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2月2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记者观察TitlePh

盲目追逐热点的投资风气需摒弃

2012-02-02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建 业

  证券时报记者 建业

  在A股市场中,上市公司变换主业或调整经营重心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时候这种变化源于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变迁和上市公司自身状况的变动。但以迎合投资者喜好、追逐市场热点为出发点的“多元化”,恐怕应归结为短视或另有所图。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应走出概念性、事件性投资的误区。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一家上市公司选择多元化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并不构成好公司与坏公司的区分,而且这种选择恰恰是一家公司个性体现的一个方面。但是,以市场热点作为选择多元化突破口的行为,不应该被认为是多元化,这种行为往往不是出于理性判断,因此难以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去衡量。

  可以想见的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投资行为背后应该有着大量的铺垫工作。而市场中的热点瞬息万变,很少有概念性或事件性的热点能够长期持续。因此,上市公司追逐热点的行为大多数应该归为仓促之举,这无疑是对投资者的不负责任。而且往往追逐热点的上市公司主业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很难想象无法将主业做好的公司能够在新的领域内轻易取得成功。

  当然,也有些公司主业遇到困境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它们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这类公司追逐热点有其内在逻辑性。但这并不能成为它们追逐热点领域的理由。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确实下定决心实施转型,那么它有义务详细地告知投资者,它在新领域内的目标,以及它打算如何去实现这一目标。

  也就是说,一家上市公司在转型中如果“碰巧”遇见了时下的热点,则应该充分披露它的计划与手段,向投资者证明自己的决定经过深思熟虑,让投资者能够凭借足够的资料做出自己的判断。

  不过,上市公司集体追逐同一热点的现象并不能简单归因于上市公司本身,有时也与市场有关。证券市场以脚投票,因为投资者可以通过自由买卖来表达自己的价值取向,只有当上市公司追逐热点式的经营风格受到鼓励时,这种现象才会越来越多。

  目前的A股市场上,概念性投资和事件驱动投资风格受到很多投资者青睐,追捧某某概念股成为许多投资者惯用的手法。这背后隐含着鼓励上市公司将资金和精力投向一些时下热门概念的潜台词,这对于上市公司形成一贯、长远的经营战略有着不利的影响。

  就算对投资者本身来说,这一投资方式也蕴含着很大的风险。虽然与追逐热点并不完全是同一码事,但此前被市场所广泛关注的重庆啤酒乙肝疫苗事件仍称得上是事件性投资方式的一次典型失败。这应该给投资者敲响警钟,如果投资者喜好拥有长远眼光和沉稳风格的上市公司,那么追逐热点投资的上市公司就会越来越少,而因此带给投资者的风险也就越来越低。

  总体来看,上市公司追逐热点大多数情况下会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投机的公司反而得到奖励,追随它们的投资者同样获得短期的收益,因此更多的投资者加入这种投资模式之中,又形成了吸引更多公司进行投机活动的恶性循环。随着去年以来一个个概念炒作的破灭,或许应该是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共同行动打破这一循环的时候了。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深 港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基 金
   第A009版:创业·资本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综 合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行 情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数 据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