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3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扩张虽有道 业绩须进补TitlePh

细“数”银行系基金公司发家术

2012-03-12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陈春雨

  证券时报记者 陈春雨

  作为“富二代”,银行系基金曾创下许多纪录——

  如工银瑞信,旗下工银瑞信双利首发募集超过140亿元,成为规模最大债券型基金。

  如建信基金,成立六年以来资产管理规模持续增长,无一间断。

  如中邮基金,旗下第三只基金中邮核心优势成立第28天就宣告分红。

  从历史上看,银行系基金公司的纪录往往与规模、发行相关。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银行系基金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特别是在新发基金募集规模上,远超普通公司。去年,基金行业整体缩水,但有“富爸爸”撑腰,5只银行系基金却逆势扩张,于严冬中异军突起。

  银行系逆市扩张

  越是世道艰难时,银行系的优势就越会被放大。2011年,基金行业资产管理规模进一步下滑,由2010年末的2.52万亿元下降至2.17万亿元。缩水份额相当于两个华夏基金。

  但就在全行业陷入困境时,还有7家公司实现逆市扩张,资产管理规模较2011年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5家是银行系基金。工银瑞信增加了119.57亿元位列榜首,中银基金和民生基金分别以43.58和25.36亿元分列第2、3位,浦银安盛排名第5,建信基金排名第7。

  凭借在增量上的绝对优势,工银瑞信终于跻身基金公司前十强,排名第9位。

  这一情景似曾相识。

  2008年,尽管是基金淡市,工银瑞信却逆市扩张,以752亿元的资产规模,排名从21位上升至第6位,震惊业界。凭借强大的渠道支持力度,交银施罗德、建信等基金规模也分别从23位和31位,上升至第12位和第20位。

  而从新产品发行来看,去年共发行了132只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但首募份额超过30亿的寥寥无几,仅有12只,其中银行系就占据了半壁江山。工银保本、农银300、民生景气等6只新基金募集份额均超过30亿元。而在货币基金规模上,银行系基金也不甘示弱,工银瑞信货币从三季度的29.21亿份增加到213.62亿份,环比增幅超过600%,中银货币从29.90增加至154.27亿份,环比增加124.37亿份,为最后的规模之战奠定了基础。

  从数量上看,去年银行系基金共发新产品44只,平均募集份额为14.88亿份,远远高于11.16亿份的业内平均水平。但是以券商渠道代销为主的交易所基金中,银行系基金则完全没有优势,如去年有17只ETF基金发行,其中有4只属于银行系基金,发行规模最大的中银基金国企ETF首发规模仅排在第十位。

  “自家孩子自家疼”

  目前,工银瑞信为发展规模最大的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共管理22只基金,资产总计693.31亿元,位列所有基金公司的第9位。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建信、交银、中银、招商等基金,这与大股东的实力排名并不一致,在国有商业银行规模排名中,依次是工、农、中、建、交。而与基金公司相对应,农行旗下的农银汇理被挤出了前5名之外,建信基金规模也远大于中银基金。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时机好,二是大股东支持力度大。

  以工银瑞信为例,其既是中国最大零售银行工行的“亲生子”,又是2005年获批成立的首批银行系基金,获得了中国资本市场上最佳的入场时机,位居银行系系基金之首也并不为奇。截至2010年,工商银行拥有1.62万家境内机构和203家境外机构,公司412万和个人客户2.59亿,是名副其实的“富爸爸”。

  农行虽然也有网点优势,但是其成立时间稍晚,直到2008年农银汇理才拿到“准生证”,在讲究先发制人的基金行业晚了整整两年,而且成立后不久就遭遇金融危机,证券市场从牛转熊。

  从目前来看,银行系规模前三甲,也正是2005年第一批成立的3家公司。

  而最能体现大股东优势的还是中银基金,这家早在2004年就成立的基金公司,在2007年上半年,其规模仅为43亿元,下半年就突飞猛进到209.49亿元,2008年上升至304.66亿元,实现三级跳。这样的变化固然与当年如火如荼的大牛市有关,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股权变更,中银基金从中国银行的“孙公司”一跃成为“子公司”。2008年1月,中国银行收购了原股东中银国际证券和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份,以83.5%的股权高度控股中银基金。

  另外,银行系基金的优势还体现在渠道上,股东网点实力相对较弱的,旗下基金规模也较小,如民生加银和浦银安盛两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仅有64.42亿元和26.78亿元,旗下各有7只产品,位列67家基金公司中的第54位和60位,大股东资源优势并不明显。目前民生银行仅有分支机构509家,浦发银行在全国设有668个营业机构,与五大行比起来相距甚远。

