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2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阳光私募背后的暗局

——陈杰、国贸盛乾“抢帽子”操纵市场案大起底

2011-12-24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肖渔

  证券时报记者 肖渔

  它是曾经的阳光私募“新锐”,成立当年就在同类产品中业绩排名第一;它曾获“五星级”评价,在200余只阳光私募中,一时风光无限。然而其绚丽业绩的缔造却丝毫谈不上“阳光”,而是凭“抢帽子”的操纵市场行为所得。其背后则是一个由“惯犯”陈杰精心编织的涉及券商研究员、财经网站、电视台等主体的组织严密、布局缜密的“暗局”。

  近日,随着证监会对陈杰、国贸盛乾涉嫌操纵市场案调查情况的披露,首起涉及阳光私募“抢帽子”操纵市场案的案情终于大白于天下。

  靠“抢帽子”

  获阳光私募冠军

  交银国信·国贸盛乾一期基金成立于2008年4月,是湖北国贸盛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贸盛乾)旗下首只阳光化开放式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迄今,在该公司网页上都还保留着对其公司“投资精英团队”以及国贸盛乾一期傲人业绩的隆重推介。

  然而证监会稽查总队的调查却显示,该基金不仅近80%的资金份额来自陈杰,更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完全交由陈杰一手操作。陈杰和国贸盛乾通过“抢帽子”操纵手法,先后交易55只(次)股票,短短的半年内共计获利2488万余元。

  经过调查,从2008年4月一期基金成立开始,陈杰便以4名自然人的名义持有该基金近1.2亿元份额,约占该基金总额的80%。“这说明,陈杰已经非常有信心控制这只基金。”参与调查的办案人员告诉记者。

  作为管理人,从受托义务上讲,国贸盛乾应该自己来操作该基金。然而2008年11月,该公司负责管理国贸盛乾一期账户的投资总监却将账户完全交给陈杰操作。于是,陈杰等人在武汉的某证券营业部找到一间大户室,通过ADSL专线交易该基金账户。

  此时,陈杰的“局”已然布置妥当:首先,与一家名为北京天工精华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软件开发公司“合作”,由其出面联络证券分析师。其次,与北京京楚联办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合作”,由其制作荐股节目。虽然名义上与他们是合作关系,但大量调查显示,从资金脉络看,两公司背后都有陈杰的资金注入,且两公司分别于当年的9月和8月方才成立。

  于是,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间,陈杰利用其控制的这两家公司,一方面收买来自不同券商的李某、曹某、涂某等研究员,并指使天工精华负责人张某等以证券分析师的名义在互联网发表荐股文章;另一方面雇佣张某、孙某等研究员,由京楚联办制作荐股节目,在两家省级卫视的财经栏目播出同种类型股票的公开荐股节目。

  同期,陈杰指挥操作该基金账户,在荐股文章发布前或荐股栏目播出前,先买入或者持有相关股票,在文章发布、节目播出当日或下一个交易日卖出股票获利。利用专业分析师的招牌,误导投资者买入,陈杰和国贸盛乾通过这一“抢帽子”手法,半年内共计获利2488万余元。

  “投资者通过各大财经网站看到这只股票好,在不同的卫视,不同的研究员也在推荐。这就具有相当大的迷惑性。而一旦有中小投资者接盘,陈杰旋即卖出获利。”办案人员为记者分析,“基本是上午买进,下午播出节目,第二天卖出,完全是短线手法。”

  主犯陈杰原系“二进宫”

  至此,隐藏在这只阳光私募基金背后的实际操控人陈杰彻底显形。其实,陈杰的名字并不是第一次进入证监会的调查视野。此前,2008年10月,因武汉新兰德案,陈杰已经被证监会做出过行政处罚。“如果说陈杰第一次涉案的操纵行为是1.0版本的话,那么这次则升级到2.0版本。”办案人员表示。因此,与上一次相比,陈杰这次的犯罪手法更为老练,反侦察能力也更强。从这一角度讲,本案具有高度的重要性和代表性,同时由于该证券投资集合是200多只阳光私募中第一只涉嫌违法的私募基金,本案又极具敏感性。按照办案人员的分析,本案的特点非常明显。

