移。2010年,海亮(越南)铜业年产7.1万吨铜及铜合金管生产项目建成投产,公司已具备履行销往美国市场的紫铜管订单的能力。

  4)结论

  2011年前5个月,公司对美国的紫铜管产品销售趋向好转,但是由于海亮(越南)铜业的产业链未完全配套、大客户开发周期较长等原因,销售数量尚未完全恢复。目前,客户数量已经恢复到反倾销前的90%以上。根据公司管理层预计,公司将于2012年恢复正常销售。

  5、巴西提起紫铜管反倾销调查

  2011年11月10日,巴西贸易保护局正式对原产于中国的紫铜管发起反倾销调查,公司已发布了《关于巴西对中国紫铜管反倾销立案调查的公告》(公告编号:2011-035)。

  公司对巴西的紫铜管出口占公司的销售量和销售收入的比重均很小,其营业利润额占公司利润总额不足4%,反倾销调查对公司的整体经营和利润水平影响很小。

  同时,公司将积极应对本次反倾销调查,争取对公司有利的结果,并将在整个过程中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即使调查结果对公司不利,公司也可以通过全资子公司海亮(越南)铜业继续履行巴西紫铜管的出口订单,有效化解反倾销的影响。

  第五节 本次募集资金运用

  一、概述

  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和201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决议以2010年12月31日总股本40,010万股为基数,按照每10股配3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配售股票,共计可配股份数量为12,003万股,最终的配售比例授权公司董事会与主承销商协商确定。

  本次配股预计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人民币8亿元,全部用于归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中的4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其余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公司已制定了《募集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了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使用、管理和监督制度,公司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进行了规范的管理和运用,公司仍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管理和使用本次配股募集资金。

  二、募集资金运用的必要性

  本部分首先从内外部因素角度,对公司本次配股的背景进行描述。再从公司实际情况出发,分别分析公司拟运用本次配股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的必要性。

  (一)本次配股的背景

  公司本次配股处于各种内、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外部因素集中表现在:近年来,铜价大幅波动并持续高企,对铜加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挑战;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对铜加工企业产生深远影响;201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内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压力较大,央行持续收紧货币政策。内部因素集中表现在:公司上市以来,不断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报告期内资产和业务规模双双增长;公司的负债规模较大,流动资金较为紧张,资产负债率上升到较高水平。公司为改善自身财务结构、降低财务费用负担、提升盈利能力,缓解流动资金紧张的状况,并进一步推进各项革新举措,完成自我升华,需要借助本次配股踏上发展的一个新台阶。

  1、铜价的剧烈波动并持续高企,机遇与挑战并存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原材料电解铜价格波动剧烈,在2009年初达到低点后,铜价开始持续走高,2010年12月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电解铜均价为66,637元/吨,相对于2009年1月的28,909元/吨,两年间涨幅高达130.51%。铜价的剧烈波动及持续高企,会使公司面临较大的压力与风险:从短期看,铜价持续走高会导致公司正常经营的流动资金需求随之增加,从而对公司的营运资金形成巨大压力,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处于较高的水平,加重了公司的财务费用负担。铜价大幅波动的特性也使得一旦铜价在短期内迅速下跌,将造成公司有风险敞口的存货等流动资产贬值,应收账款也存在贬值或发生坏账的风险。从长期看,过高的铜价将会抑制铜产品需求的增长,甚至导致铜加工产品在一些应用领域被其它材料替代。

  在企业产销规模和资产周转率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铜价在两年内增幅达130.51%就意味着公司的流动资金需求相应近似增加130.51%,在前述假设下,未来的铜价增幅也将近似转化为公司的流动资金需求。因而,在当前的铜价环境下,公司迫切需要进行本次融资以缓解流动资金紧张的状况,降低公司的财务负担,提升盈利能力。

  2、国内外铜加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

  在铜加工产品国际市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对铜产品旺盛的需求已成为世界铜加工行业的主要增长点,大型铜加工企业需要在新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下调整产销布局并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3、货币政策趋紧,通过银行信贷融资难度加大

