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2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谨防非理性悲观预期误判宏观经济

2011-12-19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A股市场走势疲弱,特别是上周,连续4个交易日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市场的悲观气氛比较浓重。投资者的悲观情绪来自多方面,有对市场本身供求关系失衡的担心,也有对欧债危机堰塞湖可能溃堤的恐惧,还有对热钱流出中国的忐忑,但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对明年中国宏观经济可能出现硬着陆风险的忧虑。

  我们认为,投资者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但陷入羊群效应不能自拔,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大这些悲观预期,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则有可能走向非理性。

  中国这样一个金融市场相对封闭、金融机构对欧洲市场的风险暴露较小且内部需求市场较大的经济体,面对欧债危机冲击具备较大的回旋余地,投资者不应过度恐慌。

  一方面,欧债危机的全球环境已不同于2008年起源于美国进而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目前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经济已呈现出较为积极的复苏趋势,近期就业形势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日本经济运行也相对平稳,主要新兴经济体的风险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释放。欧债危机虽然解决起来比较复杂,但欧洲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欧洲自身积极寻找解决办法的同时,其它国家也一直在积极协调,表达出帮助欧洲走出困境的姿态。因此,短期内欧债危机失控的可能性很小。

  另一方面,中国金融机构持有欧洲资产数量有限,欧洲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出口上。最近几年中国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已经见到明显效果,这使得欧洲问题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系统性风险。统计显示,净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已经从2007年的8.8%下降至2010年的3.98%,今年和明年还将进一步下降。中国经济内外部不平衡现象已经得到了初步纠正,正朝着内外均衡的方向发展,这一变化客观上增强了中国抵御欧债危机冲击的能力。

  最近人民币连续盘中触及跌停与A股波动之间也不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一方面,连续“跌停”本身就是与事实不相符的误传。事实上,人民币本月初至今一直保持稳定,12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3353,而上周五为6.3352,并未走软。人民币在外汇交易市场盘中曾数日触及波幅下限,反映市场波幅增大,也反映市场存在一定的贬值预期,但在3.2万亿美元巨额外汇储备支持下,人民币要保持稳定毫无困难。

  (下转A2版)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焦 点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市 场
   第A009版:产 经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基金经理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信息披露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