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2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70后基金经理代表:投资并生活着

2011-12-19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赵楠可以很典型地代表基金业70后基金经理。这一年代的人有生存的压力,但兴趣与爱好已在他们的人生决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76年出生的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据赵楠说,北大学习生涯中,一位50多岁的女教师,教给他们的做事原则令他终生受益。“做化学实验一点都不能出错,事先要把每一个步骤都考虑清楚,否则很容易需要推倒重来。从大一开始,同学们每次去实验室做化学实验,经常都会从下午一点一直做到晚上11点,这个过程不吃不喝,老太太总是一直陪伴着我们,直到我们达到了万分之一精确度的结果。我在投资中严谨、事先通盘考虑再做决定以及不断验证的投资风格和我那段经历密切相关。”

  对于目前的市场趋势,赵楠感觉做绝对收益的机构比重正在提高,但在公募里面做趋势交易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希望能用我们的研究理念和方法带出一个具有特点的基金投研团队。”这也是他去年放弃了待遇更优厚的券商自营跳槽到方正富邦的主要原因。

  赵楠此次从券商自营跳槽到新公司组建团队,挖来了一些原本在大牌券商待遇远高于目前水准的80后研究员,这让他很自豪。“研究员也是知识分子,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看中的是公司的氛围和彼此理念的认同。和70年代的一些优秀的基金经理一样,他们最看重的已经不再是待遇了。”

  除了北大那位严谨的老师,对赵楠在投资上启发最大的还有原来中信基金投研团队的同事们。“在那个精干的团队里,没有什么明星,但大家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做得很出色,而且能够无保留地交流和讨论。”赵楠很欣赏这种强调专业而又能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

  在投资上,赵楠坦率地讲自己更欣赏彼得林奇的投资理念。在赵楠眼里,彼得林奇比巴菲特能够更早地发现企业的投资机会。“彼得林奇相信一个经济体和一个社会的发展总会有新的成长性东西诞生,而我今生的乐趣就是在中国发现它们。”(孙晓霞)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焦 点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市 场
   第A009版:产 经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基金经理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信息披露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