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3月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利率全面市场化预期倒逼银行调整经营战略

2012-03-0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王亚玲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2年年初发表的《银行业保持高速发展已不太现实》中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速逐步放缓,银行资产规模的基数日益扩大,银行业保持同水平的高速发展已不太现实,也不可持续。此表态似乎有意给当前银行业的快速发展的狂热降温。

  从2011年三季度上市银行财务报告来看,上市银行净利润总和占到沪深两市上市企业净利润总和的近50%,此外,4家银行跻身全球银行总市值前10位,银行业可谓是硕果累累,成绩斐然。

  然而,如果我们细细思考,银行业的繁荣背后潜藏着的是隐忧。这个隐忧更多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影响来自于“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和“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在2012年实施”。

  不争的事实是,我国银行业繁荣发展与固定存贷利差基础上规模扩张的经营模式有着密切联系,该经营模式归结为两点:(1)由监管层规定的全行业基本统一的固定利差形成的固定盈利空间;(2)存贷规模的最大化扩张带来的最大化的盈利规模。因此,多年来,我国银行业表现出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各家银行孜孜追求规模,行业内高息揽存、放贷冲动、跨区域扩张等现象层出不穷。由于过度关注信贷利差空间带来的会计利润,忽略了经济资本、风险资产、管理成本等综合成本,导致大量金融风险集中于银行系统内。

  然而,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资本监管约束的持续增强将必然从根本上颠覆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目前,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已经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但最具影响力的存贷市场尚未完全开放并实现彻头彻尾的利率市场化,没有迈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的关键一步。

  实证分析显示,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冲击实在不容小觑。当贷款利率下浮时,我们假设:人民币贷款利率的最大允许下浮幅度从10%扩大至30%;操作上议价能力强的贷款其利率不下浮,议价能力弱的会下浮30%。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利率执行下浮、基准和上浮的占比分别约为30%、30%和40%。放开人民币贷款利率下限管制,主要影响到基准利率下浮贷款的部分,即约银行人民币贷款的30%,经推算后银行业净利润将会减少20%。

  根据央行数据,活期存款、1年期以下(含)定期存款和1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的占比分别约为50%、43%和7%。当存款利率上限放开时,当三种类型的存款利率在现有基础上均上升1个百分点,则银行业将会损失净利润的80%左右;当活期存款利率上升1个百分点、1年期以下定期存款利率上升50bp、1年期或以下定期存款利率保持不变时,银行业损失净利润的60%。存款利率上升冲击大于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同时,三类存款中的活期存款成本上升影响要大于其他两类定期存款。

  最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8月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进一步通过强化资本约束控制银行业规模无节制扩张,提高银行经营的稳健性。在资本方面,细化资本分类,资本扣除规定项目明显增加;在风险加权资产计算中,扩大了资本覆盖的风险范围。由于《新办法》的实施,银行业在现有资产规模基础上,资本充足率将会下降。《新办法》中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较之前明显提高。各银行满足新监管指标压力明显加大,银行业需要放慢资产扩张速度以满足监管要求,这使得作为银行盈利的前提之一的资产规模快速扩张基本丧失。

  因此,银行业由“稳定利差空间”和“持续规模扩张”构成两大支柱构的经营模式将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银行业的利润快速增长已经不太现实,需要探索新环境下的发展模式,以适应当前的新形势。

  我们认为,未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谨慎中蕴藏着乐观,各行已经积极着手准备,适时调整,被动或主动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例如,我国银行业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突破了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顺应利率市场化的到来,但同时也已经使得原有稳固利差空间逐步打破;从某种程度上说,近年来银行理财规模的迅速膨胀使得银行业存贷业务部分提前进入利率市场化阶段,为实施全面利率市场化打下了较好基础。

  总体来看,我国银行业发展可遵循以下策略。

  首先,投资者及管理层应转变发展模式及经营思路、扩大服务维度。转变发展模式,由原有的依靠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外延式发展模式,转变为走集约式、内涵式的发展之路。转变经营思路,由原有的过度关注信贷利差空间带来的高回报会计利润,转变为关注在会计成本、经济资本、风险资产成本、管理成本等综合成本上的经济利润,同时,银行股东要适度降低对会计利润回报率的要求,让渡一定利润已支付银行内在调整成本。扩大服务维度,银行要实现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单一产品提供者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变,提高整体竞争力。

  其次,银行业要积极进行结构调整。调整收入结构、适当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对冲利率市场化冲击,我们测算,上市银行在贷款下限利率为基准利率下调30%时,各商业银行需要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5%~12%,即可对冲利率市场化不利影响;假设活期存款利率上升1个百分点、1年期以下定期存款利率上升50bp、1年期或以下定期存款利率保持不变时,各行中间业务占比提高17%~25%,可对冲存款成本上升影响。调整信贷业务结构、将信贷资源向小微企业、个人零售等利差收益较高、占用风险资产较少的金融业务倾斜。调整资产结构,适度减少信贷规模投放,增加金融资产投资,建立资产经营新模式,最大程度减少利差收益减少影响。调整负债结构,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例如,发行小企业金融债、开展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增加同业负债等,增强资金议价能力。

  (作者为哈尔滨银行投行部首席研究员 )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2012两会特刊
   第A006版:2012两会特刊
   第A007版:2012两会特刊
   第A008版:2012两会特刊
   第A009版:机 构
   第A010版:机 构
   第A011版:基 金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数 据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深化改革关键在于建设有限政府
话语权不能与“市值”成正比
贵州某区政府一年公款喝掉1200多瓶茅台
利率全面市场化预期倒逼银行调整经营战略
楼市限购与其一味严不如先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