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2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全球中东棋局:地缘、能源和政治的三重博弈

2012-02-1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邵 宇

  不止一次在现实主义科幻故事中,中东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极端势力控制了部分国家政权,由于无法直接同西方交火,他们攻击以色列并在一些亲西方国家的主要产油带扔下了“脏弹”,核放射物质沾染了中东的石油供应,令全球经济陷于崩溃……这究竟是梦魇还是现实?中东,这片充满了伊斯兰教神秘色彩的地域,因其丰富的石油储量百年来变得如此不平静:争端、战火、全球财富无不与它紧密相连。

  进入2012年,作为全球列强注目的地方,因叙利亚、因伊朗、因波动的油价,中东蒙上了迷幻色彩……

    

  中东国家大多因为历史路径形成独裁,民主进展有限。在金融危机第二波中,独裁政权的承诺或其社会契约遭到根本性的破坏,因此激发了以民主求民生的大规模群众运动。但中东民众自发的民主进程在外力干涉下,在缺乏足够成功路径和先例以及充分的备选方案之前,引发的更可能是内战和极端派别上位。

  叙利亚燃点民主冲突

  中东政治局势随时升级

  从突尼斯一名小贩自焚开始引发的一系列地缘政治事件是近代中东第一次大规模的自下而上的民主运动,运动在各国的激烈程度虽然各不相同,但其影响的广泛性却远超各方预测。这一次中东运动的主力群体是年轻人,诉求则是要求政治权力变更的革命。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的最高领导人都先后倒台。抛开民主和宗教因素,这次中东动乱从爆发到传染,其纽带无疑是民生上的。全球视野来看,这次中东动荡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实体经济减速致使民生下降,而滥发货币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又加剧了这种痛苦。

  目前的焦点是叙利亚,叙利亚政府对反对派的镇压、宗教人口结构和年轻而缺乏执政经验的小阿萨德都是局势的不稳定因素,危机随时都会进一步升级。叙利亚的地缘重要性,决定了叙利亚的内部争斗不仅仅局限在国内,甚至牵扯到整个中东格局。如果叙利亚失控,中东将会陷入全面混乱。

  众所周知,叙利亚背后是伊朗和俄罗斯。伊朗与之唇齿相依组成“什叶派新月带”,他们有共同的信仰、曾经共同的敌人以及共同宿敌。另一方面,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仅存的盟友、俄罗斯武器在全球范围内的三大买家之一,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港现在是俄罗斯海军在前苏联地区以外唯一的军事基地,这个基地迄今已运作了40年。因此,由于利比亚的前车之鉴,俄罗斯直接把航空母舰开往地中海,直接充当大马士革的保护者,大国干预的博弈格局正在形成。

  关键性大国伊朗核计划

  最大的地缘隐忧

  伊朗的核力量在巴列维王朝时期就有基础,对共产主义的担心使伊朗巴列维王朝和美国走到了一起,1957年双方签署了协议,1967年美国向伊朗提供了一座位于德黑兰大学旁边的小型核反应堆。70年代,伊朗先后到联邦德国、法国寻求先进核技术,截至1979年,伊朗从美国购得核反应堆8座、法国5座,联邦德国建设的2座核反应堆也完成大部分的工作。

  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完全颠覆了美国和伊朗的关系。他提出的“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外交思想也反映出地区霸权的野心——即使再强大的敌人也会被伊斯兰力量征服。

  这种动力下,核武器成为了伊斯兰革命的重要标识之一,核问题也就进一步成为伊朗伊斯兰革命能否持续、怎样持续的问题。进一步看,伊朗核问题也是中东地区的什叶派风险一个缩影。针对伊朗,西方已从经济、军事层面施压。但伊朗在推进核计划方面没有任何让步,并在今年1月1日再次获得突破。预期伊朗不会放弃发展核武器,因为伊拉克的教训就在不远,伊拉克不是因为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才遭到进攻,而恰恰是被发现没有核武器时才被“致命性”打击的。伊朗是美国中东石油和地缘版图上最后一个无法驯服的对手。

  美国在大选之年和撤兵伊拉克之际,我们预测美国自身不会轻举妄动,但很可能通过代理人发动袭击,并引发连锁反应,这是2012年最大的地缘风险。

  供给缺口和运输通道露风险

  中东制约全球经济

  利比亚事件已为全球石油供应能力做了一次压力测试,结果基本合格。利比亚的原油主要出售给欧洲的石油公司,占其石油出口量的85%。2010年利比亚对国际能源机构(IEA)成员国的出口量为120万桶/日,其中超过30%出售给意大利。而法国、德国和西班牙也是重要买家。为稳定油市,利比亚动乱爆发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马上表示已有的预备产能完全能应付利比亚供应减少的冲击,而这些主要位于沙特的370万桶/日的空闲产能很快被部分启动了。IEA也宣布,当必要时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机制,这缓解了2月底险些失控的油价上涨。

  整个OPEC的空余产能在2008年全球危机后就处于海湾战争以来的相对高位,2011年1月OPEC空余产能为523万桶/日。在极端假设下,即使利比亚和其邻国阿尔及利亚完全停止对外输油,OPEC其他成员也能完全覆盖供给缺口。但如果伊朗出现问题,那么国际油市将迎来一波明显的上涨。但这并不是麻烦的全部,从运输角度上看,OPEC成员国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在可预见的未来,海运将始终是原油长途运输的主要方式,石油运输管道受客观条件限制较多,中东的地缘优势在石油运输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中东局势再次恶化的话,运输风险将是石油价格再次上行的重要触发点。

  影响全球石油贸易的七大运输“咽喉”中,有四个集中在中东地区。中东地区产油国通过这几个咽喉海峡,将石油输送向世界各地。中东地区的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及博斯普鲁斯海峡四大水脉的石油流量占据了世界石油运量的近七成。这也是海湾国家的政治动荡对美国和东亚国家来说“难以接受”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来看,替代路线有这样几条:一是在沙特国内,联通波斯湾和红海的主力“东—西”管线,输油能力为480万桶/日,这条管线可以运输波斯湾的石油,穿越沙特阿拉伯,抵达红海的延布港,前段时间为了补充欧洲由于利比亚动荡而失去的石油供给,该通道实际流量已经大幅提高。二是输油能力为165万桶/日的伊拉克管线,该管线可以将波斯湾和伊拉克的石油向北泵送到土耳其的杰伊汉港,但该管线目前处于维修状态,通行风险相当高。另外,输油能力为50万桶/日、终端为黎巴嫩的泛阿拉伯管道也可作为替代路线,但该管线目前处于关闭状态。所以,一旦霍尔木兹海峡遭封锁,能够利用的替代航线和管线寥寥无几。

  我们预计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将在100美元左右波动,布伦特原油(BRENT)在此基础上的溢价不超过20美元。但是地缘极端事件一旦发生,供给端将迫使油价突破150美元。这将引发第四次石油危机,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衰退,中国美国首当其冲,替代能源最终成为潮流。  (作者系东方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公 司
   第A004版:热 线
   第A005版:百姓头条
   第A006版:调 查
   第A007版:博客江湖
   第A008版:财 技
   第A009版:悦 读
   第A010版:股 吧
   第A011版:故 事
   第A012版:行 情
   第A013版:行 情
   第A014版:行 情
   第A015版:行 情
   第A016版:行 情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全球中东棋局:地缘、能源和政治的三重博弈
中东:是“世界油库”更是“破碎地带”
中国的软肋与积极应对
冲突激化引发世界三次能源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