  金融危机以来的各项经济刺激政策导致货币供给大幅增长,在2010年货币政策回归正常的背景下,我国货币增速较2009年有大幅的回落。然而,在外围流动性泛滥和内部货币创造意愿的双重推动下,货币增速又出现回升的迹象。201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内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压力较大,央行持续收紧货币政策。2011年4月5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年内第2次加息,也是2010年以来第4次加息。2011年4月21日,央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年内第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自2010年以来第10次上调。

  据分析人士预计,未来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利率和准备金率仍有上调可能。而信贷总量管控、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的累积影响,尤其是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措施对贷款投放的约束作用依然较大,将延续信贷紧缩态势。为调整和控制通胀预期,预计“连续加息、控流动性、压低通胀”将有可能成为2011年我国货币政策的主基调。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央行进一步上调利率紧缩银根,将增加企业获取银行信贷资金的难度,也将提高企业债务融资的成本。

  4、公司上市以来,资产规模稳定,业务稳健增长

  公司上市以来,凭借自身稳健的经营理念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和铜价大幅波动等外部不利因素的冲击,资产和业务规模持续稳健增长,核心竞争力也不断得到加强。

  在多年持续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公司目前产能已达到一定规模,行业龙头地位较为稳定,公司拟通过本次配股募集资金使公司的流动资金更为充沛,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产能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5、公司持续进行自我革新,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在变化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下,公司不断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以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并拥有更突出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公司一直通过对自身的调整来适应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但2010年以来随着铜价的持续高企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余波未尽,公司仍处于相对严酷的外部环境之下,选择在这个时点进行融资,将有助于公司继续深入对自身产能的改造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坚持不断地进行自我革新和升华,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具发展后劲。

  (二)运用配股资金偿还银行贷款的必要性

  1、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

  公司上市前,资产负债率处于较高的水平,2005年-2007年各期末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母公司)分别为65.66%、72.38%、73.72%,主要是由于公司业务的快速扩张和铜价上涨所致,且符合铜加工行业的普遍特性。2008年公司上市后,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资产负债率(母公司)由2007年末的73.72%下降到2008年末的52.09%,资产负债率(合并)由2007年末的71.99%下降到2008年末的54.74%。

  近年来,随着铜价持续走高,以及公司业务的发展与扩张,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又逐年上升,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1-6月各期末的资产负债率(母公司)分别为52.09%、67.13%、71.47%和73.71%,资产负债率(合并)分别为54.74%、68.17%、71.23%和73.78%。

  公司2009年以来资产负债率的持续攀升是与主要原材料电解铜价格持续高企、公司业务规模增长较快的情况相适应的,符合本行业的特点,不会影响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然而,资产负债率处于较高水平,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公司的持续发展:公司进一步获得银行的授信额度将受到影响,公司流动资金紧张的情况将难以缓解。流动资金紧张将使公司的新产品开发、业务拓展、技术升级等均受到制约,而且,一旦铜价突然发生大幅上涨,将给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较大压力。此外,较高的负债也导致公司的利息支出金额较大,影响了公司的盈利水平。

  2、公司的负债结构分析

  公司的银行贷款规模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特别是2009年以来,公司贷款规模出现显著增长:2009年末公司银行借款累计余额达到20.46亿元,比2008年末增幅达118.83%;2010年末银行借款累计余额达到24.86亿元,比2009年末增幅达21.50%。截至2011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借款累计余额达28.47亿元,比2010年末增幅达14.53%,其中,公司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之和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为87.50%,公司的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从应付账款指标来看,2010年末公司应付账款增长很大,比2009年末增长了49.50%,公司应付账款金额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公司流动资金较为紧张的状况,公司通过对供应商应付账款的占用来缓解自身的流动资金压力,以商业信用作为流动资金的暂时性来源,这种情形可以通过外部融资来得以解决。

  3、公司的利息支出金额较大

  公司的利息支出金额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盈利水平,如以本次配股的募集资金偿还部分银行贷款,可以使公司的财务费用明显下降。

  利息支出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可以用利息支出占同期息税前利润(EBIT)的比重来判断,这一指标为利息保障倍数的倒数,反映了公司的盈利水平对利息负担的消化能力。