  业绩才是王道

  不过,尽管银行系基金具有诸多优势,但是目前为止,能够跻身基金公司前十大的也仅有工银瑞信一家。遥想2005年银行系基金横空出世时,整个业界都在叫喊“狼来了”。的确,凭借客户的掌控能力,银行在发基金产品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7年时间过去,银行系基金公司非但没有将其他基金公司“赶尽杀绝”,反而自己频频掉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业绩表现疲软。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0家银行系基金旗下46只有业绩记录的股票型基金中,无一只获取正收益,建信优势以-15.24%在370只股票型基金中排第23位;进入股票型基金中前50位的仅有5只,其中4只是建信基金旗下产品;300名之后的有12只,其中工银瑞信旗下4只,招商基金和中邮基金旗下各3只,民生加银2只,跌幅从29.67%至36.09%不等。

  而从三年的情况来看,2009年,成立一年以上的股票型基金有188只,在全线飘红的情况下,19只银行系基金中表现最好的招商股票排在第13名,9只在百名开外。2010年,在269只股票型基金中,有26只为银行系基金,其中成绩最好的为农银成长,以上涨17.87%排名24位,排名后50位的有9只银行系基金。

  此外,固定收益类产品虽然被认为是银行的强项,但是银行系基金在这方面也分化严重。

  2009年,在84只债券类产品中,有14只是银行系出品,但当年收益最好的建信增利排名也仅为13位,并没有显示出银行系基金在债券类基金上的优势。2010年,债券基金上升到125只,银行系有20只,其中收益最好的农银增利A以11.55%的收益位居总排名16位。

  去年,在162只债券型基金中,银行系基金占据26席。其中招商债券A和招商债券B两只纯债基以5.76%和5.39%的成绩位于冠亚军,但是涉足二级市场的混合债基却出师不利。如在73只债券一级基金中,银行系占据12席,仅有两只获取正收益,中银稳健增利以获利3.52%位居第一位,总排名第5,建信稳健增利获利0.81%,其余均是负收益。而在77只债券二级基金中,有11只银行系基金产品,仅有4只取得正收益。

  此外,在去年规模竞争激烈的货币基金中,以万份基金单位收益计算,也仅有农银货币进入前十,2009、2010连续两年都没有银行系基金进入前十。

  10家银行系基金公司简况概览

  基金公司 基金数量   份额合计(亿份)  资产合计(亿元)

  成立日期 控股/参股银行 控股比例

  工银瑞信 22 995.58 693.32 20050621 工商银行 80%

  建信基金 21 603.37 483.49 20050919 建设银行 65%

  交银施罗德 18 548.01 450.38 20050804 交通银行 65%

  中银基金 15 502.33 434.65 20040729 中国银行 83.50%

  招商基金 23 454.33 388.45 20021227 招商银行 33.40%

  农银汇理 11 162.88 145.54 20080318 农业银行 51.67%

  民生加银 7 64.42 58.24 20081103 民生银行 60%

  浦银安盛 7 26.79 23.58 20070805 浦发银行 51%

  中邮创业 6 420.42 251.45 20060508

  平安大华 2 29.60 27.15 20110107

  陈春雨/制表

  注:

  2005年4月6日,首批3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工银瑞信、建信、交银施罗德经国务院批准试点。

  2007年至2008年,第二批银行系基金公司——浦银安盛、农银汇理、民生加银先后成立。同时,招商银行、中国银行通过股权受让,分别参股和控股了招商、中银两家基金公司,银行系基金公司发展到8家。

  此外,中邮集团控股的中邮创以及平安系的平安大华,因其母公司同时控股银行,成为国内现有69家基金公司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6版)
   第A002版:2012两会特别报道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2012两会特别报道
   第A006版:2012两会特别报道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机 构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市 场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A013版:信息披露
   第A014版:信息披露
   第A015版:信息披露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专 题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基金经理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信息披露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C013版:信息披露
   第C014版:信息披露
   第C015版:信息披露
   第C016版:信息披露
   第C017版:信息披露
   第C018版:信息披露
   第C019版:信息披露
   第C020版:信息披露
   第C021版:信息披露
   第C022版:信息披露
   第C023版:信息披露
   第C024版:信息披露
   第C025版:信息披露
   第C026版:信息披露
   第C027版:信息披露
   第C028版:信息披露
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另类解读:“富二代”快乐并痛着
细“数”银行系基金公司发家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