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2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本报编辑部评出TitlePh

2011年证券市场十大新闻

2011-12-26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1.郭树清履新证监会主席

  监管新动作频频

  10月29日,中国三大金融监管机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集体换帅,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树清任证监会主席、党委书记。郭树清履新后,强化上市公司分红、建议养老金公积金长期资金入市等动作频频,资本市场展现监管新气象。

    

  2.沪指十年零涨幅

  引发各方反思

  2001年6月14日,沪指冲高至2245点见顶,成为一个标杆数值;10年后的今天,沪指跌破2245点,12月23日收盘报2204.78点。历经10年,沪指重回“原点”,引发各方热议。有市场人士认为,不能因指数涨幅归零,就抹杀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和对经济的巨大贡献。也有市场人士认为,10年涨幅归零,说明市场仍存在制度缺陷,亟需改进。

  安永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A股2011年全年IPO融资额将达到2820亿元,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再度名列前茅。但令人尴尬的是,沪指目前以21.48%的年跌幅与希腊、埃及、奥地利等全球最差股市为伍。

  

  3.创业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见

  探索“直退”机制

  11月28日,深交所出台创业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明确36个月内累计被交易所公开谴责3次以及成交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面值的股票将终止上市。意见增加两个新的退市条件,加快退市速度,不支持借壳恢复上市。

    

  4.重庆啤酒“酒醒”连续跌停

  机构很受伤

  12月8日,重庆啤酒披露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揭盲数据,由于重庆啤酒此次披露指标远低于市场预期,复牌后,公司股票连续9个跌停。因重仓持有重庆啤酒,大成基金遭受重创。

  

  5.证监会严打内幕交易

  一批从业人员被判刑

  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保持了对内幕交易的高压态势,查处了一批重大、典型的案件,涉及投资咨询人员、基金从业者、上市公司高管等。如长城基金原基金经理韩刚、光大保德信原基金经理许春茂等分别被判刑。交银施罗德原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李旭利亦被逮捕。原北京首放法人代表汪建中一审被判7年,并被处罚金1.25亿。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日前介绍,今年以来,证监会移送公安机关涉嫌犯罪案件16起。其中,内幕交易案件12起,“老鼠仓”案件1起,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案件1起,期货盗码交易案件1起,非法投资咨询案件1起。

  

  6.询价对象不足

  八菱科技首次发行失败

  八菱科技首发申请于今年4月获得证监会批准通过,但6月初却因询价机构不足20家成为A股首家因询价对象不足而中止发行的公司。10月17日,八菱科技再次过会成功,并且随后顺利完成了询价、申购工作,等待排期上市。11月11日,八菱科技在深交所上市。

  

  7.RQFII试点办法颁布

  境外人民币投资境内证券开闸

  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12月16日联合发布《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首批试点将从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开始,初期试点额度约200亿元。随后,证监会批复了9家基金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即RQFII)资格。

  

  8.公募基金达900只

  年度新基金成立数创新高 

  截至12月13日,今年已有211只新基金成立,远超过去年全年的147只,创年度新基金成立数历史新高。基金数量从年初的704只猛增至915只。这些基金合计募资2636亿元,平均单只基金成立规模仅为13.31亿元,创历史新低。

  由于行情惨淡,截至11月底,274只标准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8.78%,其中,仅有两只股基实现正收益。个别基金亏损超过30%。另外,申万进取份额的累计净值和单位净值甚至跌破三毛钱。

  

  9.国务院重拳清理整顿

  各类交易场所

  11月18日,国务院要求由证监会牵头,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清理整顿包括从事产权交易、文化艺术品交易、大宗商品中的远期交易等内容的交易所。在政策出台后,有的交易场所迅速行动,对交易品种进行停牌;有的则处于观望之中。

  

  10.城投债遭恐慌性抛售

  发行利率一路高涨

  7月以来,由于担心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加剧,以及“上海申虹”事件和“云南城投”事件的影响,国内城投债遭到投资者疯狂抛售,发行利率一路高涨,成交量剧减,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8月底,发改委官员就此表态,称城投债作为中国债券市场的“准市政债”,发行规模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聚 焦
   第A006版:焦 点
   第A007版:专 题
   第A008版:专 题
   第A009版:机 构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综 合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基金经理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信息披露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