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3月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深化改革关键在于建设有限政府

2012-03-0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本报评论员

  目前,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经济上结构失衡、收入分配不公、增长模式不可持续问题,社会生活中司法公正、社会公正问题都是其表现,这些问题长期存在却又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反映出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种力量不平衡,特别是政府的权力未受到合理的制约。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环环相扣、层层相接的有机体系。微观层面的现代企业、中间层面的公平竞争市场及裁判员角色的政府,缺一不可。改革行至今天,能推进或较容易推进的环节都已完成,接下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就是划清市场与政府的界限,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转变政府职能。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转变政府职能,概而言之就是要建设“小政府、大社会”的经济运行模式,即摒弃“全能政府”的理念,建设一个“廉价政府”和“有限政府”。所谓“有限政府”,就是在规模、效率、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上受到法律和社会严格限制和有效制约的政府。

  改革开放前,中国政府是一个大包大揽的政府。改革以来,随着市场发育和社会成长,政府的职能和定位发生了很大转变,但直到今天,“全能政府”的痕迹仍未完全消退。譬如,大量国有企业介入竞争性领域、排挤民间经济活动;地方政府掌握土地等重要资源和大量审批权;宏观调控中大量的行政性、微观性干预;过多过滥的产业政策和管制政策;政府部门掌握过大财政收支支配权,机构庞大臃肿浪费惊人。凡此种种,皆是政府权力不受约束的表现。与此同时,在提供公平竞争环境、提供社会保障等方面政府又做得明显不够。总之,政府该管的没有管好,不该管的却管得太多太滥。

  政府之手伸得过长,不良后果明显:一是挤压了民间经济发展空间,抑制了社会创造力和活力。因为政府掌握了大量资源,民间经济要生存就被迫寻找政府资源,大量精力消耗在寻租设租这类非生产性活动中;二是恶化了收入分配。从大的方面看导致消费投资失衡,从小处看垄断行业收入过高导致民怨沸腾;三是权力得不到约束,政府会产生自我膨胀倾向,导致政府内部形成一个既得利益集团,成为阻碍改革的一个重要力量。

  从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看,政府总是有某种程度的自我膨胀倾向,而抑制这种倾向,给政府套上一个笼子,可以防止它越界,伤害到整个经济的健康运行。因此,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限制政府的权力、约束政府的行为是现代各国政治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从经济政治之间关系看,建设“廉价政府”和“有限政府”同时也是当前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一个交汇点。从政治角度看,法治的一个最重要内容就是消除无限政府,确立和维持一个在权力、作用和规模上都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的“有限政府”,其最终目标是在宪法之下,充分保护公民权利不受公权力侵犯。

  要约束政府行为,首先要界定政府职能,划清政府和市场的界限,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政府职责在于提供公平竞争环境,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介入一些外部性较大的产业,根据经济发展阶段提供必要但有限的产业政策,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等。国有企业涉足领域越来越多、行政管制行政审批环节过多、产业政策过多过滥等问题都应该在矫正之列。因此,减少审批、限制垄断、开放垄断领域、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均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有限政府”的应有之义。

  社会职能方面,目前中国政府也是管得太多。理论上,绝大多数社会职能都可以交给社会自身,政府应该从中退出,比如慈善事业、体育运事业、文化事业完全可以采取国际惯例,由民间来挑大梁或主要由民间来承担。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廉价政府”和“有限政府”,从财政上约束政府是一个重要途径。现代政治学家认为,权力过大的政府就像一头怪兽,“让怪兽挨饿”是约束政府的最有效方法,这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财政约束。因为财政的收和支、预算的编制和审批均直接与权力运用相关,政府越界行为如果没有相应财政支持就无法实现。同时,从财政上约束政府,也是控制政府人员规模过度膨胀,避免官僚主义和铺张浪费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当前,中国财政领域的问题还很突出,需要大刀阔斧地进行实质性改革。财政收支随意性很大,本身就是政府权力不受约束的表现,一些税种的征收未通过法定程序授权,税外收费也十分普遍。在预算方面,编制不细、审议程序存重大瑕疵等等,使预算未对政府形成有效的硬约束,通过“卡住钱”来卡住政府的手还没有成为现实。因此,转变政府职能,不妨将严肃财政纪律、大力提高财政透明度作为一个重要突破口,通过这种外部的强约束来收到倒逼的效果。而只有转变政府职能,把一个“全能政府”变成一个“廉价政府”、“有限政府”,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建立起来,民主法治的政治体制才能建立起来。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2012两会特刊
   第A006版:2012两会特刊
   第A007版:2012两会特刊
   第A008版:2012两会特刊
   第A009版:机 构
   第A010版:机 构
   第A011版:基 金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数 据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深化改革关键在于建设有限政府
话语权不能与“市值”成正比
贵州某区政府一年公款喝掉1200多瓶茅台
利率全面市场化预期倒逼银行调整经营战略
楼市限购与其一味严不如先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