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1月9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特 写TitlePh

“再也不想当算命先生”

2012-01-09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李东亮

  每到年末和年初,对大盘点位预测明显不准的券商策略分析师往往会遭到投资者和媒体的批评。深圳某券商策略分析师李彤(化名)称,策略研究这份工不好打,“没有宏观经济分析师的光环,亦不具备行业分析师‘研而优则投’的光明前途,时刻做着争议更大的工作。”

  李彤告诉记者,他已当了好几年的策略分析师,但不太喜欢现在的工作。原因不仅在于该岗位的未来不如行业分析师,更重要的是难得到别人的尊重,甚至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算命先生。

  李彤感叹道,宏观经济分析师主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各项指标,结合历史数据对宏观经济未来的发展进行预判;行业分析师主要将精力集中于某个或者某几个行业进行研究,只要把几家市值较高的上市公司研究透彻,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名气,得到买方研究的尊重,未来转投私募或公募的机会也不少;而策略分析师什么都研究,却什么都难研究透彻。

  李彤称,策略分析师既要判断宏观经济的走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预期,又要研究大市值上市公司盈利情况,还要判断市场情绪对股价的影响,同样不能忽视融资、再融资、解禁等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几乎把宏观经济分析师和行业分析师的工作重复做了一遍,但涉及的深度均有限。“有的策略分析师很偷懒,甚至直接照搬宏观经济分析师和行业分析师的研究成果。”

  而更让李彤心里不舒服的就是投资者对策略分析师这个群体的看法。他告诉记者,在目前的研究体系中,策略分析师地位较低,不仅收入低于宏观经济分析师和明星行业分析师,在投资者心目中,策略分析师几乎是可有可无的。因为在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年度策略会上发布的大盘点位预测常常出错,且逻辑推理过程与宏观分析师和行业分析师存在诸多重合之处,策略分析师自然难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不仅如此,李彤还认为,媒体对策略分析师这个角色同样较为轻视,每当有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出台时,媒体往往只会采访宏观经济学家或宏观经济分析师,基本直接绕开策略分析师。

  对于将来的打算,李彤告诉记者,他看不到所在岗位的未来,或许转行当宏观分析师是不错的选择。他笑称,“再也不想当算命先生了”,券商研究员就应该集中精力、深入下去做踏实的研究,而不是像策略分析师那样广泛涉猎,却又浅尝辄止。 (李东亮)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2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焦 点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专 题
   第A008版:市 场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综 合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观 点
   第B004版:基金经理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数 据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理 财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数 据
   第C003版:数 据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