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投资悟道 穿越时间迷雾 用对成长投资 2012-02-2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陈楚
证券时报记者 陈楚 这周和深圳中欧瑞博投资公司董事长吴伟志聊天,他提到的自身投资理念的嬗变过程,值得中小投资者好好反思。 吴伟志1993年投身资本市场,在起步阶段,他和很多职业投资人一样,成天琢磨技术分析,喜欢波段操作。但无数次痛苦的教训告诉他:没有明晰的投资理念,折腾来折腾去,始终无法让财富得到大幅度增长,甚至是亏损。 直到接触到关于巴菲特的书籍和价值投资的理念,吴伟志才开始“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但他后来发现,巴菲特的价值投资运用到A股也会碰到新问题,最典型的是:巴菲特强调市盈率(PE)、市净率(PB),强调企业的护城河。但A股不少企业业绩增长很不错,质地确实优良,无奈PE长期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此类案例在中小市值股票上表现尤甚。按照价值投资的标准,这些股票PE较高,缺乏足够的安全边际,投资人往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股价上涨而错失机会。成长投资更加强调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说白了,如果企业的业绩爆发力足够强,完全可以消化掉过高的估值。 约翰·列夫的一句话给了吴伟志醍醐灌顶式的启发。列夫说:赚大钱其实是赚企业成长的钱。在反复思考和不断的实战过程中,吴伟志的投资理念又有新变化。“我现在遵循的是成长投资为主,价值投资为辅。”他说,成长投资和价值投资选择的投资标的大不一样,两者实质上处于不同的“话语系统”中。在考量企业的投资价值时,成长投资和价值投资运用的量化标准也是大不一样的。 从1993年到2009年,吴伟志非常明确地找到了适合于自身性格特点的成长投资。他说,很多在成长投资者看来好的东西,价值投资者也许认为太贵了,安全边际不高。“对于看好的东西,即使投资圈的朋友不认同,我现在基本上不受其影响。”吴伟志想起了他的潮汕老乡李嘉诚的忠告:香港市场聪明人太多,所以企业家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一些。移植到成长投资来看,就是投资人能够忍受成长股短时间内的高估值和股价波动,只要企业业绩持续增长,投资人最终就能赚时间的钱。成长投资不是在某一个时点上占小便宜,而是穿越时间迷雾,注重赚企业成长的“大便宜”。 吴伟志认为,股票的PE是由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某些时候,PE并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PE低的股票并非意味着投资价值高。相反,成长股即使PE高,并不意味着投资价值不大。何况成长股永远都不会让投资者觉得非常便宜。 成长投资需要投资人对行业和企业有持续的跟踪能力,有深入的前瞻性研判能力,因此,它其实并不适用于多数投资人。如果说价值投资凭的是估值,成长投资凭的则是穿越市场迷雾的信心!如果投资人心态不够坚定,在市场恐惧时就容易丢掉相对低的筹码。成长投资投的不是宏观经济,不是指数,而是企业业绩增长。 当然,无论价值投资还是成长投资,吴伟志都不主张生搬硬套。当成长股出现明显泡沫时,他也会转向价值投资,去寻找安全边际高的品种。 “成长投资千万不能用错地方!”按照吴伟志的看法,投资成长股不外乎两种大的思路:一是传统行业里市场份额从分散走向集中的企业;二是新兴行业里由小到大发展的企业。依此判断,吴伟志最看好消费类公司。其核心逻辑是:优秀的消费类公司具有定价权,有了定价权就能维持稳定的毛利率。另外,历史经验表明,从长远来看,通胀会超出想象。幸运的是,消费类公司是享受通胀的最佳品种。 本版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