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9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链 接TitlePh

VISA与银联10年恩怨

2012-09-2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蔡恺

  证券时报记者 蔡恺

  维萨(VISA)和银联由师徒关系演变到竞争关系,中间历经10年。

  早在银联成立之前维萨即已进入中国。1995年,广东发展银行发行了境内第一张维萨人民币信用卡,由于那时中国银行卡业还处于“蛮荒时代”,押宝未来中国市场的维萨无形中担当起了“拓荒牛”的角色。2002年3月,由80多家中国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了中国银联,随后银联加入维萨和万事达卡组织,成为两大支付巨头的收单机构。

  银联成立之初,维萨和银联更多是师徒关系。银行卡业内流传甚广的是,当时维萨曾派出专家常驻银联,双方在外卡收单、芯片卡推行、国际认证等方面保持着紧密合作。同时带有银联、VISA标识的双币卡快速增长,一度成为双方蜜月期的见证。

  但这段师徒情很快遭到利益的挑战。首先,从2003年开始,银联迅速搭建起全国性的转接清算网络,目光瞄向国际市场。在要求借用维萨和万事达的网络拓展国际市场遭拒后,银联以港澳地区为起点,自行铺设国际网络。另一方面,维萨谋求入股银联以共享转接网络的尝试也同样遇阻,只能与银联合作发行双标识卡。

  矛盾终于在2010年6月爆发。当天,维萨要求所有维萨银行卡组织的合作银行在中国境外受理带维萨标志的双标识信用卡时,刷卡消费或自动柜员机取现都不得走银联的转接通道,否则将重罚收单银行。银联亦做出反击,一度拒绝接受国内商业银行发行维萨双标识卡的申请。尽管随后双方都曾否认有封杀的动作,但双方的矛盾由此公开化。

  对此,大型国有银行银行卡部人士张越(化名)表示,因为银联利用“境外刷卡消费,境内人民币还款”拓展国际市场,持卡人省去了货币转换费,所以国人刷卡都选择银联通道,令本来在中国就赚不到钱的维萨,连国外的转接费和货币转换费也少赚了,维萨一气之下在海外封堵银联,并向美国政府告御状,接下来上演的则是美国向WTO诉银联垄断中国支付市场这一幕。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8版 )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专 题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产 经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银联VISA之争尘埃未定 外资入华或再辟蹊径
监管层拟修订并购重组管理办法
VISA与银联10年恩怨
杭州银行提前终止一款美元理财产品发行
前海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将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