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5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记者观察TitlePh

银行商户各有盘算 持卡人实难说不

2012-05-2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唐晓

  证券时报记者 唐晓

  一方面是商户拓展业务的需求,一方面是银行可观的手续费收入,在银行和商户的共同需求下,电话支付已全面渗入持卡人的生活,不管持卡人是拒绝还是接受。

  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到2.9亿张,较2011年第四季度末增长1.8%,同比增长20%;信用卡授信总额2.79万亿元,同比增长33.2%。

  持信用卡消费的群体越来越庞大,为移动电话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在深圳某国有银行银行卡部门人士看来,电话支付的流行,既是银行为客户增加支付方式、方便客户的需要,也是满足商户和银行共同需求的结果。

  无需输入密码,打一通电话即可完成支付,对于机票商户等需要远程支付的商户来说,无疑可以提高交易效率,方便双方交易的顺利完成。对银行而言,机票商户等提供的千分之五至百分之一的刷卡佣金率,亦可增加银行的手续费收入。机票商户的交易通常属于大额交易,给银行带来的手续费收入非常可观。

  银行信用卡与商旅领域企业的合作一直非常密切,除了与一些大型旅行商户推联名信用卡外,还有的银行直接与众多航空公司推出联名信用卡。

  对于电话支付这种新兴支付方式可能产生的风险,银行并非没有考虑到。据了解,为了控制电话支付的风险,目前该支付方式大多限于实名制消费。

  正因为电话支付的这一特点,电话支付发生风险时银行通常采取事后调查处理的方式。“银行会调查该笔消费是否系持卡人本人消费意愿,再决定由持卡人本人还是由银行承担损失,或者共同承担损失。”一股份制银行的客服人员称。

  事实上,发生被假冒消费的风险时,银行和商户也会以持卡人未妥善保管卡片信息为由不承担责任。对于具体如何处理可疑交易的相关规定,银行方面普遍讳莫如深,仅表示以每一个案件的具体调查情况为准。

  即使银行愿意承担可疑交易带来的损失,最终为可疑交易埋单的也并不一定是银行。据上述深圳国有银行银行卡部人士称,最终承担损失的并不一定是银行。银行跟合作商户会签署协议,约定在发生此类风险时,由谁承担责任。一些银行会采取风险转移的措施,约定由商户来承担损失。

  这也就不难理解银行之所以愿意推广电话支付业务,并且规定持卡人无法取消该业务。对银行而言,电话支付既有可观收益又可转移风险。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专 版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专 题
   第A008版:市 场
   第B001版:B叠特刊:格局力战
   第B002版:特刊·格局力战
   第B003版:特刊·格局力战
   第B004版:特刊·格局力战
   第B005版:特刊·格局力战
   第B006版:数 据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特刊·格局力战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专 题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综 合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数 据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信用卡电话支付滋生乱象 万亿额度暗藏风险
银行商户各有盘算 持卡人实难说不
信贷计划会完成不了吗
信用卡电话支付五大乱象
一周重要新闻·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