  一是作案手段的复合型。在本案中,陈杰采用多种媒介作为荐股渠道,而不仅限于网络。传播终端涉及多家省级卫视,辐射面宽、影响力强,对于投资者也具有更强的迷惑性和误导性。

  二是违法活动组织严密。本案实际上是陈杰控制一只私募基金作为一个账户来使用,并且他利用证券投资分析机构、软件公司、影视制作公司等一系列终端,来编制了一个有组织的“抢帽子”交易的犯罪网络。

  三是涉案金额巨大,操纵股票众多。涉案人员均为专业人员,这其中有专业的证券分析师,有专业的媒体制作,有互联网专家。从技术层面、专业层面来提高抢帽子操纵市场的成功率。从这三点来看,就存在一个事先布局、证据链条分散、调查环节众多的特点,客观上增大了调查工作的难度和调查的工作量。

  股评分析师成案件突破口

  不仅案件本身非常特殊,据记者了解,主要嫌疑人陈杰具备相当高的反调查能力,为行政调查设置了重重障碍。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通过监管部门的严密部署,以及各种战术的交替运用,案情终于明朗。“包括反客为主、围点打援,这些战术我们都用到了,这个案件确实凸显了稽查工作中的亮剑精神。”调查人员表示。

  根据交易所提供的线索,证监会稽查局于2009年5月对陈杰、国贸盛乾的操纵行为立案调查。神速立案后迅速转到稽查总队。当天下午调查组成立,连夜精心部署,赶出调查方案。次日,三个工作小组开赴各地调查。从这一刻开始,调查组就进入漫长、不眠不休的2个多月奋战。

  据了解,当时移交的案件线索中并没有陈杰的身影,只涉及三名分析师和1000余万的涉案金额。经过对案情的周密分析,调查组迅速决定,锁定三名券商分析师为突破口。为此,调查组从三个分析师入手,依次谈话。“首个谈话对象就进行了20多个小时,从早上8点30分一直谈到次日凌晨3点30分,才把谈话主体工作完成,待最后的取证工作时已是凌晨。”办案人员讲述道。也正是因为事先充分的准备和调查人员强有力的攻势,调查组抓住了战机,从分析师处找到很好的线索,为日后的突破打下基础。

  在调查过程中,证监会稽查部门不但事先精心制定方案,还充分利用系统内外的人才特点,充分发挥法律、金融、会计、计算机的专业力量。鉴于陈杰较强的反侦察能力,想办法掩盖其痕迹,稽查人员还采取果断出击的奇袭战术,打他个措手不及。为保证各组间的协同作战,调查小组还建立了工作日志制度和信息共享平台,保证信息沟通的共享和对称性。每天每人都会做工作日志,分别传到各组里,然后由各组收口,三个组再沟通。“虽然他们事先布局,但是我们多点同时开花,打击精准,每一下都能切中要害。”办案人员表示。

  历史上曾存在的客观事物,不可能被谎言全部掩盖。尽管陈杰等人的操纵行为布局隐蔽,也终究难逃监管部门的一双火眼。因该案获利数额已经达到《刑法》规定的移送数额,涉嫌构成《刑法》第182条规定的操纵市场罪,依据有关规定,证监会已将该案直接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并在刑事侦查中。而至于数名涉案分析师是否因与陈杰存在合谋而触犯刑法,有待公安机关的进一步认定。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2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公 司
   第A004版:热 线
   第A005版:百姓头条
   第A006版:调 查
   第A007版:博客江湖
   第A008版:财 技
   第A009版:悦 读
   第A010版:股 吧
   第A011版:故 事
   第A012版:文 件
   第A013版:行 情
   第A014版:行 情
   第A015版:行 情
   第A016版:行 情
   第A017版:数 据
   第A018版:数 据
   第A019版:数 据
   第A020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