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记者观察 中金国际化任重道远 2012-02-0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程 林
成立17年来,中金公司并未在技术环节上建立起对同行的高端壁垒。 在国内目前的投行竞争中,公关能力在一些大项目的争夺中至关重要,而中金这方面的资源已不像过去那么突出,包括中银国际、中信证券在内的本土对手正日益强大;而在面对看似繁杂充满风险却又生机勃勃的中小企业发行市场时,中金显得犹疑不决;面对庞大的国外投行时,中金肩负的“投行样板”使命已不存在。中金的优势主要在国内和亚洲市场,那些需要面向全球投资者销售的项目仍是中金的短板。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金几乎是唯一具备海外发行能力的中国投资银行,但现在这种情况已发生变化,中信、中银国际和国泰君安等大的机构都在进军海外市场。过去,中金曾是国内仅有的两家证监会评定的A类AA级券商之一,现在则变成了十六家之一。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对手在逐渐强大,如何适应新的环境,这对中金提出了新的挑战。 业务的瓶颈使得中金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无奈。在过去,垄断大型国企上市项目带来的高利润,使得中金无暇他顾于其他创新业务的开发。虽然自2007年开始中金强化了对高端零售客户的开发,但传统的经纪、投行、自营业务,仍占中金业务收入的绝大部分。数据显示,高盛的资本性中介业务占其总收入的50%以上,就业务模式看,中金距国际一流投行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此外,中金的人员流失也折射出许多问题。近10年来,方风雷、贝多广、哈继铭、丁玮等核心人物先后出走,投行、研究人员频频跳槽。对于投资银行来说,人才无疑是第一要素,高端人才为何出走,出走带来的后果是什么?这无疑平添业界对中金未来的疑虑。 由此可见,中金的国际化之路仍然任重道远。(程林) 本版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