  2010年以来公司的利息支出占EBIT的比重有显著增加,这主要是由公司近一年一期流动资金紧张、贷款规模增加、从而利息负担加重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偿债能力和盈利水平。

  (三)运用配股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必要性

  1、铜价高企带来营运资金压力

  铜价高企为铜加工企业带来巨大的营运资金压力,由于对经营性资金的占用中,应收账款和存货是最主要的两种占用源头,而铜价的上涨将直接导致存货所占用的流动资金加大,且铜价上涨导致公司销售收入随之增加,对应收账款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在企业产销规模和资产周转率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铜价的增幅将直接近似转化为公司的营运资金需求的增幅。

  虽然公司有较强的盈利能力,能够通过新增利润创造经营性现金流,且公司行业地位突出、商业信用良好,可以通过对供应商的应付账款的占用缓解流动资金压力,但在铜价大幅波动且持续高企的背景下,充裕的营运资金将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2、难以通过债务融资补充流动资金

  如前所述,在趋紧的货币政策背景之下,企业获取银行信贷资金的难度将加大,债务融资的成本也将提高。虽然公司作为地方颇具实力的大型企业,有着良好的银行信用记录,也是银行愿意授信的重点客户,但在信贷收紧的背景下,即使公司能够得到授信额度,在贷款的实际发放过程中也会受制于各种因素,且有些贷款属于附有条件的贸易性融资(如需要开具信用证,信用证到期再押汇或者海外代付等),不能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因而,在目前银行信贷融资难度加大、成本提高的背景下,公司应选择借助资本市场获取发展所需的资金,满足自身旺盛的流动资金需求。自公司首发上市以来,公司的业务稳步发展,行业龙头地位得以巩固,在此时点进行再融资,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3、公司业务整合与升级的需要

  公司上市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对自身的铜加工产业进行生产和销售布局,并进行一系列的搬迁、改造、扩建,在产能稳中有升的基础上,重点着眼于技术改造与生产效率的提高。

  2011年,随着安徽海亮年产4.8万吨高效节能环保精密铜管生产线项目(搬迁、改造原有产能3万吨,新增产能1.8万吨)的建成投产和海亮(越南)铜业年产7.1万吨铜及铜合金管项目(搬迁、改造原有产能3.5万吨,新增产能3.6万吨)的如期生产运行,公司铜管生产能力和行业地位均将进一步提升,更好地满足下游制冷行业铜管的旺盛需求。

  另一方面,公司自上市以来未对铜棒生产线进行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公司将于2011年对科宇公司的部分铜棒生产线进行全面的搬迁和技术改造,引进新型机器设备并改进工艺路线,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增加高端精密铜棒的供应能力,通过主动求变提升铜棒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前述业务整合与升级举措,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意义深远,上述自我调整完成后,将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生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增厚盈利空间,然而上述举措均需要充足的流动资金作为保障,公司在此时点进行融资,是促进公司长足发展之必须。

  三、募集资金运用的可行性

  运用营运资金周转率法可以测算出公司未来一年的营运资金需求量,扣除可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的自有资金后,即可得出公司未来一年需要依靠外部融资来解决的营运资金缺口。运用销售百分比法可以根据预计销售额测算出公司的外部融资需求。运用上述两种方法,对公司的融资需求进行测算,结论均表明公司需通过外部融资解决8亿元左右的资金缺口。公司通过本次配股募集资金8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是合理、可行的。

  此外,通过对公司目前的银行贷款情况和未来的流动资金需求的分析,可以看到公司将如何具体运用配股募集资金,从而使自身的负债结构、资产效率、盈利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在缓解资金压力的同时,促进公司业务长足发展。

  (一)公司营运资金缺口的测算(营运资金周转率法)

  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7.93次。

  2011年销售收入年增长率按25%进行测算(综合考虑产品销量增加及铜价上涨的因素),从而明年所需的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138,895.85万元。

  公司2011年的营运资金需求量为138,895.85万元,在不考虑通过新增银行贷款补充营运资金的情况下,公司需补充的营运资金量=营运资金需求量-可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金额。

