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4月2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元来如此TitlePh

温和通胀的荒谬逻辑

2012-04-2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肖国元

  2008年以来,为了抗击金融风暴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中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此,我们收获了两个结果:一是经济仍然保持快速增长,避免了“硬着陆”的风险;一是物价居高不下。也因此,通胀成了全社会不得不关心的话题,消费物价(CPI)成了民众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

  对于正在中国大地肆虐的通胀,有一种观点值得高度警惕,即“只要物价涨幅控制在合理区间内,明显低于经济增速,明显低于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那么这种可控的、温和的物价上涨就是社会可承受的。”也就是说,在持这种观点的人看来,温和的通胀是无害的、可以接受的,不必大惊小怪。沿着这样的逻辑延伸下去,甚至可以得出这样的逻辑,即可以利用温和的通胀促进经济发展。

  其实,这不是什么新观点,更不是中国人的发明。在人类反复应对通胀的战役中,早就有人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并试图从理论上论证其逻辑,从政策上阐述其合理有效。我们现在旧调重弹,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历史上,有多少政权因高通胀而风雨飘摇,有多少政府因通胀而破产倒闭!原因无他,就在于通胀令经济停滞,令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令贫富分化加剧,令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历史证明,通胀是财富的绞肉机,是偷窃百姓的隐形大盗。因此,避免通胀、严防通胀、拒绝通胀是发展经济、治理国家的基本策略。

  而所谓的“温和通胀”,是相对于高通胀与恶性通胀而言的。究竟具体什么状况可以定性为温和通胀,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有些人认为CPI涨幅控制在4%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西方成熟经济体而言,这个水平高于它们大部分年份的GDP增幅。而如果按前述鼓吹者的说法,CPI为6%乃至7%也是可以承受的,因为相对于过去通常10%左右的GDP增幅,这样的数字并不高。这就是说,“温和”实际上是信口开河。

  不过,这里的麻烦远不是关于标准的纠缠与争吵,而是对通胀及其危害的认识的深刻而巨大的分歧。主张“温和通胀可以承受”的人看到了这样一种可能性,甚至他们将这样一种可能性看成是必将成真的事实,即只要CPI明显低于GDP增幅或居民收入增幅,居民收入就不会下降,生活水平就不会受到影响。这种观点内含四个致命的缺陷:

  其一,扭曲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目的,陷入了“为经济而经济”的陷阱。众所周知,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民众的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经济福利。经济增长的幅度决定了福利改善的可能空间,但并不代表改善的真实状况。原因在于在GDP转化成实际福利过程中存在许多环节,其中会产生遗漏而造成福利损耗与损失。而遗漏与损耗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价格失真所导致的资源配置失当。一旦价格失真,其调节、引导的信号功能会相应弱化,引致资源浪费。最常见的情形就是投入产出效率低,增产不增收。而长时间大范围的价格上涨,即通胀所产生的福利损失是巨大的。因此,对通胀持宽容态度,就是对侵害经济福利的行为持放任态度。

  其二,误读或轻视了通胀的影响。通胀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对称的,通胀对中低收入者会造成严重冲击,其损失比CPI平均数字显示更为严重。价格上涨对不同的人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首先,作为中间商,虽然它们面临高成本的压力,但大体上可以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终端厂商,终端厂商可以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也就是说,从生产资料与消费品来看,资本所有者可以将成本转嫁给消费品买家。其次,中低收入者的恩格尔系数远远高于高收入者,他们收入的大部分要用来应对日常消费,而高收入者用于即时消费的占比很低,受通胀影响的程度与可能性要远远低于中低收入者。再次,富裕之人在通胀过程中还可能分享财富增值的好处,对冲通胀带来的财富损失。而中低收入者在这方面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甚至是无缘财富增值的。很明显,通胀会损害中低收入者的福利,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

  有数据表面,改革开放33年,经济年均增长9.6%,价格总水平年均上涨5.4%,其中1978年至1999年价格总水平年均上涨7.1%。相对于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这样的通胀似乎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能忽视的是,30多年来,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中低收入者的经济福利改善远不及总体经济增长,收入与财富差距呈扩大化趋势。这些是与长期的通胀具有内在关系的。如果再延续温和的通胀,等于是延续过去30年的老路。

  其三,持这种观点的人将通胀看成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而掩盖了通胀扰乱价格信号、扭曲资源配置、降低经济绩效的真实后果。通胀的真正原因在于流通中的过量货币,以致大量货币追逐少量商品形成供不应求假象,结果一部分人为价格上涨而忧心忡忡,一部分人趁价格上涨而扩大投资。这是通胀的经典形态。那种拿“中国将长期面临‘两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价格上涨不可避免;另外,劳动力工资和环境保护成本等上涨的趋势不可避免。这些成本迟早都要反映到最终价格上”为通胀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辩护的做法是没有道理的。这几乎就是“成本推动型通胀”、“需求拉动型通胀”理论的翻版,并没有科学地解释通胀的实质与成因。事实表明,成本的升降与需求的增减只会引起个别或少数商品价格的变化,如货币大增,一定对应着其他商品价格相反的变化。只有在货币数量大幅增加的前提下,才可能出现由非真实需求引发的普遍的价格上涨。这样的涨升并不代表真实的需求,而是虚假的繁荣。一旦货币增加无以为继,虚假的经济活动就会萎缩,乃至停止。原来的欣欣向荣变成一片狼藉。

