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12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英雄不问出处 基金招人应不拘一格

2012-12-10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张哲

  商品期货、国债期货、对冲基金,基金专户投资范围放开,备战期货以及期货衍生品成为各大基金公司战略发展方向。不过,人才短板成为制约基金业的一大难题。

  日前,一家期货公司人士去几大基金公司进行商品期货的合作路演。路演下来,他向证券时报记者感慨,公募基金的人才储备以及专业水平让他不敢恭维。“虽然基金公司专户做期货的很多都是名牌大学研究生、博士生,甚至不乏国外名校留学的海归,但是具体业务方面,需要弥补的东西还很多。这块也是制约目前基金专户筹备期货产品的最大难点。”

  这位期货人士路演后的感慨其实并不夸张。有基金公司专户人士也曾表示,专户的期货产品从开发到具体投资,人手一直非常紧张。“公司通过猎头招来的人不干活,也不走,占着名额,真正能干活的人不多。人手总是很紧张。”

  奇怪的是,既然需要懂业务、能干活的专业人士,以公募基金的薪资水平直接去期货公司挖不是轻而易举?对此,有期货公司人士分析认为,公募基金以专业化自居,用人门槛比较高,喜欢用高学历精英,尤其在这些期货、对冲等高智商业务上,用人更看重学历、背景,因此用人偏好有海外求学、工作经历的。而期货公司的人大多学历、背景不敌公募基金,即便是做得很好的期货人,也有学历很低的“草根”,根本入不了公募基金法眼。而高薪挖来的海归,缺乏国内期货实战经验,往往空有理论,却不能干活。

  高门槛将一批能干活的“草根”拒之门外,却请进来了一批不能干活的海归,因此最终还是无人干活,有业务需要时只能依靠外聘期货公司临时救火。这就是目前公募基金面临的窘境。在眼下这个券商资管、信托、银行理财、私募各大机构纷纷抢跑的开放时代,公募基金高门槛用人制度可谓自掘坟墓。

  诚然,公募基金长期以来秉持用人高门槛制度,为这个行业拢聚了一批出类拔萃的投资人才。不过,用人还需因地制宜,王亚伟这种A股投资牛人都在香港成立对冲基金了,基金业也该在人才流失之后多进行反思用人方针:贵的不一定适合,要不拘一格招人才。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银 行
   第A006版:专 题
   第A007版:市 场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基金经理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公 司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综 合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数 据
   第D003版:数 据
   第D004版:数 据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头号重仓股醉倒 拖累偏股基金跑输大盘
蓝筹股发威 金融超大盘等指基业绩转正
拿到批文就发行 基金发力冲刺年终规模排名
博时国泰试水股指期货 规避市场风险效果初现
基金快报
招商理财7天基金3天募集50亿
金鹰货币基金首募超29亿
英雄不问出处 基金招人应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