  假设公司2010年末的营运资金余额全部可作为公司2011年的营运资金贡献,2010年末公司的营运资金余额=流动资产-流动负债=31,670.64万元,因此,在前述前提下,公司未来的营运资金缺口=2011年营运资金需求量-2010年末营运资金余额=107,225.21万元,该资金缺口需要依靠外部融资解决。

  (二)公司所需外部融资的测算(销售百分比法)

  预计需从外部增加的资金=增加的销售收入×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增加销售收入×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可以动用的金融资产-预计销售额×计划销售净利率×(1-股利支付率)= 79,846.64万元。其中,仍保守预测明年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为25%(综合考虑产品销量增加及铜价上涨的因素)。

  (三)公司贷款情况和偿还计划

  截至2011年6月30日,公司的银行借款规模达284,697.16万元,母公司银行借款规模达151,538.29万元(美元外币借款按照2011年6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1美元对人民币6.4716元的汇率进行折算)。

  从母公司银行借款的币种结构来看,人民币借款规模为59,991.45万元,外币借款规模为91,546.84万元,公司负债以外币(美元)借款为主,其占全部借款的比重为60.41%。

  从母公司银行借款的期限结构来看,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合计达115,944.49万元,其占全部借款的比重为76.51%,公司在短期内有较大的偿债压力。

  公司拟将本次配股募集资金中的4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公司将根据募集资金实际到位时间和贷款的到期时间,综合考虑自身的资金状况,优先偿还上述银行贷款中的人民币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并结合汇率情况偿还部分即将到期的美元借款。

  (四)公司未来的主要流动资金需求

  1、海亮(越南)铜业年产7.1万吨铜管项目

  本项目2010年已经建成开始生产,到2011年预计将释放产能3万吨左右,计划销量2.5万吨左右,按照公司目前用于外销的铜管的营业周期平均在50天左右,年营运资金周转次数约7次左右的水平,按照7万元/吨(含税)的销售价格测算,本项目明年预计新增销售收入规模17.5亿元,从而维持项目运行的新增流动资金需求量约为2.5亿元。

  2、安徽海亮年产4.8万吨铜管项目

  本项目将于2011年建成投产,2011年预计将释放产能3万吨左右,计划销量2.5万吨左右,因本项目产品主要用于内销,内销应收账款回款较慢,按公司目前用于内销的铜管的营业周期平均在90天左右、年营运资金周转次数约4次左右的水平,按照7万元/吨(含税)的销售价格测算,销售收入规模17.5亿元,从而维持项目运行的新增流动资金需求量约为4.4亿元。

  3、科宇公司年产1.8万吨精密铜棒线技改项目

  本次技改完成后将新增铜棒产能0.8万吨,按公司目前铜棒的营业周期平均在70天左右、年营运资金周转次数约5次左右的水平,按照4.5万元/吨(含税)的销售价格测算,新增销售收入规模4亿元,从而维持项目运行的新增流动资金需求量约为0.8亿元。

  4、如铜价继续上涨将增加的流动资金需求

  前述项目的新增流动资金均是基于铜价维持在当前价位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测算的,如果铜价上涨,销售价格将随之上涨,在周转次数不变的情况下,项目运行均将对流动资金产生更多的需求。铜价上涨1,000元/吨,在加工费不变的情况下,销售价格将上涨1,000元/吨,按公司2010年营运资金周转次数7.93次测算,每吨产品就将新增营运资金需求126元。如不考虑产销量扩张的因素,按2010年公司179,675吨的产销量规模,则对应铜价每上涨1,000元/吨,公司的营运资金需求即相应增加2,266万元。

  四、募集资金运用对公司的影响

  (一)改善财务结构,增强偿债能力

  公司2011年6月30日的资产负债率(母公司)为73.71%,在本次配股募集资金8亿元运用完毕后,将使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母公司)下降至60.48%,公司的财务结构将得到很大改善。

  按照2011年6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测算,配股前后公司资产负债率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单位:万元

 合并报表母公司报表
发行前发行后发行前发行后
总资产622,652.54662,652.54485,158.67525,158.67
总负债459,413.53419,413.53357,633.92317,633.92
净资产163,239.01243,239.01127,524.75207,524.75
资产负债率(%)(合并/母公司)73.78%63.29%73.71%60.48%

