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8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中国医药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配套融资暨关联交易报告书摘要

2012-08-1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全球医药行业基本情况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历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如上图所示:
2005年到2010年,我国药品人均卫生总费用如上图所示:
2008年,全球主要国家医疗费用占GDP比例如上图所示:
医药行业产业链如上图所示:

  (上接D15版)

  根据三洋公司说明,三洋公司拥有的上述房屋所有权不存在重大产权纠纷,未设定其他抵押或其他任何第三方权益,亦未被司法查封或冻结。

  5、商标和专利

  (1)商标

  截至2012年6月30日,三洋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所拥有的境内商标数量合计为85项:

  ■

  根据三洋公司说明,三洋公司拥有的上述注册商标不存在重大产权纠纷,未设定其他抵押或其他任何第三方权益,亦未被司法查封或冻结。

  (2)商标申请

  截至2012年6月30日,三洋公司及其子公司有境内商标申请1项:

  ■

  根据三洋公司说明,三洋公司为上述商标申请的申请人,不存在重大权利纠纷。

  (3)专利

  截至2012年6月30日,三洋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所拥有的境内专利数量合计为2项:

  ■

  根据三洋公司说明,三洋公司拥有的上述专利权不存在重大产权纠纷,未设定其他抵押或其他任何第三方权益,亦未被司法查封或冻结。

  6、其他

  截至2012年6月30日,三洋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共拥有1份药品生产许可证、1份药品经营许可证,7份GMP证书,1份药品GSP证书,110份药品批件。

  (二)新兴华康

  1、固定资产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6月30日,新兴华康固定资产基本情况如下:

  单位:元

  ■

  2、在建工程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6月30日,新兴华康无在建工程。

  3、土地使用权

  截至2012年6月30日,新兴华康无自有土地使用权。

  4、房屋建筑物

  截至2012年6月30日,新兴华康无自有房屋建筑物。

  5、商标和专利

  截至2012年6月30日,新兴华康无商标和专利。

  6、其他

  截至2012年6月30日,新兴华康共拥有1份药品经营许可证,1份药品GSP证书。

  八、拟购买医控公司资产涉及的主要资产

  拟购买医控公司资产为医控公司持有武汉鑫益51%的股权。

  (一)固定资产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6月30日,武汉鑫益固定资产基本情况如下:

  单位:元

  ■

  (二)在建工程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6月30日,武汉鑫益无在建工程。

  (三)土地使用权

  截至2012年6月30日,武汉鑫益及其控股子公司所拥有土地使用权情况如下:

  ■

  根据湖北科益说明,湖北科益拥有的上述土地使用权不存在重大产权纠纷,未设定其他抵押或其他任何第三方权益,亦未被司法查封或冻结。

  (四)房屋建筑物

  截至2012年6月30日,武汉鑫益及其控股子公司拥有房屋建筑物情况如下:

  ■

  根据湖北科益说明,其有1项房屋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书,该等房屋为食堂,面积共计约600平方米。

  除本报告书已披露情形外,根据湖北科益说明,湖北科益拥有的上述房屋所有权不存在重大产权纠纷,未设定其他抵押或其他任何第三方权益,亦未被司法查封或冻结。

  (五)商标和专利

  1、商标

  截至2012年6月30日,武汉鑫益及其控股子公司所拥有的境内商标数量合计为31项:

  ■

  根据湖北丽益提供的《商标申请书件报送通知书》,湖北丽益的上述第31项商标已申请商标续展。”

  除本报告书已披露情形外,根据武汉鑫益及其子公司的说明,武汉鑫益及其子公司拥有的上述注册商标不存在重大产权纠纷,未设定其他抵押或其他任何第三方权益,亦未被司法查封或冻结。

  2、专利

  截至2012年6月30日,武汉鑫益及其控股子公司所拥有的境内专利数量合计为9项:

  ■

  根据武汉鑫益及其子公司的说明,武汉鑫益及其子公司拥有的上述专利权不存在重大产权纠纷,未设定其他抵押或其他任何第三方权益,亦未被司法查封或冻结。

  3、专利申请

  截至2012年6月30日,武汉鑫益及其子公司有境内专利申请4项:

  ■

  根据武汉鑫益及其子公司的说明,武汉鑫益及其子公司为上述专利申请的申请人,不存在重大权利纠纷。

  (六)其他

  截至2012年6月30日,武汉鑫益及其控股子公司共拥有1份药品生产许可证、5份GMP 证书,64份药品批件。

  九、拟购买天方集团资产涉及的主要资产

  拟购买天方集团资产为天方集团持有新疆天方65.33%的股权。

  (一)固定资产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6月30日,新疆天方的固定资产基本情况如下:

  单位:元

  ■

  (二)在建工程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6月30日,新疆天方的在建工程基本情况如下:

  单位:元

  ■

  (三)土地使用权

  截至2012年6月30日,新疆天方及其控股子公司所拥有土地使用权情况如下:

  ■

  目前存在抵押的土地为:

  ■

  除本报告书已披露情形外,根据新疆天方及其控股子公司的说明,新疆天方及其子公司拥有的上述土地使用权不存在重大产权纠纷,未设定其他抵押或其他任何第三方权益,亦未被司法查封或冻结。

  (四)房屋建筑物

  截至2012年6月30日,新疆天方及其控股子公司拥有房屋建筑物情况如下:

  ■

  目前存在抵押的房产为:

  ■

  除本报告书已披露情形外,根据新疆天方说明,新疆天方及其子公司拥有的上述房屋所有权不存在重大产权纠纷,未设定其他抵押或其他任何第三方权益,亦未被司法查封或冻结。

  (五)商标和专利

  1、商标

  截至2012年6月30日,新疆天方及其控股子公司没有商标权。

  2、专利

  截至2012年6月30日,新疆天方及其控股子公司没有专利权。

  (六)其他

  截至2012年6月30日,新疆天方及其控股子公司共拥有3份药品经营许可证、3份GSP证书。

  十、拟购买资产重大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与上市公司的差异说明

  拟购买资产的重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与上市公司执行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不存在明显差异,亦不存在按规定将进行变更并对拟购买资产的利润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

  第七章 发行股份配套融资

  一、配套融资的背景情况

  中国医药拟通过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或依据发行时法律法规规定的投资者数量上限)发行股份的方式进行配套融资,融资金额不超过本次交易总金额的25%,主要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二、本次发行股份配套融资方案

  (一)发行股票的种类和面值

  本次配套融资发行的股票为境内上市的普通股(A 股),每股面值为1.00元。

  (二)发行方式

  本次配套融资采用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在中国证监会核准后12个月内实施。

  (三)发行对象及认购方式

  本次发行股份配套融资的对象为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及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投资者等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或依据发行时法律法规规定的投资者数量上限),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以其管理的2只以上基金认购的,视为一个发行对象。所有投资者均以现金认购。

  (四)发行价格及定价方式

  本次配套融资所发行股份的发行价格为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的中国医药A股股票交易均价,即20.74元/股。

  2012年4月27日,中国医药2011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2011 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中国医药以2011年12月31日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1.00元(含税)。该201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已于2012年6月27日实施完毕,发行价格按照相应比例进行除权除息调整。具体调整公式请参见“第五章 换股吸收合并交易 二、换股吸收合并方案概述 (三)换股价格和比例”。

  发行价格相应调整为不低于20.64元/股,最终价格根据市场询价情况,遵循价格优先的原则确定。本次配套融资对应股份发行之前,若中国医药股票发生其他除权、除息等事项,则上述发行价格的下限还将进行相应调整。

