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2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万家基金副总经理吕宜振:TitlePh

低估值将成为A股常态

2011-12-26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张 哲
万家基金副总经理 吕宜振

  吕宜振,工学博士。历任易方达基金研究主管,信诚基金公司研究总监、信诚精萃成长基金经理、天弘永定基金经理、天弘精选和天弘周期策略基金经理。

  现担任万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万家和谐基金经理。

    

  证券时报记者 张哲

  今年5月,吕宜振卸任天弘基金研究总监,离开北京,回到他曾经工作过的上海,出任万家基金副总经理。从信诚到天弘再到万家,转了一圈,当他再次踏足上海,吕宜振心中的梦想已经不一样——打造一支投研梦之队。

  打造公募基金“梦之队”

  在公募基金奋战十年,吕宜振依然执著坚守这块阵地。爱好篮球的他,有一个梦想,就是亲手打造一支所向披靡的公募基金“梦之队”。此前,在信诚和天弘基金工作期间,他也做过这方面的实践,有成功,有经验。来到万家基金之后,作为主管投研的副总经理,同时身兼万家和谐基金经理,他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来万家半年了,我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构建投研体系。”他说。此前,外界曾盛传,吕宜振从天弘基金空降万家基金主管投研,与他一同来到的还有一支规模庞大的投研队伍。对此他无奈笑道,“这个真没有,其实只带了3个资深的研究员来,而当时万家的研究团队只有8个人”。应该说,到任伊始,吕宜振面对的还是一个整体研究力量相对薄弱的团队。而经过短短半年的经营,万家基金投研人员的数量已经增加到40人,也就是说,投研团队在员工总数不过100出头的万家基金,占了将近一半,吕宜振的“重构投研”工程之浩大可见一斑。

  吕宜振说,投研力量的扩充主要是引入新鲜血液,研究支持是公司投资能力的有力保障,没有足够强的研究支持,投资即便出现成绩也难以维持,“我们从行业中挖了一些优秀的研究员,包括同行的一些大公司,公司在成本方面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我只找最优秀或者具备成为最优秀潜质的研究员,优秀的研究团队是出业绩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研究体系的梯度呈现渐次过度的水平,目前我们有15个研究员,4个是在其研究领域拔尖的,5个人具有非常强大的潜力,经过打磨就能够脱颖而出,还有6个呈现加速进步态势。如果到明年年底,有七八个研究员呈现出业内最拔尖的状态,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就没白费,团队重构就是成功的。”

  低估值将成为A股常态

  吕宜振认为,2011年已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极具分水岭色彩的一年,经济结构转型直接影响投资估值体系必须发生改变,估值水平与国际接轨也已经成为现实。“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的工业化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完成,大部分制造业产能过剩、内需主要靠投资、外需主要靠出口的经济模式也必将一去不返。”吕宜振表示,“从整个证券市场估值水平来看,沪深300近期的动态PE仅有10倍,这里面有欧债危机、流动性收紧等外在因素,但根本因素还是经济结构的调整使然。”

  他指出,在经济结构的几大组成因素中,消费的增长,除非有政策刺激否则很难有大的变化,正经历经济危机的外围也不可能起到拉动因素,经济结构的转型取决于两个因素——新技术、新需求,但是这两点现在都不具备。而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本身不成熟、产业规模尚小,在这个背景下,市场对未来的经济预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尽管未来经济增速预期普遍仍较高水平,但除非看到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否则短期来看,A股的整体估值水平很难再上台阶。

  吕宜振也表示,未来不排除市场流动性充裕的时候,可能出现阶段性推高估值水平的情况,但是中国A股估值水平长期内处于较低水平已成定局。“记得10年前我刚入行时,国外市场都是10多倍的估值水平,国内基本都是二三十倍,例如苏宁电器、三一重工等。当时我想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现在想,这是因为,成长股在成长过程中,估值一定是高的。现在国内大多数行业成长期已过,估值就要降下来,所以现在A股的整体估值自然而然跟国外接轨了。”