  在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的同时,本次配股将使公司的偿债能力得到增强,公司的各项偿债能力指标均将得到改善,具体如下表:

 发行前发行后
流动比率1.001.21
速动比率0.710.89
利息保障倍数2.654.31

  附注:利息保障倍数的变化,按照发行后利息支出减少5,048万元进行测算。

  (二)降低财务费用,提升盈利能力

  按照2011年6月30日一年期的银行贷款利率6.31%进行测算,本次配股募集资金8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后,公司每年可节省的财务费用=偿还银行贷款金额×实际贷款年利率+补充流动资金金额×实际贷款年利率=400,000,000×6.31%+400,000,000×6.31%=5,048万元。

  本次配股后公司的财务费用可降低5,048万元,其中,直接减少原利息支出2,524万元,募股资金补充流动资金而减少向银行新增借款从而节省利息支出2,524万元。财务费用的大幅降低,将使公司全年的利润总额增加5,048万元,净利润增加3,786万元,从而降低公司的财务负担,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三)本次配股对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1、测算基于的假设条件

  以公司2011年1-6月的相关数据进行模拟测算,假定本次配股募集资金8亿元,其中4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剩余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且假设募集资金于2011年1月到账实施。

  以下分析测算需采用的相关指标和假设条件如下:

指标数值备注
2011年1-6月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98,164,454.38未经审计
2011年1月1日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1,610,602,689.83——
配股前的股本400,100,000股——
本次配股数120,030,000股假设按照10配3的比例进行配股
配股后2011年1-6月归属于母公司的模拟净利润117,094,454.38假设2011年1月发行
配股后的加权平均总股本500,125,000.00假设2011年1月发行
配股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2,326,351,583.69假设2011年1月发行
公司所得税率25%——
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6.31%2011年6月30日银行贷款利率

  配股发行后,2011年第上半年的归属母公司的模拟净利润=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每年节省的财务成本×6/12×(1-上市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98,164,454.38+[50,480,000×6/12×(1-25%)]= 117,094,454.38元。

  2、配股后每股收益的测算

  发行后的2011年上半年的基本每股收益=2011年上半年的归属母公司的模拟净利润/2011年1月配股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 0.2341元/股。

  3、配股后净资产收益率的测算

  发行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P0/(E0+NP÷2+Ei×Mi÷M0–Ej×Mj÷M0±Ek×Mk÷M0)=2011年上半年的归属母公司的模拟净利润/2011年1月配股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5.03%。

  4、配股前后主要盈利指标的比较

  根据前述测算,配股前后主要盈利指标的比较情况如下表:

指标配股前配股后
每股收益(元/股)0.24530.2341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15%5.03%

  公司配股后,因公司股份数增加和净资产规模变化较大,所以公司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在配股后将略有下降。

  (四)符合全体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本次配股后,公司合并报表的资产负债率将由73.78%下降至63.29%,流动比率将由1.00上升至1.21,速动比率将由0.71上升至0.89,财务费用可降低5,048万元。配股募集资金的运用,可以使公司的负债结构、资产效率、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在缓解资金压力的同时,促进公司业务长足发展,符合全体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第六节 备查文件

  除配股说明书及摘要所披露的资料外,发行人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将下列备查文件备置于发行人及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处,并在深交所网站www.szse.cn披露,便于投资者查阅。

  备查文件:

  1、海亮股份最近三年的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及最近一期的财务报告;

  2、保荐机构出具的发行保荐书;

  3、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

  4、注册会计师关于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鉴证报告;

  5、中国证监会核准本次发行的文件;

  6、其他与本次发行有关的重要文件。

  上述备查文件查阅时间、地点、电话及联系人如下:

  1、查阅时间:

  工作日上午9:30——11:30,下午2:00——5:00

  2、查阅地点: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工业区

  联系人:邵国勇、朱琳

  电话:0575-87069033 87669333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83-187号大都会广场43楼(4301-4316房)

  联系人:吴克卫、付竹、姜楠、崔海峰、王振华、王勍然

  电话:020-87555888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焦 点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