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8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用金融对内开放打破股市僵局

2012-08-1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宏皓

  近三年来,中国股市一直低迷不振,大盘指数一直处于压制状态,即使有所反弹,也很快重归跌势。降准也好,降息也好,扩大QFII也好,松绑基金也好,信贷有可能增加至1万亿也好……这么多利好堆集就是不管用,股市还是很难上涨,这是为什么?如何运用金融创新和股市改革打破股市僵局呢?

  中国股市低迷的深层原因:一是股市定位错误,把股市定成融资圈钱市,正是圈钱市的定位扭曲了中国股市,造就了中国股市的造假产业链,形成庄股文化,导致了中国股市的恶性循环,当一批批庄家们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后,机构找不到新的盈利模式,中国股市只有低迷不振。二是经济问题在股市集中反映,股市低迷很重要的原因是上市公司质量不高,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的主要原是垄断造成的,在一切资源垄断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垄断利润被层层瓜分,能到上市公司的微乎其微。民营企业为了生存,所有的资源和精力都用来向掌握垄断资源或项目的部门进行公关行贿,再加上各主管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故意刁难然后再索贿,民企根本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当这种各行业潜规则横行中国时,国企民企上市公司的质量自然不会高,股市就失去了上涨的基础。

  目前中国股市的问题实际上是经济发展30年积累的矛盾和21年股市积累的矛盾的集中体现,当前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一定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为20年后中国能建设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定规则,这就需要大视野、大智慧、大思路、大胸怀。要彻底解决股市问题,必须把股市问题和经济问题一起解决,中国股市才能获得新生。如何解决呢?笔者在这里从金融对内开放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中国证券市场之所以成为圈钱市和赌场市,一个主要原因是金融垄断、金融行业近亲繁殖。现行法律制度、金融制度改革和社会公平都应该对内向人民开放,让市场公平竞争,只有通过公平竞争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

  1.基金行业降低准入门槛。

  降低基金准入的门槛,让更多的资本和投资专家进入这个基金行业,给这个行业会带来很多活力。基金发行审核的减少也会让更多的专业人才进入这个市场,给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对于市场由散户化向机构化的转变也会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同时基金本身的操作也会更加灵活。这样对于市场来讲,投资者的这种选择也会更多,可以买的基金会增加,可以以专户理财的方式对内向人民开放,让更多的金融专业人才经营专户理财;基金行业应该采取注册制,降低进入门槛,让真正的投资专家进入到基金管理行业来,通过公平竞争淘汰大量没有能力管理资产的基金公司,只有优胜劣淘的机制才能让基金行业成长。

  2.股市僵局倒逼金融对内开放。

  解决融资难的方法很多,不是把所有的融资都推到证券市场来。解决融资难需要打破金融行业的垄断,让金融行业对内向人民开放,让更多的民间资本成立多种多样的金融机构;建立多种渠道的投资融资平台,让民间资本通畅地流动,融资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更需要用金融创新来推动产业升级,而不是大家都到证券市场来圈钱。

  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改革已到了一个历史转折点,迫切要求市场化改革导向的战略性转变。走向公平可持续的市场经济,关键在于转变政府主导型增长方式,改变国有资本配置格局,改变收入分配格局,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与政府改革。在经济体制上如果能进行自上而下、脱胎换骨、大刀阔斧、有的放矢地改革,中国经济实现飞跃和再度辉煌并不难。金融改革应该对内向中国人民开放,只有调动全中国人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中国才能打造成全球创新中心,当中国成为全球创新中心后,就能吸引全球的资金和技术、人才为中国所用,就会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中国经济才能持续辉煌。中国要在市场和政府之间寻找一种均衡,这样一种均衡既要有利于发挥金融市场的活力,又有利于维护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这需要我们对全局有着清晰的把握,更需要有金融改革和创新的勇气与魄力。

  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也逼着中国的金融行业对内向人民开放。中国整个金融行业落后发达国家至少20年,中国应该通过金融改革,运用金融创新的工具来推动中国经济升级,让金融行业的发展为实体经济服务,让金融行业和实体产业形成良性循环,用金融改革打破僵局,突破中国经济发展瓶颈;这样中国经济就能再持续辉煌20年。

