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3月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变废为宝 垃圾债也有春天

2012-03-0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美国是一个追崇创新的国度,任何新鲜事物似乎都能引起民众的注意,自然而然逃不出华尔街银行家敏锐的赚钱嗅觉。从铁路引领的第一个大牛市时代,到电器时代、互联网时代、生物时代、社交时代,这里似乎永远都不缺乏题材,资金总是随时准备投入新的时代当中,就像是随时冲上战场呼啸的子弹。但当所有人都追逐着市场上价值之物时,被遗落在角落里的“垃圾债”却能“变废为宝”。正如当下NBA炙手可热的“林疯狂”,从一个频频被裁的弃儿,一周之间成长为“美国偶像”,“垃圾债”也能创造投资奇迹。

  “垃圾债”也称“高风险债券”或“高收益债券”,在美国一般指评信级别在标准普尔公司 BB级或穆迪公司Ba级以下的公司发行的债券。这种信用评级低的企业所发行的债券,因为违约风险大,因此依靠高额的利息吸引高风险投资者,例如现今广为所知的CNN、美国时代和MCI电讯公司等就是依靠发行“垃圾债”成长起来的。

  垃圾债诞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但直到70年代才开始兴起。当时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由于股市、债市融资困难,因此催生了“垃圾债”市场。后来被称作“垃圾债券之王”的迈克尔·米尔肯率先掘金“垃圾债”,他所管理的德崇证券公司在80年代发行了共达800亿美元的“垃圾债”,占到整个市场比例的47%。1987年迈克尔·米尔肯“垃圾债”投资事业达到顶峰,当年德崇公司就成为华尔街盈利最高的公司,收益超过40亿美元。

  2012年2月初,证监会召开了高收益债券座谈会,中国版“垃圾债”的发行呼之欲出。

  正在发行的广发聚财信用债基拟任基金经理代宇表示,高收益债券主要由两类企业发行,一部分是属于经营不善、信用等级遭遇下调的公司,另一部分是处于创业初期、急需融资以求扩张但却达不到上市要求或发债门槛的中小企业。迈克尔·米尔肯所投资的正是第一种,他调动资金大量购买这些经营不善的公司债券,在取得控制权之后进行改革重组,使企业焕发新的活力。而中国版的高收益债券偏向于后一种,中小企业可以有机会发行高收益债券来解决融资难题。

  “正常情况下,若不出现违约现象,投资垃圾债的收益将会相当可观。但近期山东海龙事件表明,垃圾债高收益与高违约风险并存,犹如一把双刃剑,需要慎重对待。”对于高收益债券,代宇出言谨慎。

  (广发基金市场部)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2012两会特刊
   第A006版:2012两会特刊
   第A007版:2012两会特刊
   第A008版:2012两会特刊
   第A009版:机 构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市 场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基金经理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数 据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C013版:信息披露
   第C014版:信息披露
   第C015版:信息披露
   第C016版:信息披露
注重挖掘大盘成长股
秦太太的三条基金理财心得
变废为宝 垃圾债也有春天
“夏日里的雪山”
股民需要多“接地气”的代表委员
经济转型势不可挡 新锐产业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