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上市公司案例 IFC完善北京银行公司治理 提升企业价值 2012-11-16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北京银行的前身是北京城市商业银行。2005年,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作为财务投资者、荷兰国际集团(ING)作为战略投资者,共同出资购买北京银行24.9%的股份。从2005年底至今,北京银行总资产从2300多亿翻了四番到超过10000亿,利润总额从10亿增长到100多亿,在全球千家大银行的排名由原来的431名提升到132名,是中国人均创利能力最强、经营管理绩效最优的上市银行。 作为北京银行的外资股东,IFC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推动北京银行公司治理不断完善: 更新治理理念 2005年IFC投资入股协议签署的前夜,时任中蒙区首代、现任IFC副总裁冯桂婷女士给北京银行董事长写信特别强调公司治理的重要性。IFC入资后,立即聘请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组织对北京银行董事会的培训,致力于用国际先进治理理念“武装”董事的头脑。 平衡利益关系 IFC的入资使北京银行形成了国有股、法人股、外资股、个人股共同结构合理、适度分散的多元化股权结构,还在北京银行和ING之间起到了制衡作用。有一次董事会决策过程中对某个提案冲突非常激烈,另一外方董事坚持要投反对票。在休息过程中,IFC方代表叶迈克先生给外方董事讲北京银行为什么这么考虑,因为中国的市场就是这样的,现在有机会就要抓住,最后说服了外方董事。 提高决策水平 作为全球运作的投资者,IFC无论是对股东大会议案还是对董事会的议案,几乎都是用成本、利润、股东价值等财务指标来考核,推动整个董事会和管理层真正用更为“市场”的方法思考决策。 提升董事素质 除积极组织对董事会培训外,IFC推荐的董事叶迈克先生勤勉尽职,彰显出积极的示范作用。迈克是美国人,但精通汉语,而且对中国市场十分了解。他高度关注外界环境变化及其对银行的影响,几乎对每个董事会议案都会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引起董事会层面的深入讨论,在董事会中具有明显的“鲶鱼效应”。 IFC正是通过高层交流、投资团队、派驻董事和治理专家协同作战,将资金和知识同时注入,系统性地支持银行持续提高董事会的决策能力,不断完善公司治理。 本版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