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3月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中国改革发展——TitlePh

改革关乎全局 需大力度顶层设计

2012-03-0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证券时报两会报道组

  “人民日报最近有篇文章叫《宁要微词 不要危机》,写得很好,文章指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3月4日政协小组讨论会上,经济组的一位委员如是说。实际上,在这两日的政协会议中,改革并非是被委员们偶然提及的话题,而是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改革势在必行

  “电子制造业销售利润率只有2.54%,利润都给有专利的外资企业了。”全国政协委员、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谈到国内一些行业的发展现状时,充满了担忧。

  这几天,记者经常在北京会议中心的会议室、大堂看到李毅中被记者们团团围住,与李毅中同组讨论的委员说,李毅中的发言时间长,谈到的问题实在,直指行业弊端。

  实际上,在当前形势下,改革或许是不仅限于个别行业的问题,在委员们的眼里,改革关系通盘全局。

  作为一名央企老领导,全国政协委员、招商局前董事长秦晓亲身经历了过去30年的改革。“我觉得吴敬琏老师说的顶层设计很重要,这是篇大文章。要解决问题,不能从一个方面来看,现在到了需要宏观考虑的时候。”他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目前还没有见到一篇文章把顶层设计这个问题谈得特别透彻——他指的是有数据、有分析的。

  目前,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后期阶段,秦晓认为,要继续前进,中国现在必须转变政府在经济运行中所扮演的角色,继续朝着建设自由市场体制的方向推进改革。“这是一项未竟的使命。”秦晓说。

  顶层设计,英文译为“top-down”,就是从最高层开始,站在一个战略制高点,弄清楚要实现的目标后,一层一层去设计好。

  近期,经济学家吴敬琏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顶层设计》这篇文章谈到,目前中国一方面消费需求仍然不足,增长缺乏内在动力;另一方面货币超发,资产泡沫生成,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处在一种两难的状态之中。

  在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对媒体表示,如今的国内环境完全可以支撑改革的进程:一方面深化改革的基础更加坚实了,另一方面,人们对进一步改革的认识也越来越有共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李肇星也谈到,当前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改革越是深入,难度和阻力越大,内容也越具体、越复杂。

  加快顶层设计

  “改革顶层设计最重要的是对改革形势的判断。我的判断是,改革还远未到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独家采访时分析。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会议期间也表示,中国改革现在最需要的不是第二次“南巡讲话”,而是大力度的“顶层设计”。

  厉以宁表示,“现在和20年前邓小平南巡讲话时已经不一样了”——中国前30年的改革,无论农业承包制、乡镇企业改革或是股份制,都是由下而上的摸着石头过河。现在,需要“由上至下”的通盘考量。

  厉以宁所称的通盘考量,几乎涵盖了中国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长串“工作单”:中央和地方分税制度改革、财政与金融关系、金融改革走向、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制度改革、地方金融问题等。

  “当前改革的问题,都需要系统的配套,不能单一的去看。同时,为了减小改革的阻力和社会影响,也可以循序渐进地改革。”秦晓举例说,比如银行业,就不能长期在一个管制的环境中去发展,我们的息差就比国际上要高一些,如果觉得放开利率对银行影响太大,可以考虑减税,这样配套起来,效果就会好很多。

  迟福林也表示,当前经济、社会、政治体制改革已融合在一起,制度改革不突破,要实现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就很困难。比如,收入分配,属于初次分配,如何提高劳动力报酬,它属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块,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属于社会转型的内容,更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

  找准改革突破口

  对于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迟福林早已有了一套自己的想法。

  “一是要从解决突出矛盾出发,二要从社会的需求出发,以公平、可持续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五个方面为突破口——即消费主导、民富优先、绿色增长、市场导向、政府转型。” 迟福林说,“在这五个方面有突破,改革才能有突破。”

  在昨日举行的政协小组讨论会上,证券时报记者采访厉以宁时,他强调说,当前经济有三个问题要关注:一是如何理解和真正贯彻稳中求进的方针。在经济保持平稳的前提下,增长率还要上去,同时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比如环保、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二是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现在看这个差距还是比较明显,差距并没有缩小,有些地方还有扩大的趋势。”三是在出口订单下降的情况下,要保持经济增长,解决就业,当前的重要问题就是要大力扶持发展小微企业。这些都必须从改革的视角加以考量。

  与厉以宁的担忧类似,李毅中委员也表示,我国工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要保持增长,解决经济增长过程中带来的问题,仍需借助改革之力。

  李毅中认为,国内企业自主创新不足。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只占业务收入的0.69%,而国外大公司和行业一般都在2%~3%以上,新兴产业则在10%~15%。我们自主研发投入不足,一些关键技术、元器件、零部件甚至成套设备等依赖进口,导致受制于人。

  此外,国内企业质量和效益差。我国工业销售利润率只有6.14%,其中钢铁行业不到3%,最新数据只有2.55%;即便作为新兴产业的电子制造业销售利润率也只有2.54%;还有工业增加值率只有26.5%,发达国家在35%~40%。

  李毅中指出,企业发展过程中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还没有提升到攸关生死。“我算了一下,去年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耗总量约为35亿吨标准煤,大概增长了7%,占全世界的46%。石油炼了4.5亿吨,占全球11%~12%。铁矿石用量17亿吨,进口了6.8亿吨。如果按照这样的发展模式,到2020年要实现城镇化发展目标,把全世界的资源给中国都不够。”

  秦晓也建言,必须减少干预市场价格和交易,逐步废除对土地、劳动力、能源、矿物以及资本价格(利率和汇率)的管制。

  如今的国内环境完全可以支撑改革的进程:一方面深化改革的基础更加坚实了,另一方面,人们对进一步改革的认识也越来越有共识。

  当前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改革越是深入,难度和阻力越大,内容也越具体、越复杂。

  顶层设计很重要,这是篇大文章。要解决问题,不能从一个方面来看,现在到了需要宏观考虑的时候。

  改革顶层设计最重要的是对改革形势的判断。我的判断是,改革还远未到位。

  现在和20年前邓小平南巡讲话时已经不一样了——中国前30年的改革,无论农业承包制、乡镇企业改革或是股份制,都是由下而上的摸着石头过河。现在,需要‘由上至下’的通盘考量。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2012两会特刊
   第A006版:2012两会特刊
   第A007版:2012两会特刊
   第A008版:2012两会特刊
   第A009版:机 构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市 场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基金经理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数 据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C013版:信息披露
   第C014版:信息披露
   第C015版:信息披露
   第C016版:信息披露
改革关乎全局 需大力度顶层设计
政协委员献策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