  21年来,中国证劵市场投资者为上市公司提了10万亿以上的资金,但得到的回报却是血本无归,这个市场不仅成了“圈钱市”而且成了“强盗市”。要矫正上市本身的投机圈钱的掠夺行为,只有重新定位,对内开放把机会让给人民,一切改革都要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考虑,只有如此才能用金融资源支撑民族产业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质量的飞跃。

  中国必须要建立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建立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并不是有数量众多的上市公司,而是有可持续成长的各行业的大品牌上市公司,这就需要在制度上鼓励企业家打造各行业的大品牌上市公司。首先是改善中国的经营环境,给企业家以安全感,能从立法上保护好中国的企业家,让企业家们去打造百年老店,给民营企业家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去掉太多的政府管制,少点权力寻租,一切经济要素都交给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企业家,上市公司在真正优秀的企业家的带领下打造成世界级的行业大品牌,这才是资本市场强大的根本出路。其次,地方政府应该进行区域经济建设和金融改革,聘请专家参与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形成配置高效、运行规范的融资机制和资金支持体系;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产业基金引导全国以及全世界的某一个行业的优秀企业部分到这个城市来,形成某个行业的产业集群,在一个城市把某个行业做成世界一流的产业;这个城市就代表了世界某个行业的最高水准,那么这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就再也没有别的城市可以代替了。当这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上市公司进入到证券市场,中国股市就会迎来长期持续的大牛市。如此一来,中国建立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就水到渠成,中国的经济持续辉煌就会功到自然成,中国的投资者才能在股市真正赚到大钱。这就需要权力机关能站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上放弃手中的权力寻租,我们国家的制度和法律也不给任何部门权力寻租的条件,这才是中华民族大国崛起的历史发展趋势,这才是中国建设强大资本市场的康庄大道。

    

  作者简介:

  宏皓,原名章强。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中经产业基金理事会秘书长。

   第A001版:头 版(今日14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广 告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环 球
   第A009版:专 题
   第A010版:大视野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综 合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行 情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
   第D037版:信息披露
   第D038版:信息披露
   第D039版:信息披露
   第D040版:信息披露
   第D041版:信息披露
   第D042版:信息披露
   第D043版:信息披露
   第D044版:信息披露
   第D045版:信息披露
   第D046版:信息披露
   第D047版:信息披露
   第D048版:信息披露
   第D049版:信息披露
   第D050版:信息披露
   第D051版:信息披露
   第D052版:信息披露
   第D053版:信息披露
   第D054版:信息披露
   第D055版:信息披露
   第D056版:信息披露
   第D057版:信息披露
   第D058版:信息披露
   第D059版:信息披露
   第D060版:信息披露
   第D061版:信息披露
   第D062版:信息披露
   第D063版:信息披露
   第D064版:信息披露
   第D065版:信息披露
   第D066版:信息披露
   第D067版:信息披露
   第D068版:信息披露
   第D069版:信息披露
   第D070版:信息披露
   第D071版:信息披露
   第D072版:信息披露
   第D073版:信息披露
   第D074版:信息披露
   第D075版:信息披露
   第D076版:信息披露
   第D077版:信息披露
   第D078版:信息披露
   第D079版:信息披露
   第D080版:信息披露
   第D081版:信息披露
   第D082版:信息披露
   第D083版:信息披露
   第D084版:信息披露
   第D085版:信息披露
   第D086版:信息披露
   第D087版:信息披露
   第D088版:信息披露
   第D089版:信息披露
   第D090版:信息披露
   第D091版:信息披露
   第D092版:信息披露
   第D093版:信息披露
   第D094版:信息披露
   第D095版:信息披露
   第D096版:信息披露
   第D097版:信息披露
   第D098版:信息披露
   第D099版:信息披露
   第D100版:信息披露
   第D101版:信息披露
   第D102版:信息披露
   第D103版:信息披露
   第D104版:信息披露
   第D105版:信息披露
   第D106版:信息披露
   第D107版:信息披露
   第D108版:信息披露
   第D109版:信息披露
   第D110版:信息披露
   第D111版:信息披露
   第D112版:信息披露
   第D113版:信息披露
   第D114版:信息披露
   第D115版:信息披露
   第D116版:信息披露
   第D117版:信息披露
   第D118版:信息披露
   第D119版:信息披露
   第D120版:信息披露
   第D121版:信息披露
   第D122版:信息披露
   第D123版:信息披露
   第D124版:信息披露
市场与监管双回归股市才有希望
微言大义
用金融对内开放打破股市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