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5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张老板的批发生意经

2012-05-1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李娴

  证券时报记者 李娴

  记者在调研铜加工企业时,碰到了专程从广东东莞来江浙进货铍铜材的贸易商张良格。张老板的贸易公司只有8个人,专从江浙皖进货铍铜棒和铍铜缆的半成品,批发给当地磨具商。

  和往年一样,张老板先是跑了江浙几家铜加工厂,又参加了近日在上海召开的铜业展览会,一圈转下来, 张老板告诉记者,不论是展会企业,还是自己上门询价的企业,加工费报价比往年便宜了不少,“135元一公斤的铍铜料,半加工费只要30元,比去年便宜多了”。

  他给记者出示一盒子交换的名片,“今年交换的名片多一些,加工厂的库存高,也愿意坐下来和我们谈,不过我肯定先考虑小企业”。见记者面露疑惑,他笑着解释说,公司以贸易生意为主,“普通铍铜棒和铍铜缆,大企业报价普遍高一些,又没什么技术含量,小企业让价多,我们当然愿意从它们那里拿货”。

  进货价虽然便宜了,但上蹿下跳的铜价和起色不大的生意依然让张老板颇为闹心。“我们也进铜精矿,做点简单的半成品加工生意”,张老板告诉记者,因为摸不准原料价会怎么变,为了快速出货,有时几元钱的铜加工费也愿意做,“白忙一趟也比亏钱好”。

  谈起最近几个月的生意,张老板摇摇头说不太好。“每个月收入100多万,比2006年前差多了,那时铜价20元一公斤多便宜,利润也高,”不过他还是挺乐观,“按我的经验,一般下半年会好点。”说完,张老板匆匆叮嘱助手订下当晚回深圳的机票。

   第A001版:头 版(今日6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专 题
   第A007版:专 题
   第A008版:基 金
   第A009版:专 题
   第A010版:理 论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
保税库非保税库判若云泥 国内铜商不堪重负谋求出口
铜加工毛利不到5% 供需长期扭曲
张老板的批发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