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6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奶企公关中传递的“负能量”

2012-06-2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从药袋苹果到古越龙山氨基甲酸乙酯(EC)致癌,再到含汞牛奶,中国的食品安全对媒体来说,简直是一个永不枯竭的选题库。不需要太敏锐的新闻嗅觉,不需要太深入的采访调查,吸引公众眼球的上好素材随时可信手拈来。

  从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本周发布的排行榜来看,包括伊利股份、古越龙山、光明乳业、蒙牛乳业等舆情大热,国内三大上市乳企齐聚一堂,蔚为壮观,让中国乳协前些时候向公众传达“中国奶粉质量历史最好”和“自己的孙子也喝国产奶”的努力付诸东流。

  媒体没有放过“再一次”批评涉事企业和拷问中国食品安全的机会。有趣的是,此次的批评没有过多提奶企行业标准缺失、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企业道德低下等老生常谈的问题,更多集中于奶企在危机发生后的强悍公关。

  华尔街日报称,伊利集团在宣布召回汞超标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后的几天里,网络上有关此事的讨论一直受到限制,特别是在人气颇高的新浪微博上,“伊利婴儿奶粉”这几个中文词的搜索被屏蔽。这条报道在微博上传播甚广,大多数网友在评论中表达了对公关手段的不满情绪。

  《南方都市报》发出的社论则指向蒙牛:“丑闻被意外爆出,与网络传播在拼速度的,是涉事企业的强悍公关能力。揭黑网帖疯狂被删,爆料当事人遭遇封口,而这已不是公众第一次见识蒙牛的威力。”社论文末提出,从当下尚未过去的又一起加剧蒙牛信任危机的事件处理中,公众依然无法参悟在旧有“灭火思路”不变情况下,所谓“重塑消费信心”究竟剑指何处?

  《燕赵都市报》则称,蒙牛公关既让爆料帖悉数清零,又对爆料人进行“封口”,可见其有着悠久的公关历史和成熟的公关手法。快速成长的蒙牛自身有问题,即重点不是预防质量问题,而是等问题发生后去“灭火”。文末对蒙牛进行了简短定义:蒙牛管理不“牛”公关“牛”。

  奶企巨头在每一次危机发生后,惯例运用公关手段掩盖事实、限制新闻传播的黑箱操作,让人厌烦。这种不公开、不透明的处理方式,虽能暂时将危机限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却更容易把企业蒙蔽在一个对自身问题不断容忍的“温水”里,固步自封,不思改进。

  而本周舆论热议的另一家企业古越龙山,则在被爆出“致癌”问题后,以公开诚恳的姿态进行正面回应。来自香港的一份报告指出,古越龙山生产的黄酒被检出较高分量的EC,容易致癌,古越龙山当天就进行了回应澄清,力求自证清白。并于18日和19日连发两则公告,对公众每个质疑做详尽回应。相关信息在互联网上亦畅通流传。

  同样是食品领域企业,同样是危机公关,古越龙山单从态度上远胜几大奶企。而事件过后的几天内,古越龙山股价只跟随大盘小幅走低,伊利股份则有近两个跌停的大幅下挫。虽然这其中有所涉及问题的严重性、涉事产品的比重等众多不同因素的差异,但很难说没有危机应对差异的影响。当一个企业在面对危机的时刻,最能体现出其真实品性,若没抓住关键一刻,让人值得信赖,则投资者就会选择用脚投票。可以说,本周的几大奶企巨头是实实在在地为社会输出了一次“负能量”。

  (执笔:彭一郎)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2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专 版
   第A006版:专 题
   第A007版:公 司
   第A008版:公 司
   第A009版:市 场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理 财
   第B004版:聚 焦
   第B005版:观 点
   第B006版:数 据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基金经理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数 据
   第C003版:数 据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欧盟峰会或是矫正政策的好时机
高铁应成为
中国主导型产业
食品安全为何“一国两率”
7省市清理7万吃空饷人员
奶企公关中传递的“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