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证券公司为研究所业务重新定位 全业务链模式向左 细分定位模式向右 2012-03-1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游芸芸
证券时报记者 游芸芸 近期一场“裁人风暴”将证券公司研究业务定位再次推向风口浪尖。在卖方研究收入增长遭遇瓶颈的当下,券商研究业务走到了“全业务链支持”还是“细分业务研究”的岔路口。 平安选择式调整 近期,平安证券研究所数十名分析师离职,长江证券研究所所长张岚和副所长李兴连同部分分析师集体空降广发证券研究所均引发行业争议。 据记者了解,平安证券研究所部分分析师离职是研究所对原有的卖方研究体系进行调整所致,今后平安将把资源重点放在大金融、大消费、新兴产业板块等16个领域,将发挥投行项目资源优势,并做强中小市值公司和新兴产业研究。 深圳一家大型券商研究所所长指出,平安证券结合自身投行业务优势,进军中小市值和新兴产业研究是在开拓一种研究所差异化生存模式。 现阶段单一的卖方研究业务模式存在高度同质化。去年上半年基金分仓收入居前的上海某券商研究所负责人表示,不少中等规模研究所的研究覆盖几十个领域,研究员分身乏术,研究深度大受影响,“有的研究员为应付考核,甚至抄袭他人报告,逻辑结论极其草率,拍脑袋下定论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证券分析师近两年社会形象并不好,改变已迫在眉睫。” 另据接近广发证券研究所的人士透露,广发证券研究所今后不仅会提高存量卖方研究收入,还将继续针对其他机构及企业客户进行全方位研究支持。 正因如此,业内人士对平安证券和广发证券研究所的再定位一致表示肯定。深圳某中型券商总裁指出,基于团队和公司战略的适度匹配的“量身打造再定位”是改变行业竞争环境的积极之举。 “以往贪大求全、有钱配足各条线人员的旧模式在很多券商难以为继。今后做到行业全覆盖的研究所大概只有10家~15家,真正有能力持续投入的券商不足10家,这将倒逼其他的研究所必须做出特色定位。”南方某大型上市券商研究所所长认为。 全能单打二选一 卖方研究收入已现瓶颈。近年来公募基金分仓蛋糕并未增大,但分食者众多。天相数据显示,2009年、2010年券商的基金分仓收入总额每年均约65亿元。其中,前40家券商2009年基金分仓收入合计64.4亿元,2010年该收入缩减为57.64亿元。2009年基金分仓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券商有56家,2010年却有62家。 “大家都看到了卖方研究的天花板,纷纷寻找出路。例如开拓机构客户、企业客户等。但当前的问题是不能盲目一哄而上,需要结合自身优劣势和市场发展方向选择一条适合的路。”北京一家大型券商研究所副所长表示。 未来国内大型券商研究所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类似高盛的渗入全业务链模式,其对各业务进行支持协作,参与业务利益分配。目前中信证券、申银万国等券商在这方面的尝试已初见成效,而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和华泰证券等券商亦具备采用该模式的条件;另一种是野村证券的纯智库模式,作为独立品牌对外服务收费。目前国内一些证券咨询机构正尝试此类模式。 据了解,申万研究所已建立五大中心:一是对接投行的企业服务中心;二是对接财富管理的理财中心;三是机构平台销售中心;四是北京中心;五是海外研究中心。 申万研究所负责人表示,我国证券研究共经历了三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为第一阶段,证券研究所仅作为纯品牌中心而存在,基本不创造价值。2001年之后进入了第二个阶段,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壮大催生了卖方分佣模式,研究所通过提供研究报告获得相关收入。在第三个阶段,证券研究业务正向多元化发展,如机构客户可延伸至私募、保险、养老基金、企业年金等;与海外投行的竞争须具备海外市场相关数据分析库;随着债券市场和信用市场发展还将成立相关专业研究小组。 在某种意义上,研究所再定位,就是券商对自身研究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是券商未来各项业务能否得到研发实力支持的关键。 本版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