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4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固定收益业务将破解券商
金融产品匮乏困局

——访宏源证券总经理胡强

2012-04-1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李东亮

  监管层应当尽快打开固定收益类融资工具的创新空间。证券公司需要设计出大量以债券为标的固定收益产品,即类信托的产品。途径就是借助资产管理这一平台,设计出一系列类信托的产品,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需求的投资者。

    

  证券时报记者 李东亮

  经历“寒冬”之后,宏源证券企业债在3月份迎来了“小阳春”,一举主承销了6款企业债,并且募集资金和承销家数均位列行业前茅。而在去年,受益于固定收益业务的强劲发展,宏源证券股票和债券承销金额更是史无前例地跃居行业第7名,固定收益投资业务也显著提升了公司自营业绩。

  宏源证券总经理胡强认为,在固收业务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公司极具前瞻性的战略思考:一是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将与海外市场趋同,固收业务占资本市场比重势必将大幅提升,二是大力发展固收业务,有望破解券商金融产品匮乏的困局,使得经纪业务成功转型为财富管理业务。

  固收业务成新竞争力

  我国资本市场一直以来存在着“股强债弱”的格局。因此对于多数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而言,资本市场的投资其实就是股市投资。不过,近年来在股票高市盈率发行的背景下,二级市场的盈利空间急剧下滑,导致股票市场吸引力逐渐下降,大量资金流出股票市场。

  同时,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轨迹可以看出,我国正在一步一步地复制海外市场走过的道路。在海外的资本市场上,债券融资的比重远超股票市场。因此,我国走到“债券融资的比重远超股票市场”这一步,只是时间上或早或晚的问题,因为海内外投资者追求财富保值增值的目标是一致的。未来,海内外的资本市场结构和海内外投资者投资组合均将趋同,债券市场的大发展只是时间问题。

  胡强表示,正是基于股票市场吸引力渐失和债券市场即将大发展的预期,自2008年开始,宏源证券逐渐在力保经纪等传统业务稳定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债券承销和投资业务的发展。也正是这种战略定位的转型和创新,再次为宏源证券固定收益业务的承销和投资打下坚实基础。

  胡强进一步认为,作为资本市场上最为重要的中介机构之一,证券公司实际上对接的是两头的客户,即投资者群体和融资者群体,发展固定收益业务就是充分考虑了两个群体的巨大需求,尤其是投资者群体的投资需求。

  在胡强看来,中介业务的真正基础客户是投资者群体,因为融资实际上是解决融资方式的问题,但是融资方式并不限于股票,甚至不限于债券市场,它还有间接融资各种手段,因此融资的核心还是培育投资者群体。如何吸引投资者群体?最简单、最直白的方法就是投资者挣钱为王。信托行业最近两年来的迅猛发展以及遍地热销的银行理财产品充分表明,发展固定收益业务是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破解金融产品匮乏难题

  长期以来,“炒股在券商,理财在银行”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如何突围成为证券行业反思的焦点。对此,胡强认为,大力发展固定收益类产品是关键,而发展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又与做大做强债券承销业务密不可分,因为只有后者才能为前者提供基础标的和培育大量机构客户。

  “为什么老人宁可在银行排长队购买国债,也不到能够提供同样服务的券商来购买?”胡强表示,原因之一就在于目前券商给客户提供的金融产品和工具太匮乏,固定收益类产品几乎没有。虽然个别券商资管发行了债券型产品或者货币型产品,但效率仍较低,管理业绩参差不齐,且未能形成规模。

  胡强说,实际上投资者的理财业务完全可以在证券公司平台上完成。证券公司这个平台既可提供证券公司自身设计的产品,也可提供包括银行、信托等第三方的金融产品。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理财产品不断丰富和完善,证券公司才能真正实现经纪业务转型为财富管理业务。

  在欧美等成熟市场上,中小投资者的投资几乎都是通过券商推荐适配金融产品进行组合实现的。胡强指出,尽管这个过程在中国预计走得较慢,但方向一定是中小投资者以购买金融产品的方式,将资产交给专业机构打理。目前中小投资者群体的机构化趋势,现在已经越来越明显。

  胡强呼吁,监管层应当尽快打开固定收益类融资工具的创新空间。证券公司需要设计出大量以债券为标的固定收益产品,即类信托的产品。途径就是借助资产管理这一平台,设计出一系列类信托的产品,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需求的投资者。如果券商自身创新产品的进展不够快,也可以把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引进来,为客户提供组合产品。甚至借鉴境外证券行业的做法,券商之间互相销售资管产品。

  宏源证券固收业务揭秘

  对于固定收益业务而言,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成熟稳定的专业化团队、强大的销售能力、股东的大力支持和打造百年老店的经营理念缺一不可。抛开宏源证券的中投系背景不说,开展固收业务的其他条件,宏源已经全部具备。

  对于债券发行最为重要的销售能力,胡强颇引以为豪。他说,宏源证券债券业务通过五年来的拓展,已经积累了大量可信赖的债券投资机构,包括银行间市场的金融机构。而稳定的投资者群体看中的正是宏源证券提出的打造百年老店的长线经营理念,这使得宏源证券的固定收益部在业界享受盛誉。

  另据悉,宏源证券对于固定收益业务的重视、高度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和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胡强表示,该公司自2008年至今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债券业务发展,并且在整个公司,特别是固定收益业务部实行完全市场化的激励机制,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保证了债券业务长期稳定发展。

  此外,宏源证券债券业务的人才队伍建设同样可圈可点。据介绍,宏源固收业务的自营团队引进了保险公司资产管理人才,承销团队则引入了大量的银行间市场、信托投资公司和银行的人才。正是这两支专业化和综合性的团队保证了宏源证券固收业务投资和承销的蓬勃发展。

  胡强说,宏源证券在大力发展固收业务的同时,也没有淡化其他业务的发展。相反,宏源证券一直强调的是各业务线的相互配合与协同作战。“对于固收业务的发展而言,固定收益部门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其他业务线对于这项业务的支持同样不容忽视。无论做什么业务,宏源证券都是在上下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调动全公司的资源来完成的。”胡强如是说。

   第A001版:头 版(今日8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焦 点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专 题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舆 情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专 题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综 合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
   第D037版:信息披露
   第D038版:信息披露
   第D039版:信息披露
   第D040版:信息披露
   第D041版:信息披露
   第D042版:信息披露
   第D043版:信息披露
   第D044版:信息披露
   第D045版:信息披露
   第D046版:信息披露
   第D047版:信息披露
   第D048版:信息披露
   第D049版:信息披露
   第D050版:信息披露
   第D051版:信息披露
   第D052版:信息披露
   第D053版:信息披露
   第D054版:信息披露
   第D055版:信息披露
   第D056版:信息披露
   第D057版:信息披露
   第D058版:信息披露
   第D059版:信息披露
   第D060版:信息披露
   第D061版:信息披露
   第D062版:信息披露
   第D063版:信息披露
   第D064版:信息披露
宏源证券总经理胡强:抓住创新机遇实现弯道超车
固定收益业务将破解券商
金融产品匮乏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