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4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四年寒冬拖垮小公司 基金业增资潮涌

2012-04-16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朱景锋 程俊琳
  (万元)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相关公司年报 朱景锋/制表 翟超/制图

  ●去年5月,金鹰基金发布增加注册资本的公告,新华基金也在去年10月完成增资。今年以来,小基金公司增资进入高潮,先后有财通基金、天弘基金、天治基金3家公司宣布增资。一些连年亏损的迷你基金公司也在酝酿输血,金元惠理增资已摆上议事日程,浦银安盛增资事项已经基本商议完毕,最快5月份能够达成。

  

  ●基金公司日常运作成本到底有多高?主要有三大开支:房租、人力资源成本、销售服务等各项支付给银行的费用。以上海基金公司来说,房租开支上千万很正常;人工成本也不断上涨,现在基金公司可以说是牛市工资,熊市规模;而小公司管理费,半数归于渠道囊中。在规模难以显著增长的情况下,小公司只能艰难行走在扭亏路上。

  

  ●新基金公司烧钱速度更是惊人。去年6月成立的财通基金是第一家成立不久便增资的公司,由于开办费巨大,财通基金去年共计亏损6383.7万元,占注册资本金逾六成;去年11月成立的国金通用基金公司净资产只剩下2597万元,还未发产品便面临资本金严重不足的难题;成立于2010年7月的纽银梅隆西部基金公司成立当年亏损4350万元,去年上半年再次亏损2079万元;去年7月成立的方正富邦基金当年亏损3434.7万元。

  证券时报记者 朱景锋 程俊琳

  A股走上漫漫熊途,基金业步入冷冷寒冬。规模停滞不前、成本居高不下,让许多小基金公司入不敷出,甚至连年亏损,资本金全面告急。

  壳资源保卫战因此打响,增加注册资本挺过难关成为不少小基金公司股东面临的迫切问题,一些公司于近期完成注册资本增加工作,另一些公司正计划增资。对一些刚刚起步的新公司,股东们更不得不掏出真金白银输血新生儿。

  资本金告急

  股东无奈“输血”

  小基金公司增资潮起于去年的金鹰基金,在今年一季度达到高潮。

  去年5月17日,金鹰基金发布增加注册资本的公告,注册资本由1亿元增加到2.5亿元,公司股东按其在公司的出资比例同比例认缴增资额,增加注册资本后,广州证券出资12250万元,占注册资本总额的49%;美的电器和广州药业各出资5000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总额的20%;东亚联丰以2750万元的出资额占注册资本总额的11%。

  金鹰基金应该算是小公司发展困境的缩影。从2002年成立之后,10年时间里规模一直在行业的落后水平,直到2007年大牛市到来,金鹰基金才尝到赚钱的滋味,当年该公司营业收入6894万元,净利润3629万元。然而,从2008年起,金鹰基金再度陷入亏损,当年亏损280万元,2009年和2010年亏损额分别扩大到1374万元和2819万元,截至2010年底,该公司净资产总额只剩下3621万元,连年亏损加上资本金告急,迫使该公司股东在去年对其大幅增资。2011年,金鹰基金在实现1.27亿元收入的情况下,艰难实现微利115万元。

  近年来整体发展势头不错的新华基金也在去年10月完成增资,注册资本由1亿元增加到1.6亿元。受股市大幅波动影响,近年来新华基金经营业绩大起大落,2008年亏损944万元,2009年市场转暖,实现盈利1106万元,2010年再度亏损783万元。去年该公司管理费收入不足1亿元,收入下降明显,继续亏损的可能性很大。

