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6月4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投基者”的非理性特征

2012-06-04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这个基金已经1.8元了,太贵了。”跟基金投资者接触过的人,一定听过类似的话。对基金净值“恐高”的现象,在中国市场普遍存在,很多普通持有人倾向于赎回高净值的基金,转而认购新基金或净值较低的基金。正是摸准了这种心理,在2006年、2007年的牛市中,仅基金分拆这一普通的营销策略就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参与。

  但投资者忽略了一点,净值高的基金往往意味着过去的投资能力优秀,应继续持有;新基金无历史业绩可供参考,其投资能力无从知晓;而低净值的基金更说明其投资能力偏低。因而,从这一点来看,投资者赎回“贵”基金,申购“便宜”基金的做法并不妥当。

  除了回避“贵”基金,“赎好留差”的做法也在过往的投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2010年一季度,A股市场出现小幅下跌,投资者厌恶损失的行为开始出现,业绩最差的一组基金规模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出现了大幅增长,甚至超过了业绩最好的一组基金,而其他业绩较好的两组基金则出现了净赎回。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就是:当投资者持有的基金处于盈利状态时,财富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卖出基金的期望效用大于继续持有基金,持有人倾向于赎回基金;而当基金处于亏损状态时,亏损带来的负边际效用递减,持有基金的期望效用大于赎回基金,持有人倾向于持有基金。于是形成了“劣胜优汰”的赎回法则,加剧了绩优基金的赎回压力。

  我国基金行业发展历程尚短,国内投资者整体的投资行为仍然具有很多非理性特征。作为专业市场参与者的基金公司,应从重视首发转向注重持续营销,从单纯销售产品转向满足投资者投资需求、加强投资者教育等方面来减少投资者的各种不理性行为。(华商)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焦 点
   第A006版:焦 点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专 题
   第A009版:市 场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基金经理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专 题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专 题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ETF:便捷高效的指数化投资工具
投资债基C类更省钱:持有30天免掉申赎费
“投基者”的非理性特征
穿越市场震荡迷局
基金短期理财产品有高招
固定收益TOT成资金追逐新宠
价值投资与高频交易并不排斥
“现金奶牛”频现市场
红利股票基金入市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