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1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加快经济转型正逢其时

2012-01-1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边绪宝

  受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过去的一年,我国的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速持续回落,物价上涨势头得到有效控制,房地产调控成效初显等。上述变化为我国今后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增速持续放缓 动力明显不足

  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47156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9.2%。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8.9%。受欧洲债务危机、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刺激政策逐步退出、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等多重因素的不利影响,我国经济逐季回落的趋势非常明显,预计这种趋势将会延续到2012年中期。

  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今年以来,投资、消费与外贸出口都呈现出实际增速持续放缓、增长动力明显不足的特点。

  从投资实际完成情况来看,201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30.1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8%;但是,在扣除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变动影响因素后,实际增长仅为16.1%,实际增速比前一年回落3.4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投资额位于前五位的行业分别为制造业、房地产业、交运仓储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其中,制造业投资10.26万亿元,同比增长31.8%;房地产开发投资6.17万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0%,比前一年回落5.3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初以来交运仓储业同比增幅呈现直线滑落的态势,全年累计同比增长3.5%;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同比下降22.5%。而以政府为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投资5.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回落14.3个百分点。4万亿政府投资接近尾声是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从消费增长情况来看,201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万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消费实际增速比2010年回落3.2个百分点。去年年初以来持续的较高通胀率是实际消费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另外,受房地产限购、限贷,以及部分地区对汽车限购政策的影响,家具、家用电器、汽车等居民大件消费商品增速下降非常明显,这也是制约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比如,去年全年汽车类消费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回落20.2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32.8%,增速回落4.4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6%,增速回落6.1个百分点。

  在我国经济面临转型的大背景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居民消费一直被政府寄予厚望。今后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取决于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所带来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同步提高,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的提高。因此,政府一方面应该继续实施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进城下乡的消费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还要加快养老、基本医疗保健、教育、城镇中低收入居民住房等领域的改革,切实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增强消费能力和意愿。

  通胀得到有效抑制

  2011年是我国进入新千年以来的第三个通胀周期,本次通胀依然以食用农产品为主导,其它一般消费品轮番跟进,主要消费品呈现出普遍涨价的特点。2011年全年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比上一年上涨5.4%。其中,城市上涨5.3%,农村上涨5.8%。分类别来看,八大类商品中食品上涨11.8%,烟酒及用品上涨2.8%,衣着上涨2.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4%。从物价运行趋势来看,CPI在去年7月份同比上涨达到6.5%的高点后,涨幅持续回落。12月份,CPI同比上涨4.1%,连续5个月出现回落。

  在12月份的CPI构成中,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由11月的0.1%降至-0.1%,一年多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与非食品关系较大的居住以及服务价格环比均出现负增长,这是通胀得到有效控制的积极信号。由于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趋势具有较强的延续性特征,基本上不受季节性因素和天气变化的干扰。因此,在CPI构成中占有重要权重的非食品价格环比回落表明今年的通胀压力将大大缓解。即使有两个节日消费因素,预计1月份的CPI同比上涨仍将在4%以内。春节之后的几个月,整体物价水平将有较大回落。

  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也就是必须将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消费拉动的集约增长模式转变。从九五计划提出要转变增长方式,十一五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共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前我国已进入转型中期。期间经济增长模式将发生重要变化,同时,美欧金融危机也使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可持续的矛盾凸显。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迫切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实现了经济腾飞,年均GDP增速达到9.8%,2011年经济总量超过7.4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978年的1.8%提高至2011年的10%,人均GDP超过4000多美元,已经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进入中等收入阶段,赶超型经济高速发展积累的矛盾将集中体现,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外条件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同时依靠高投资推动的经济增长也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今后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以适应国际产业竞争格局的新变化,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此外,还必须制定有利于增强居民消费意愿,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政策,使消费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引导经济发展摆脱对投资与出口的过度依赖,切实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

  (作者系齐鲁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

   第A001版:头 版(今日9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信息披露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专 题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环 球
   第A009版:信息披露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行 情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
   第D037版:信息披露
   第D038版:信息披露
   第D039版:信息披露
   第D040版:信息披露
   第D041版:信息披露
   第D042版:信息披露
   第D043版:信息披露
   第D044版:信息披露
   第D045版:信息披露
   第D046版:信息披露
   第D047版:信息披露
   第D048版:信息披露
   第D049版:信息披露
   第D050版:信息披露
   第D051版:信息披露
   第D052版:信息披露
   第D053版:信息披露
   第D054版:信息披露
   第D055版:信息披露
   第D056版:信息披露
   第D057版:信息披露
   第D058版:信息披露
   第D059版:信息披露
   第D060版:信息披露
   第D061版:信息披露
   第D062版:信息披露
   第D063版:信息披露
   第D064版:信息披露
   第D065版:信息披露
   第D066版:信息披露
   第D067版:信息披露
   第D068版:信息披露
   第D069版:信息披露
   第D070版:信息披露
   第D071版:信息披露
   第D072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