  (五)配套融资金额

  本次配套融资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总金额的25%,本次配套融资金额预计不超过9.96亿元。具体计算公式为:配套融资金额上限 =(吸收合并交易对价 + 注入资产交易对价 + 配套融资金额上限)×25%,其中,吸收合并交易对价 = 天方药业换股价格×天方药业总股本;注入资产交易对价以经国务院国资委备案的拟购买资产评估结果为准,如注入资产交易对价根据经国务院国资委备案的评估结果发生调整,则本次配套融资金额的上限亦将进行调整。

  (六)限售期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12个月内不得转让。

  (七)募集资金用途

  本次发行股份配套融资募集金额主要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八)滚存利润的安排

  本次发行股份配套融资前中国医药滚存的未分配利润将由本次交易完成后的新老股东共享。本次发行股份配套融资前中国医药已经宣派的股息、红利等仍由中国医药原股东享有。

  (九)本次发行股份配套融资决议的有效期限

  本次配套融资的决议自中国医药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中国证监会核准本次交易之日起十二个月止。

  (十)拟上市的证券交易所

  本次配套融资发行的A股股票将在上证所上市交易。

  第八章 业务和技术

  一、主营业务情况

  (一)中国医药现有主营业务

  本次重组前,中国医药主营业务以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国际贸易为主,经营涉及天然药物、医药化工、医疗器械、综合贸易等领域。

  中国医药拥有以化学制剂为主的医药工业业务。而医药商业业务则主要为面向区域医院市场及其他医药商业企业的药品及医疗器械的分销业务。国际贸易是中国医药的传统优势业务,主要包括面向海外市场的药品、医疗器械等的进出口业务,其中,特别是在人参等中药材及饮片出口、医疗器械进口等方面,中国医药拥有一定优势,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2010年至2012年6月,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

  (二)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的主营业务

  本次重组完成后,新中国医药在研发、制造等医药工业领域的实力将获得大幅增强,而其医药商业的销售网络将得到进一步巩固,进一步拓展全国的布局,并以医药工业带动出口,提升国际贸易水平,为实现打造以国际化为特色、以完整产业链经营为发展模式的工商贸一体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先医药企业的战略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10年至2012年6月,备考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

  1、医药工业

  本次重组完成后,新中国医药医药工业业务将包括化学制剂、原料药、中成药等产品的生产和制造,新中国医药将拥有近700余种品种及规格的产品,包括林可霉素、吉他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辛伐他丁等国内领先的原料药产品,以及阿托伐他汀钙、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更昔洛韦、伐昔洛韦、乙酰螺旋霉素等诸多国内较为知名的制剂产品,主要覆盖了抗生素、抗病毒及心脑血管等治疗领域。

  品牌方面,新中国医药工业业务拥有一定优势,保证了可靠的产品质量,建立了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培育了一批受到客户广泛认可的药品品牌,如天山、新朗欧、凯韦可、丽科伟、丽科欣、丽科平、尤佳、天方力泰等。

  研发体系方面,新中国医药将在原有三洋公司的研发基础上,新增天方药业及湖北丽益的研发机构,整体研发实力将获得大幅提高。

  随着新医改方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医药行业政策的不断完善,新中国医药将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挖掘优势产品的潜力,持续巩固并强化医药工业业务的竞争优势。

  2、医药商业

  在医药商业方面,新中国医药主要经营面向医院市场的直销业务以及面向医药商业企业的调拨业务。

  新中国医药面向医院市场的直销网络将拓展至河南、新疆等重要医药消费区域,主要包括北京、广州、河南、河北、湖北、新疆等省、直辖市及自治区,覆盖该等地域的大量二甲以上医院;新中国医药面向医药商业机构的调拨网络则将涉及北京、河北、山东等全国28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新中国医药还在北京、广州、河南等地拥有物流中心。

  3、国际贸易

  本次重组完成后,新中国医药将依靠大幅增强的医药工业业务,增加与国际贸易业务的协同效应,挖掘医药工业产品的出口潜力,提升国际贸易业务的整体水平。

  新中国医药的进口业务涉及的产品以医疗器械、制剂和原料药为主,进口地主要覆盖香港、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及中亚等国家或地区。

