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6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记者观察TitlePh

公允价值评估让人欢喜让人忧

2012-06-1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余胜良

  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已经连续两年亏损,扭亏无望的*ST国商想出了最后一计:改变会计规则,通过公允价值评估获得利润,从而保住上市地位。但记者接触的一家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却对公允价值评估产生恐惧感:为解决关联交易而进行的资产重估,可能要交纳大量税金。

  *ST国商上周五公布,公司改变会计政策,将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ST国商下属的皇庭国商购物广场项目截至2012年3月31日市场价值约为59.7亿元,预计完工后的成本价约15.5亿元,预计将增加公司2012年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9.89亿元。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救急方式,*ST国商上周五以涨停报收。

  上述公允价值评估后,对超过原来评估价的部分,将未来承担的税收计入“递延所得税”,收益部分则可计入非经常性损益,虽然现金流没有任何变化,对公司的经营也没有影响,但从报表上看,净利润增加了。

  记者接触的一家商业消费类上市公司大股东的高管,却对公允价值评估充满抵触情绪。该上市公司大股东旗下的一家非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存在同业竞争,该大股东也早就承诺要把非上市部分资产装入上市公司。但该高管表示,一旦进行增发收购,收购对象就要进行资产评估,其拥有的大量商业地产会出现大幅增值,发生交易就要缴纳数量不菲的税金。

  这意味着,收入没有增加,所持资产总额没有增加,仅仅是大股东从左口袋放进右口袋的过程,但要为此付出巨额现金流出的代价,这将会对这家急需资金扩张的集团公司带来现金流压力。这种税金的金额可能会让其无法承担,该高管甚至感叹:“这样操作下来让公司怎么活。”

  同样是商业地产重估增值,两家公司有着不同的态度。两个案例的差别,主要在于是否交易,前者由于只是资产重估,只是报表数字发生变动,而后者却是为交易所做的评估,将带来实实在在的税收等负担,当买卖双方在同一个主体控制下时,该主体就会对重估和交易产生抵触清楚。

  *ST国商进行公允价值评估是一种救急手段,而目前一些进行公允价值评估的公司,更像是调节利润的财务手段。去年中航地产去年净利润大增9成,主要是因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收益2.3亿元,占当年净利润的44%。去年博瑞传播净利润为3.94亿元,其中包括1.9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可以将此前藏在地下的金子挖出来,在报表上更直观的体现出来。但如非必要,大部分公司都不会进行公允价值评估。尽管这些公司的报表没有将其资产的实际价值表现出来,但市场是聪明的,股价往往已体现了这些价值,而且市场对非主业改变带来的一次性收益并不大认可,看公司价值主要还得看主营业务发展。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专 题
   第A007版:市 场
   第A008版:专 题
   第A009版:信息披露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专 题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基金经理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公 司
   第C003版:专 题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新大陆赴台投资目标全部实现
公允价值评估让人欢喜让人忧
机构空袭烽火通信 控股股东出手“护盘”
新闻短波
刚泰控股化身矿企之路愈走愈明
沪多项措施化解保障房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