  今年以来,小基金公司增资进入高潮,先后有3家公司宣布增资。财通基金2月9日公告,注册资本由1亿元增加到2亿元;天弘基金3月16日公告,注册资本由1亿元增至1.8亿元;天治基金3月底公告,注册资本由1.3亿元增至1.6亿元。财通基金系成立不久的新公司,高昂的开办费加上收入有限,该公司不得不闪电增资。天弘基金和天治基金则都是成立时间较长的公司,规模一直徘徊不前,亏损连连。在2007年的大牛市,天弘基金也仅取得885万元的净利润,2008年亏损1388万元,2009年勉强盈利69万元,2010年和2011年分别亏损1437万元和2037万元,亏损额持续扩大。由于收入尚不及天弘基金,天治基金很可能同样持续亏损。

  除了上述已经增资的基金公司之外,一些连年亏损的迷你基金公司也在酝酿输血,如金元惠理外方股东有关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现在金元惠理资本金确实不够,增资是摆上议事日程,但是因为刚刚接手,详细计划还在拟定。”浦银安盛有关人士也表示,增资的事情已经基本商议完毕,最快5月份能够达成,“股东一方面认识到市场原因令第一只产品业绩不好,导致后期发展规模有问题,但是这两年新管理层上任之后,公司确实有些变化,股东也愿意再投点钱,支持一把。”

  成本大山阻碍

  小公司艰难跋涉赚钱难

  “真是想不到,国内基金业的运作成本有这么高。”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老总感叹,他曾在国外多家资产管理公司任职,对国内基金公司面临的高成本难题感触颇深。大公司都感觉成本高,对于小公司来说,近年来不断高涨的成本更是他们走上盈利之路的阻碍。

  基金公司日常运作成本到底有多高?跳槽到一家新公司的基金人士给证券时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上海陆家嘴地区的一家小型基金公司为例,主要有三大开支,房租,500万元左右;人力资源成本,50人,如果人均10万元工资,需要500万元,但肯定不止,保守估计要800万;销售服务等各项支付给银行的钱,50亿规模,平均1.2%的管理费,最少一半给银行。”该人士强调,以上这些开支都是按最低消费算,真实的开支可能要远远不止这个数。

  上海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人士说,陆家嘴普通的写字楼一般一天每平方米8元到9元, 稍微大一点的公司都要上百人,房租开支上千万很正常。

  基金公司是人力资本最为密集的行业之一,人往往能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也导致基金公司人工成本不断上涨,“2006年到2007年股市牛气冲天,全行业工资水平大幅上涨,基金经理年薪百万已是平常事,一些公司为了留住优秀的投研和销售人才,还会支付更多。而现在基金公司可以说是牛市工资,熊市规模。”北京一位资深基金研究员表示。

  销售服务费则是基金公司另一“消费”大头。对于大公司而言,凭借丰厚的管理费收入还可以消费得起销售服务这一奢侈品,但小公司则捉襟见肘。信达澳银去年发行的信达澳银产业升级基金,渠道拿走了管理费的62%,大摩华鑫基金去年发行的大摩策略基金,支付给渠道的尾随佣金占到了该基金管理费的59.89%,浙商基金去年发行旗下第一只基金浙商产业成长,该基金去年的管理费中有52%给了渠道。

  在规模难以显著增长的情况下,小公司只能艰难地行走在扭亏的路上,对他们来说,春天还在很遥远的将来。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专 题
   第A007版:市 场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综 合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基金经理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信息披露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C013版:信息披露
   第C014版:信息披露
   第C015版:信息披露
   第C016版:信息披露
   第C017版:信息披露
   第C018版:信息披露
   第C019版:信息披露
   第C020版:信息披露
   第C021版:信息披露
   第C022版:信息披露
   第C023版:信息披露
   第C024版:信息披露
   第C025版:信息披露
   第C026版:信息披露
   第C027版:信息披露
   第C028版:信息披露
   第C029版:信息披露
   第C030版:信息披露
   第C031版:信息披露
   第C032版:信息披露
发展“小而美”放弃“小而全”
印度本地周期股值得关注
新公司烧钱速度惊人
四年寒冬拖垮小公司 基金业增资潮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