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9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放松型消费与口红效应

2012-09-2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郑昱

  证券时报记者 郑昱

  口红效应是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在美国,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

  经济学家们分析认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当光泽莹润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这种“非刚性需求”又不贵的商品,可以对消费者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安慰。

  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口红效应”开始第一轮发酵。当绝大多数行业都萎靡不振,好莱坞电影却乘势腾飞,欢乐无比的歌舞片开始大行其道。

  “目前在中国,这种口红效应更加明显,刚好满足了消费热点的变更和影院产业的扩张需求。”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说。

  城市生活通常忙碌而紧张,文化产业和放松型消费往往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欢乐和希望。在经济危机的推波助澜下,电影业恰到好处地成为一剂安慰良药。

  对此,电影产业链的上市公司也有相当的自信。华谊兄弟在半年报中这样描绘蓝图:经济增长时,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用于文化方面的支出相应增加,电影市场繁荣。而在经济衰退时,居民的收入水平虽有所下降,但受消费习惯的影响,电影消费群体用于电影方面的支出并未同步减少,电影市场不会必然同时陷入低谷,甚至还可能出现增长。

  有业内人士开始建言献策,中国本土电影应借助“口红效应”,抓住良机,开始一次逆风飞扬的突破。

  因此,在大多数产业收缩战线时,包括电影院线在内的“放松型消费”产业仍在扩张。这些产业有一些共同点,它们的周期性都不强,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较小,同时又具备广阔的增长空间。

  这种增长的趋势契合了“口红效应”的要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在于行业自身的轨迹。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近年来文化消费已成为新的热点,同时得益于文化产业政策的搭台,这才有了影院产业的争相唱戏。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8版 )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专 题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院线扎堆谋上市 日增十屏抢终端
补贴政策不明朗 校车普及难乐观
放松型消费与口红效应
舜天船舶年息18%放贷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