  新中国医药出口市场将覆盖美国、荷兰、法国、意大利、日本、越南、古巴、印度、委内瑞拉等多个国家及地区,主要出口产品包括天然药物、原料药及制剂、医疗器械、医用敷料等。

  (三)新中国医药的发展战略

  1、总体目标

  本次重组完成后,新中国医药力争形成医药工业优势明显、医药商业具有领先竞争地位、国际贸易优势特别突出的产业格局,打造以国际化为特色、以完整产业链经营为发展模式的科工贸一体化、核心竞争力领先的综合性医药企业。

  2、战略举措

  (1)医药工业的战略举措

  1)新中国医药将重点建设统一的研发体系,提升公司自主研发能力及研发资源整合能力。具体措施包括:

  ●适时整合各下属企业的研发资源,成立公司统一研发中心,为公司研发平台建设奠定基础

  ●着力自主研发与外部研发合作资源结合,提升公司自主研发能力及外部研发资源的整合能力

  ●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做好研发人才培养与引进,保证人才资源的持续稳定,保持良好的研发人才储备,建立完善研发创新机制体制

  2)新中国医药将积极整合医药工业销售网络,最大化渠道资源的利用效率。具体措施包括:

  ●积极整合各下属企业的自有销售团队,逐渐形成全国销售网络,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提高优质销售渠道及其良好客户关系的利用效率,不断挖掘各下属企业产品的市场潜力

  ●通过综合管理各下属企业掌握的代理商资源,不断提高对代理商的议价能力及其对公司产品的依赖程度,并以此增强医药工业业务的盈利能力

  3)新中国医药将不断优化医药工业产品组合,提升高毛利产品销售规模及盈利份额。具体措施包括:

  ●专注于抗生素、抗病毒、心脑血管等治疗领域,综合考虑技术含量、毛利率、市场规模、产品周期等各种因素,集中各种资源发展重点产品

  ●强化营销管理,通过专业化营销模式进一步提升重点产品的市场销售能力,并提升重点产品占新中国医药总体销售规模及毛利的份额

  4) 新中国医药将利用成熟的国际贸易网络,以及大幅增强的医药工业实力,实现两者间的联动效应。主要措施包括:

  ●充分发挥海外市场专业化的优势,挖掘现有医药工业产品的出口潜力

  ●积极提高国外优秀品种与先进技术引进、吸收与再创新能力,努力提升各下属企业自有潜力产品的海外注册能力,力争实现制造、研发、贸易间的协同发展

  (2)医药商业的战略举措

  1)新中国医药将通过有机整合通用技术集团内的医药商业网络资源,并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并购,进行重点布局,实现以区域核心省市辐射全国的网络布局,以及重点区域网络的做大做强做稳。

  2)新中国医药将推广创新商业模式,发展现代物流,提高信息化水平。主要措施包括:

  ●提升学术推广能力、增值服务能力、品种引进能力与国外引进产品的承接能力

  ●在提供药品的同时,提供模式输出、技术输出、服务输出

  ●与上下游客户在整个供应链进行合作

  ●加大投入建设现代物流和信息化

  ●在集团范围内积极整合物流与信息化资源

  3)新中国医药也将发挥公司不同板块的内部协同和优势互补,做好医药商业与国际贸易及医药工业产品对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控制力,有效提升医药商业的增值服务能力、现代化物流及信息管理能力。主要措施包括:

  ●与医药工业业务的产品对接,拉动医药工业产品的销售

  ●医药商业业务在招投标、医院关系维护等方面为医药工业业务提供支持

  ●医药工业业务可在学术推广能力方面给予医药商业业务帮助,提升医药商业商业业务的综合服务水平

  (3)国际贸易的战略举措

  1)新中国医药将积极整合各下属企业的国际贸易网络及客户资源,进一步巩固新中国医药领先的国际贸易平台,巩固并持续拓展欧、美、日、古巴等传统出口市场,同时大力开发非洲、中南美洲、俄罗斯、中亚、中东等新兴市场。

