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政策预期明朗 春季行情深化 2012-02-0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徐广福
尽管有“500多家公司在排队等待上市,主板的公司甚至多于创业板”的消息,但投资者的情绪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周四A股市场放量上涨,上证综指高开高走,全天红盘运行,收盘涨幅接近2%,并站上2300点关口。我们认为,预期逐渐明朗,春季攻势也逐渐得到投资者的认同,结构性行情有望进一步演绎。 A股弱势非外因使然 我们认为,无论是业内的分析师还是经济学者,对欧债等外部因素的负面解读过于严厉,这也导致了对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过于担忧的判断,软着陆和硬着陆的辩论声不绝于耳,世界经济衰退的阴影笼罩了2011年整整一年。事实上,当欧洲开始实施全面拯救措施出台之后,这样的担忧却不降反升,个中缘由实在耐人寻味。欧洲的资本市场在去年8月之后节节攀升,美国的道琼斯指数甚至逼近了历史的高点,为何貌似火烧眉毛的欧美资本市场如此强势?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大陆A股却惊吓过度?很显然,简单地把A股下跌的原因归结于外部因素是难以让人信服的。 资金面是投资者关注的另外一个话题。事实上,A股这两年跌跌不休的根本原因就是资金和筹码的匹配出现了失衡,和经济基本面的关联度反而不是很大。二级市场上,自开始全流通之后,由于大量非流通筹码蜂拥而出直接压垮了过去的估值体系和内部结构。一二级市场股东成本的不均衡必然使得资本市场走向收敛,其价格重心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下行,供求关系可以简单、完美地解释A股市场这两年以来的走势。资本市场的逐利性是与生俱来的天然特性,持续下降的A股走势自然难以吸引到场外资金入场。没有外部资金的持续流入,再加上内部筹码供应的不断增多,资本市场的赚钱效应持续消失,从此走向恶性循环。 政策早已暖意融融 那么,事情在发生变化吗?这个是投资者和分析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信息是公开和透明的,站在不同的角度解读或许会对不同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得出的结论必然会有差异甚至是完全相反。我们认为政策早已暖意融融,可是部分投资者的思维依然冰封在熊市的思维之中。自去年10月份汇金宣布增持,以及央行在去年12月份开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政策的转向已经明确无误。而国资背景的中字头公司纷纷宣布增持,不但是基于对二级市场投资价值的认定,更是响应提振股市信心的具体行动。 同时,投资者也应该注意到,去年中期以后,整个世界基本在放松货币政策,全球央行在开闸放水。在全球经济联系如此紧密的今天,中国的央行其实没有更多地选择。当然,全面宽松是不可能地,因为这将使得刚刚下去的通货膨胀趋势再度攀升。但结构性的放松,却是难以避免。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一针见血地指出,未来10到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需要依靠投资。当然,中国新一轮的投资启动可能要等今年一季度的数据公布之后。事实上中国的经济增速已经出现连续7个季度的下滑,如无意外2012年的第一季度将延续这一趋势。虽然增长的数字依然在官方认可的底线之上,但是下滑不能无止境。根据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管理层提出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至此,下一轮的投资方向也已明确。在不断拓宽民间金融生存空间的前提下,国家意志的投资将为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 结构性分化延续 回到二级市场,我们认为自2132点以来的这波反弹仍将延续,春季攻势正逐渐得到投资者的认同,并有望进入新阶段。事实上,虽然A股的估值结构在重建,但是具备阶段性投资的公司在显著增多。不过随着筹码供给的双重增多:限售股解禁和IPO,筹码的稀缺性将进一步下降,这将使得过去市场习惯的高估值横行的态势有所收敛。结构性分化将成为一个阶段的主旋律,而重组规则的明朗化也带给更多具有相关预期的公司的股价进一步上行拓展空间。 (作者单位:湘财证券) 本版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