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12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拍岸涛声TitlePh

我国急需重建野生海洋资源体系

2012-12-10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吴智钢

  2012年12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发展海洋经济。”笔者认为,要发展海洋经济,首先就要保护好海洋资源,并且急需重建业已区域枯竭的海洋野生资源体系。

  最近一两年频频发生我国渔民在邻国海域捕鱼而被捕的事件,凸显出我国海洋野生资源已经趋于枯竭这一残酷的事实。我国海洋资源长期缺乏完善的保护法律和制度,加上长期的只取不予,过度捕捞和开发,是导致我国海洋野生资源趋于枯竭的根本原因。为了留给子孙后代一个有鱼有虾的海洋环境,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建一个拥有丰富野生资源的“美丽海洋”已经时不我待,各级政府和我国百姓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通过建立必需的法制制度,树立合理开发和合理捕捞、合理养殖的规范,并且建立大规模的合理分布的公益性放养基地,才能有效地重建我国的海洋野生资源。

  海洋野生资源趋于枯竭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岛屿海岸线长1.4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总长3.2万多公里。此外,我国还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拥有较大海湾150个。我国浅海渔场占世界浅海渔场的四分之一,其中生物种类繁多,海洋野生资源曾经十分丰富。

  既然如此,我国渔民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不辞劳苦地远赴外国的海域去捕鱼?原因很简单,尽管我国拥有辽阔的海疆,但目前我国的野生海洋已经趋于枯竭。相关的数据表明,从2001年开始,在我国野生海产品捕捞最大的海域东海,野生海产品捕捞量已经呈逐年下降趋势。

  在我所喜欢的海钓活动中,也可以从微观上,证明了我国野生海洋资源的趋于枯竭。10年前,钓友们在深圳市近郊的盐田海边可以轻易地钓上许多一两斤重的海鱼,而现在,即使去离市区更远的南澳出船钓鱼,要想有好收获也不是轻易的事情。此外,2010年以前,在深圳市大梅沙滩钓,一天钓五六斤沙尖鱼是容易的事情,可是,自从2011年日本发生核电站爆炸事件之后,去年和今年,人们在深圳周边的沙滩上已经很难钓到沙尖鱼了。

  野生海产品资源的趋于枯竭,不仅仅将会对我国渔业生产和渔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沉重的话题:“我们可以将一个严重缺乏野生海洋资源的海洋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吗?”如果没有一个“美丽海洋”,那么,我们建设的“美丽中国”将至少是不完整的。

  海洋资源枯竭的几个主因

  根据笔者的调查和分析,我国海洋野生资源枯竭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随着中国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包括海产品之内的水产品的消费需求大幅增长,并且有继续大幅增长的趋势。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010年9月22日报道称,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捕获和消费的鱼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美国名列第三。报道称,当年中国鱼类年消费量为1360万吨,但中国人均鱼消费量比美国低。另外有数据统计称,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已从1990年的11.5公斤增至2006年的25.6公斤,预计至2020年将再增40%,达到人均35.9公斤。

  其次,过度捕捞造成海洋野生资源趋于枯竭。北欧金融集团格里特利尔银行曾经于2007年11月在上海发布一则“中国海产品产业报告”,称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产品生产国,此项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海产品生产总量为5100万吨,已占全球总量的35%;2006年中国海产品出口近80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三。随着我国渔业部门捕捞设备的现代化和探鱼雷达等科技手段的应用,我国的海产品捕捞量已经超出国内需求量,随着我国海产品的大量出口,我国海域的海洋野生资源趋于枯竭,近年来我国海域的捕捞量已经出现负增长。

  其三,工业污染导致海洋资源损失。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工业化进程十分迅速,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领先于全国的水平,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近海海洋环境的污染,从而造成了海洋资源的损失。有研究报告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一直比较严重。其中,近海水质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从1992年的10万平方公里,上升到1999年的最高值20.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以14.6%的速度增长。1999年以后,我国的海洋环保工作初显成效,总体污染状况得到改善。我国三大河流黄河、长江和珠江的出海口,一度成为所在流域的主要排污口;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成长,渤海近海区域曾经是全国各海域当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海域。

  其四,海洋资源保护法律的缺失,客观上纵容了渔业的过度捕捞,也放纵了经济活动对海洋资源的侵害。我国目前没有以直接保护海洋资源为名义的法律,一些涉及到海洋资源的法律,如《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在保护海洋资源方面,也整体上缺乏有效的执行。

  急需建立保护和重建机制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配套建设“美丽海洋”;而“美丽海洋”必须拥有丰富的野生资源。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对此应该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保护海洋资源的机制,并且重建部分业已损失的海洋资源。

  一、需要法律法规护航。我国应该制定《海洋资源保护法》,制定可操作的具体细则,并且应该成立相关的执法队伍,使法律法规能够得到执行。笔者在渔村调查时发现,在我国海域炸鱼、电鱼的事情屡屡发生,这种灭绝一切鱼类、极大破坏资源环境的做法必须得到切实有效的制止。

  二、应该建立有序开发、可持续开发的机制。在很多国家,建立了很具体的规定,在什么地方可以捕什么种类的鱼,多大的鱼可以捕,多小的不可以捕,都有具体的规定,我们应该仿效这些制度。笔者在深圳某海域发现,当地一片海域被某公司承包养海胆,结果具有“海底推土机”的海胆一年内就把这片海域丰富的海藻全部吃光,使这片海域变成了“海底荒漠”,类似这种极度破坏综合资源的开发应该得到制止。

  三、设立海洋保护区,建立人工鱼礁区,坚持长期放养人工种苗。最近,澳大利亚宣布将某海域划定为海洋保护区,这种做法值得我国仿效。深圳市几年来在周边海域使用建筑材料建立了4个人工鱼礁区,以利于野生海鱼的休养生息,这种做法值得在全国推广。惠州市和深圳市长期坚持在每年适当季节,向大海大量放养人工繁殖的鱼、虾、蟹、贝类种苗,这种做法也值得向全国推广。

  四、加大力度整治海洋污染。中央有关部门应该对全国沿海沿江的污染做出全局性的治理安排,并从财政拨出专款,用于治理海洋和江河的污染,对目前仍然在污染海洋和江河的排污源进行净化或者关闭,还海洋江河一片蓝天,还海洋江河一汪洁水。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银 行
   第A006版:专 题
   第A007版:市 场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基金经理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公 司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综 合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数 据
   第D003版:数 据
   第D004版:数 据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站在人的立场上写作
我国急需重建野生海洋资源体系
页岩气开发:机会还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