  2)新中国医药将继续发挥并复制中国医药海外市场专业化模式,深入研究市场,找准产品切入点,引入优势产品及技术,并充分利用海外的广阔医药市场容量,发挥大型集成服务商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开拓类似委内瑞拉项目的出口业务。

  3)新中国医药将发挥协同效应,不断挖掘各下属企业的现有出口潜力产品,利用新中国医药在海外成熟的销售网络及广泛的客户关系,在争取通过相关认证的基础上,力争将产品推向海外市场。

  4)新中国医药将逐步展开境外投资,利用通用技术集团及自身的成熟海外网络基础,择机在重点国家及地区投资建厂,特别是非洲、中南美洲等新兴市场。

  5)新中国医药也将加强优质进口产品供应商的开发,获得更多优秀、具有特色的海外进口品种。

  (4)整合及并购战略的战略举措

  1)新中国医药将整合内部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具体措施包括:

  ●以本次重组为契机,强化整合中国医药、天方药业及拟购买资产的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及国际贸易业务,进一步降低营运成本,提高整体营运质量

  ●凭借新中国医药的完整产业链优势,将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展与医药商业、国际贸易渠道的扩张有机结合,形成科工贸一体协同发展的局面,扩大各项业务的整体市场占有率

  2)新中国医药将依托资本市场,按照打造科工贸一体化完整产业链的战略布局要求,加强收购兼并力度,实现跨越式发展。具体措施包括:

  ●依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及融资功能,在不断强化自身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大规模的并购活动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在医药商业领域,重点收购区域性分销的领军企业

  ●在医药工业领域,以特色原料药、特色专科制剂、中药为并购重点

  二、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全球医药行业基本情况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增长,以及老龄化程度的提升,2010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已经超过8500亿美元。在过去七年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8.0%。以下为IMS统计的全球医药市场销售规模的情况:

  ■

  数据来源:IMS

  伴随着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地位中的提升,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新兴医药市场,成为了全球医药市场中正在崛起的重要力量。根据IMS的统计数据,该等新兴医药市场,2006年至201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15.8%,2010年整体市场规模约为1505亿美元;而2011年至2015年预测复合年均增长率则有望高达16%左右, 2015年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将能达到约3150亿美元。

  我国正是上述新兴医药市场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之一。根据IMS的预测,中国将有望在2015年成为世界第三大医药消费国。

  (二)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医药市场强劲增长,快速发展。其中,2001年至2010年,国内药品终端市场规模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6.4%,而2007年至2010年,该指标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则高达19.5%。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统计,以下为国内药品终端市场规模的情况:

  ■

  数据来源: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1、国民经济发展推动居民收入及医疗卫生开支增加

  近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与日俱增。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公报,2005年至2011,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493元增长到了21810元,复合年均增长率约13.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3255元增长到了6977元,复合年均增长率约13.5%。

  我国历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如下图所示: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国民收入的增加推动了国民医疗卫生开支的增加,根据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统计,2010年,我国人均卫生总费用达1440元,较2005年的人均662元上涨了约117.5%,复合年均增长率约16.8%。

  2005年到2010年,我国药品人均卫生总费用如下图所示:

  ■

  数据来源: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2、老龄化、城镇化和居民保健意识提高驱动我国医药行业长期增长

  在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人口结构性因素(老龄化和城镇化)以及居民卫生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是我国医药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这些因素的长期存在将在未来继续推动我国医药市场的快速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201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8.9%,较2000年的7.0%上升了约1.5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比例也从2000年的36.2%上升至2010年的49.9%。而医疗费用占城镇及乡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分别从2000年的6.4%及5.2%上升至2010年的6.5%及7.4%。