  “周期性强的行业估值未来更难上升,只有阶段性的波段机会。”他说,“2011年对整个A股市场来说是很关键的一年。原先投资上一些经验型的东西将不再适用。例如,原来估值洼地就是投资机遇,但现在的估值水平已经低于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却并不代表投资机会来临,市场反而越来越悲观。再比如,以往像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样的举措都会引起市场的振奋,但这次并没有这样。”

  确定的成长是稀缺的

  吕宜振认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确定的成长是稀缺的,未来做投资,需要仔细寻找甄别,机会来自于那些成长确定的公司。具体的行业,吕宜振关注的包括,第一,信息服务相关;第二,农业。过去二十几年,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变化最小的就是农业,目前格局还是散乱,某些领域已经出现集中的趋势,优秀的企业一定会从中脱颖而出;第三,医药行业。中国人口基数庞大,正在逐渐步入老龄化国家,对医药具有长久需求。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保障的投入更多。加之今年医药行业整体表现更弱,主要是因为医药招标带来的降价压力,但是这些负面影响已经释放,明年将迎来医药的回稳爆发期。

    

  ·热点问答·

  投研不能有沟通成本

  记者:听说您会仔细阅读每个研究员的每份报告,单独面对面讨论沟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吕宜振:是的,他们每一份文字形式的研究报告、调研简报我都会认真阅读。阅读并非去看他们对单个公司的看法,而是从报告中看他们调研公司的角度、思维、逻辑能力,在团队目前阶段这些远比调研结果重要。我会跟每一个研究员讨论他们未来的研究规划,比如未来3个月你的研究水平能达到什么状态、写出来的报告到何种深度,1年以后又是如何。

  记者:这样您的工作量会非常大,你如何调整?

  吕宜振:研究员比我的工作量更大。可以说,我这里的研究员工作量比业内平均高出至少50%,但我也没有给他们硬性的规定,我对他们没有工作量考核,不会硬性指标逼他们看多少公司、加班到几点,但他们确实都非常努力。

  记者:是否说明您在管理团队方面有独到之处?

  吕宜振:就我十多年管理的经验来看,一个良好的投研团队必须具备两点,第一,团队氛围令每一个身处其中的成员感到舒服,心情畅快;第二,团队成员都能够切实感觉到自身的进步。压力不是来自上层领导,而是来自周围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每个人都清楚现在的努力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

  记者:在投研制度方面有没有改革?

  吕宜振:其实基金公司投研制度最重要的就是两点,一个是要规避风险,另一个就是提高效率。规避风险是必须的,我从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最大程度打通了投研团队之间沟通的壁垒,原来规定的一些太细太僵化的规定取消了。投研一定不能有沟通成本,投资要靠各种信息进行决策,信息的有效流动非常关键。我们有具体的规定,研究员、基金经理之间必须有足够的时间用来沟通。此外,交易部门也需要在每天盘后就交易执行情况、期间的重仓股的表现等情况跟基金经理之间做沟通。

  记者:挖掘优秀的研究员,你最看重哪些素质?

  吕宜振:第一,看他的逻辑思维能力,不管研究哪个领域,从他的研究报告中看他思考问题的逻辑,判断错了没关系,主要是观察未来潜力。第二,是否勤奋,这一行有很多优秀的人,不勤奋就意味被淘汰。第三,看是否能融入公司整个团队。第四,做人要踏实,性格如何倒可以忽略。事实上,我目前的团队成员各种风格和性格的人都有,张扬的,很闷的,性格之间形成了互补。

  记者:您个人选股有什么偏好?

  吕宜振:可能从业时间长了,我喜欢自己真正看清楚的公司。类似题材、炒作的股票基本不会碰。

  记者:您个人平时有哪些爱好?

  吕宜振:我是篮球爱好者,平时再忙再累也坚持去打。我身边很多朋友喜欢打高尔夫,我更喜欢篮球,篮球有很强的对抗性,既可以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又能够体现个人能力。事实上,我现在团队建设就是这个模式,我强调团队合作,希望每个人都在团队中体现自身的能力。 (张哲)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聚 焦
   第A006版:焦 点
   第A007版:专 题
   第A008版:专 题
   第A009版:机 构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综 合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基金经理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信息披露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