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2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记者观察TitlePh

自主品牌崛起应从品质做起

2011-12-16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张 达

  证券时报记者 张达

  前两年政策刺激下的高速增长,让中国一举跃升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水涨船高,自主品牌车企这两年也尝尽了甜头。就在边憧憬美好未来边扩张产能之际,刺激政策退出等多重不利因素的不期而至,将汽车行业快速增长的大潮击退,自主品牌车企这才发现因为“身子骨”比合资品牌弱,因此受到的冲击也更大。

  的确,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无论是车企还是政府都需要反思。

  过去以贴近消费者的低价格为主要卖点的自主品牌,对于初入市场的消费者确实有很大吸引力,但是这个优势随着消费者的成熟逐渐消失。尤其是在近几年合资品牌价格不断下探、性价比更具优势时,自主品牌的劣势愈加显现。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的话说就是“过去井水不犯河水,现在河水灌到井里了”。

  自主品牌应该意识到,未来市场将从激烈的价格竞争转向品质竞争,企业必须实现技术和品牌的突破,以往那种追速和冲量的增长方式需要改变,并且要向中高端迈进。这一方面是出于受合资品牌生产的低端车挤压;另一方面,也是看到了中高端主流车型相对较大的利润,都希望去分食这块蛋糕。

  除了合资企业产品线逐渐下探,不断推出低价车型冲击中低端市场,合资自主品牌的不断面世,对原有的自主品牌也带来压力。面对双重压力,自主品牌唯有采取措施增加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遗憾的是,在这个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我国的自主品牌还没有一个真正叫得响的品牌,更谈不上世界知名。尽管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不应依赖于此前的刺激政策,但是,与成熟的合资品牌相比,还处在“少年”时代的自主品牌,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至少在政府采购层面,应该起到表率作用。

  近期出台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将一般公务车采购标准由2.0L排量、25万元以下,下调至1.8L排量、18万元以内。这个“双18”公务车采购新规,把大多合资品牌的B级车拒之门外,对自主品牌车企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能在“双18”的基础上,提出政府采购量上的明确要求,并且规定够一定级别的官员都要坐自主品牌车,将对整个社会风气起到较大的引领作用,进而带动自主品牌的大发展。

  话说回来,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提升才是核心竞争力。尽管受能源、环保、交通等制约,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自主品牌要想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弯道超车,任重而道远。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2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要 闻
   第A006版:创业·资本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舆 情
   第A009版:信息披露
   第A010版:专 题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综 合
   第B003版:专 版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