  其四,撇开敛财、侵吞财富不说,如果通胀变成了达到某些目的的工具而长期存在,那么它就会发育出“自我循环、自我膨胀”的功能。等待我们的就是两种结局:第一,“适度”演变成“过度”,即“适度通胀”演变成“恶性通胀”;第二,即使是“适度通胀”,假若其长期存在,日积月累,结果与短时间内的恶性通胀异曲同工:吞噬民众财富,危害经济发展。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经历30多年改革的今天,中国面临着经济转型、扩大内需、缩小贫富差距的严峻挑战。经济转型包括经济结构转型与技术升级。而经济结构转型的主要内容就是变“重投资、重出口、轻内需”为“轻投资、轻出口、重内需”并大力发展服务业。而技术升级的要害在于鼓励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创新与发明。而缩小贫富差距更是当务之急。所有这些有赖于一个正常高效的价格体系的指引,否则就难以达到目的,甚至会背道而驰。因此,通胀乃至温和通胀,不仅是不可接受的,更是应该回避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17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综 合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创业·资本
   第A009版:2011·年报特刊
   第A010版:2011·年报特刊
   第A011版:舆 情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综 合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
   第D037版:信息披露
   第D038版:信息披露
   第D039版:信息披露
   第D040版:信息披露
   第D041版:信息披露
   第D042版:信息披露
   第D043版:信息披露
   第D044版:信息披露
   第D045版:信息披露
   第D046版:信息披露
   第D047版:信息披露
   第D048版:信息披露
   第D049版:信息披露
   第D050版:信息披露
   第D051版:信息披露
   第D052版:信息披露
   第D053版:信息披露
   第D054版:信息披露
   第D055版:信息披露
   第D056版:信息披露
   第D057版:信息披露
   第D058版:信息披露
   第D059版:信息披露
   第D060版:信息披露
   第D061版:信息披露
   第D062版:信息披露
   第D063版:信息披露
   第D064版:信息披露
   第D065版:信息披露
   第D066版:信息披露
   第D067版:信息披露
   第D068版:信息披露
   第D069版:信息披露
   第D070版:信息披露
   第D071版:信息披露
   第D072版:信息披露
   第D073版:信息披露
   第D074版:信息披露
   第D075版:信息披露
   第D076版:信息披露
   第D077版:信息披露
   第D078版:信息披露
   第D079版:信息披露
   第D080版:信息披露
   第D081版:信息披露
   第D082版:信息披露
   第D083版:信息披露
   第D084版:信息披露
   第D085版:信息披露
   第D086版:信息披露
   第D087版:信息披露
   第D088版:信息披露
   第D089版:信息披露
   第D090版:信息披露
   第D091版:信息披露
   第D092版:信息披露
   第D093版:信息披露
   第D094版:信息披露
   第D095版:信息披露
   第D096版:信息披露
   第D097版:信息披露
   第D098版:信息披露
   第D099版:信息披露
   第D100版:信息披露
   第D101版:信息披露
   第D102版:信息披露
   第D103版:信息披露
   第D104版:信息披露
   第D105版:信息披露
   第D106版:信息披露
   第D107版:信息披露
   第D108版:信息披露
   第D109版:信息披露
   第D110版:信息披露
   第D111版:信息披露
   第D112版:信息披露
   第D113版:信息披露
   第D114版:信息披露
   第D115版:信息披露
   第D116版:信息披露
   第D117版:信息披露
   第D118版:信息披露
   第D119版:信息披露
   第D120版:信息披露
   第D121版:信息披露
   第D122版:信息披露
   第D123版:信息披露
   第D124版:信息披露
   第D125版:信息披露
   第D126版:信息披露
   第D127版:信息披露
   第D128版:信息披露
   第D129版:信息披露
   第D130版:信息披露
   第D131版:信息披露
   第D132版:信息披露
   第D133版:信息披露
   第D134版:信息披露
   第D135版:信息披露
   第D136版:信息披露
   第D137版:信息披露
   第D138版:信息披露
   第D139版:信息披露
   第D140版:信息披露
   第D141版:信息披露
   第D142版:信息披露
   第D143版:信息披露
   第D144版:信息披露
   第D145版:信息披露
   第D146版:信息披露
   第D147版:信息披露
   第D148版:信息披露
   第D149版:信息披露
   第D150版:信息披露
   第D151版:信息披露
   第D152版:信息披露
中国对外金融运营能力亟待提高
温和通胀的荒谬逻辑
景区门票轮番涨价“山大王”且莫如此霸道
财经漫画
政策放松正在推动经济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