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6月4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倡导价值投资
需减少股票稀缺性

2012-06-04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阳先伟

  每天使用“投资”一词的人们,对“投资”的理解不同。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养鸡下蛋是投资,买卖房产是投资,去银行存钱或买理财产品是投资,买卖古董字画、邮票纪念币是投资,买卖红木家具和紫砂壶等东西也是投资……对于金融投资机构来说,买卖股票债券乃至几个月之后的小麦玉米等还是投资。

  为避免在名词上过多的争执,我们姑且承认上述所有活动都是投资。众多“投资”活动中,大体上可以找到两类极端的模式:

  第一类投资以获取未来投资标的本身所产生的现金流为目的,典型的代表是固息债券。

  第二类投资着眼于物品的稀缺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升值潜力,古董字画邮票等等都是此类投资的典型代表。这一类投资标的本身不能产生任何现金流,其价格完全取决于稀缺性。

  现实中其他投资标的处于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个位置。也就是说,它们或多或少能产生一些未来现金流,同时也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稀缺性,从而具备“收藏品”的某些特质。另外,一个投资标的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极端迁移到另一个极端。例如民国时期的一些军需公债,在发行之初本来是固定现金流的债券,但是留传到现在,却又变成了收藏品市场上的宠儿,物以稀而贵。

  金融市场上也存在类似现象。例如,股票因能获得企业盈利的分配,毫无疑问具有“类债券”的某些特征;在投资学教科书里,市盈率及企业盈利增长等因素都是评价股票价值的重要指标。但在资本市场上,我们常看到某些股票由于流通盘较小、具备某些特殊概念,容易吸引大量投资者关注等因素,价格大幅高于企业盈利所能解释的水平。有人将这种现象归结于投资者素质不高,斥为“投机”、“博傻”;但换一个更广阔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却恰恰是该种股票稀缺性的反映。如果买卖古董字画可以称之为投资,那么炒作概念独特的小盘股票也未尝不可作为投资——但这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投资和愿意参与其中的市场。

  其实什么是“投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想要哪种“投资”。如果我们希望股价能大体上反映企业的盈利和增长前景,从而合理地引导资源配置,那么努力方向就应该是尽可能减少股票的稀缺性,从而降低由此带来的“收藏价值”。反之,如果上市身份就具有高度的稀缺性,那么企业盈利对于股价的重要性就会下降。

  (作者系鹏华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焦 点
   第A006版:焦 点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专 题
   第A009版:市 场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基金经理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专 题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专 题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不能对政策放松抱过多期望
新兴产业迎新机遇 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最受宠
倡导价值投资
需减少股票稀缺性
投资需注重长期性
海富通:市场有望迎来甜蜜期
金鹰基金:看好下半年股市
华富基金:市场有望反弹
6月资金面存在趋紧压力
对冲时代分级基金
仍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