  (三)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前景

  1、我国医药医疗方面支出的规模较其他国家拥有较大上升空间

  由于人口基数的庞大,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医药行业已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由于我国医药行业基础的相对薄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2008年卫生费用占GDP的指标上看,我国医疗方面的支出规模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居于较为落后的地位,但较该等国家仍拥有较大发展空间。

  2008年,全球主要国家医疗费用占GDP比例如下图所示:

  ■

  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2、新医改方案的有序推进为我国医药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政策环境

  国务院于2009年3月17日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并于此后发布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实施重点方案(2009 – 2011)》。医药卫生体制计划旨在建立全国普及的医疗保健体制,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利和负担得起的医疗保健服务。同时,该等文件的出台也为我国医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政策环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三年来,各项改革政策正在有序推进,取得了一定进展和初步成效。

  2012年2月2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发布以来,医药卫生体制的重点改革取得明显进展:

  1)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形成。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3亿,覆盖95%以上的城乡居民。保障范围从大病延伸到门诊小病。

  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3)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200多所县级医院和3.3万多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改造完善,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开始启动。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预防接种、健康档案等10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5)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体制机制创新稳步展开。

  上述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核心,在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三个方面重点突破,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四)我国医药行业运行模式与特征

  1、我国医药行业产业链概览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医药行业的上游主要包括各种化工原料、生物制品和药材等原材料。原料药制造商自供应商购得原材料后,将其进一步发酵、合成加工或提取制成原料药,作为中间产品供给化学药制造商与生物药制造商等,生产制造终端产品。中药制造商多数情况下直接从供应商采购各式药材,通过炮制、提取和制剂加工等方式生产制造其终端产品。

  医药分销市场连接制药商与医药零售商,包括医院配药处、连锁药房以及独立社区药房、社区诊所及其他零售终端。分销商负责将各式各样的产品自数以千计的制造商快捷有效的运送至散布各地的众多销售点,从而减低供应链中的分销费用,让客户享有更为优惠的价格。分销商是制造商的直接客户,减轻制造商向众多零售商付运及收款的压力,从而提高制造商的经营效率。另一方面,直接面对消费大众的零售商以分销商作为供应商,可使产品供应更稳定,节省交易成本及管理费用。

  医药行业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

  2、我国医药工业发展情况

  过去十年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医药行业进步的方针政策,为医药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药品监管的各项规章制度日趋规范和完善,使我国制药工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医药工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214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2368亿元,增长了约5.8倍,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21.5%。如下图所示:

  ■

  数据来源: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目前,在医药工业领域,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原料药生产及出口大国、全球最大的药物制剂生产国、世界疫苗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形成了保障公众用药的雄厚产业基础。

  3、我国医药商业发展情况

  我国的医药商业行业经历了体制上的变革,从建国后到上世纪80年代初,医药领域的生产和流通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采取计划生产和计划配送,医药流通环节全部由政府和国有企业控制。

  改革开放以后,医药市场逐渐放开,原有计划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型,特别是从1999年开始,医药商业市场向民营企业开放,众多的民营医药商业企业开始崛起,医药商业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近十年来,我国医药流通行业适应市场发展和规模化的需要,开始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技术,一些大型医药商业企业的产业化升级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自动化立体仓库储存系统、自动分拣系统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等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采用,一些大型医药商业企业大大提高了医药物流的作业效率,降低了差错率,进而大幅度地降低了医药流通的成本及效率。

  同时,中国经济的梯度发展使得各区域的医药商业市场发展各异。从各主要区域市场的分布来看,华东、华北和华南是最大的三个区域市场,而这三个市场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区域。

  4、我国医药贸易发展情况

  过去的数年里,中国医药行业进出口保持了快速的发展。2006年至2011年,中国医药进口规模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21.1%, 截至2011年,医药进口总额达到约288亿美元;而同期,医药出口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则高达17.8%,截至2011年,医药出口总额达到约445亿美元。

  根据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及中国医保商会的统计,以下为2006年至2011年中国医药进口及出口总额的情况:

  ■

  数据来源:商务部对外贸易司,中国医保商会

  我国的医药出口以原料药及医疗器械为主,而医药进口则以原料药、化学制剂及医疗器械为主。根据上述机构的统计,2011年,原料药及医疗器械的出口金额占比分别高达49.4%及35.3%,而原料药,化学制剂及医疗器械的进口金额占比分别高达24.4%、28.1%及37.8%。

  三、行业整体竞争情况及发展趋势

  (一)公司所在市场的竞争情况

  1、医药工业的竞争情况

  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业蓬勃发展,医药工业参与者数量高速增长,医药工业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并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迅速扩大规模,实现了产业链整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在市场增长、技术进步、投资加大、兼并重组等力量的推动下,涌现出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超过100 亿元的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1家增加到2010 年的10 家,超过50 亿元的企业由2005 年的3家达到2010 年的17家。

  然而,工信部在《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我国医药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集中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多、小、散的问题依然突出。工信部还提出了到2015年,销售收入超过500 亿元的企业达到5个以上,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00个以上,前10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的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目标。

  中国医药在医药工业方面的主要竞争对手为如下企业。2010年,该等企业的市场份额如下:

  ■

  数据来源:Wind资讯、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2、医药商业的竞争情况

  (下转D18版)

   第A001版:头 版(今日14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广 告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环 球
   第A009版:专 题
   第A010版:大视野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综 合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行 情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
   第D037版:信息披露
   第D038版:信息披露
   第D039版:信息披露
   第D040版:信息披露
   第D041版:信息披露
   第D042版:信息披露
   第D043版:信息披露
   第D044版:信息披露
   第D045版:信息披露
   第D046版:信息披露
   第D047版:信息披露
   第D048版:信息披露
   第D049版:信息披露
   第D050版:信息披露
   第D051版:信息披露
   第D052版:信息披露
   第D053版:信息披露
   第D054版:信息披露
   第D055版:信息披露
   第D056版:信息披露
   第D057版:信息披露
   第D058版:信息披露
   第D059版:信息披露
   第D060版:信息披露
   第D061版:信息披露
   第D062版:信息披露
   第D063版:信息披露
   第D064版:信息披露
   第D065版:信息披露
   第D066版:信息披露
   第D067版:信息披露
   第D068版:信息披露
   第D069版:信息披露
   第D070版:信息披露
   第D071版:信息披露
   第D072版:信息披露
   第D073版:信息披露
   第D074版:信息披露
   第D075版:信息披露
   第D076版:信息披露
   第D077版:信息披露
   第D078版:信息披露
   第D079版:信息披露
   第D080版:信息披露
   第D081版:信息披露
   第D082版:信息披露
   第D083版:信息披露
   第D084版:信息披露
   第D085版:信息披露
   第D086版:信息披露
   第D087版:信息披露
   第D088版:信息披露
   第D089版:信息披露
   第D090版:信息披露
   第D091版:信息披露
   第D092版:信息披露
   第D093版:信息披露
   第D094版:信息披露
   第D095版:信息披露
   第D096版:信息披露
   第D097版:信息披露
   第D098版:信息披露
   第D099版:信息披露
   第D100版:信息披露
   第D101版:信息披露
   第D102版:信息披露
   第D103版:信息披露
   第D104版:信息披露
   第D105版:信息披露
   第D106版:信息披露
   第D107版:信息披露
   第D108版:信息披露
   第D109版:信息披露
   第D110版:信息披露
   第D111版:信息披露
   第D112版:信息披露
   第D113版:信息披露
   第D114版:信息披露
   第D115版:信息披露
   第D116版:信息披露
   第D117版:信息披露
   第D118版:信息披露
   第D119版:信息披露
   第D120版:信息披露
   第D121版:信息披露
   第D122版:信息披露
   第D123版:信息披露
   第D124版:信息披露
中国医药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配套融资暨关联交易报告书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