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12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应对通道业务惨烈价格战 信托深耕信贷证券化自留地

2012-12-12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张伟霖
官兵/漫画

  证券时报记者 张伟霖

  随着券商与基金的入侵,信托公司通道业务面对的价格战将愈演愈烈。与此同时,信托公司受困于展业时的隐性成本高企,相关业务发展空间受到大幅挤压。

  不过,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在当前的价格战中,并非所有的通道业务都是鸡肋。今年重启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对信托公司通道业务而言,可谓是最后的政策红利。

  通道业务惨烈价格战

  资管新政出台后,券商在“银证合作”这类通道业务上野蛮生长,给信托公司带来巨大压力。

  “目前此类通道业务的中间费用压得很低,市场竞争的惨烈程度已远远超出2009年银信业务的混战阶段。”近日曾拜访深圳各大银行的某信托公司高管表示。

  据该高管介绍,从他此次拜访的各家银行情况看,成本是后者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银行作为发包方的目的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为了调整信贷结构”。

  “对于通道业务的价格战,大家其实都有预期。”据该高管介绍,此类业务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以前由信托独享通道业务红利时,各信托公司为招揽银信业务曾打过价格战。在2009年初,信托公司银信业务的收费标准还能维持在3%。到5%。的水平,但很快就有信托公司为了拼规模,一度开出0.3%。的价码来抢业务,这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为此,信托协会不得不召集信托行业龙头签订自律公约,以抵制恶性竞争。而现在的情况是,券商也加入抢食,那就意味着国内能做通道业务的金融机构数量大增。此外,竞争过程中,券商比信托公司更有狼性。”

  银证通道业务只是此前风生水起的银信业务的翻版,只不过通道工具由信托公司的单一信托换成了券商资管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其交易结构大致为,银行理财资金投资于券商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券商再根据银行的要求购买指定的信贷资产或票据资产。

  据信托业人士介绍,目前作为甲方的银行根本不愁找不到对手交易。在券商资管大规模加入竞争之前,信托从事这块业务的佣金率普遍维持在3%。左右。但目前的通道费率已降到0.5%。以下。在这种费率水平下,信托公司开展银信业务赚钱越来越难。

  隐性成本高企

  在下一阶段,信托通道业务面临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因为近期监管部门已批准基金管理机构设子公司开展专项资产管理。对此,上述信托公司高管预计,通道业务费率将进一步下滑。

  该人士判断的依据在于当前各金融机构开展通道业务成本上存在巨大差异。与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相比,信托公司开展通道业务隐性成本最高。

  2011年银监会发布了《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以下称《办法》),其中要求信托公司从事各类业务的同时,需要对应消耗信托公司的净资本。以防止信托公司出现过高的业务杠杆,增强信托公司抵御风险能力。

  举例而言,某信托公司管理着1000亿元规模的信托资产,其各项业务对应着的是10亿的公司注册资本。如果该公司要扩大现有资产管理规模,就必须增加相应的注册资本,这也意味着信托公司的股东必须掏出真金白银再投入或者将历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历年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这种政策限制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在正常展业成本之外,又变相增加了展业时的成本投入,这令信托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有所下降。为了保证公司ROE不至于下降,信托公司不得不对各项业务进行策略性的比重控制,尽量选择成本投入更低、产出更高的业务品种。

  而为了增强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减轻信托公司对于银行的依赖,在银监会印发的《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中,银信业务虽然收益相对其他信托业务而言可谓最低,但对应消耗的净资本却位列各项业务之最。以上述案例而言,如果信托公司再增加1000亿元规模的银信业务,那对应消耗的注册资本可能是20亿元甚至更多;如果增加的其他信托业务规模,对应消耗的注册资本可能也就十多亿元。

  这种隐形成本的存在,使得信托公司不敢大量增加银信业务,也不敢像《办法》颁布前那样随意降低银信业务费率,因为这可能会让信托公司股东在该业务上“变相亏钱”。

  根据《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单一融资类信托业务的风险系数均在0.5%以上;而按照2012年11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修改〈关于证券公司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标准的规定〉的决定》,在资管业务风险资本准备中规定定向理财业务风险资本准备的标准分为五个档次:连续3年评为A和评为A、B、C、D四类的券商,相对应的风险资本系数分别为0.2%、0.3%、0.4%、1%和2%。

  这意味着,若不考虑券商和信托公司净资本差异,两者分别开展定向理财业务和单一类信托业务时,评级为A、B类的券商将具有风险资本计提系数较低的明显优势。

  而更具优势的是各家基金公司正抓紧筹备开业的子公司。它们从事通道业务时,目前没有政策要求计提风险资本准备。也就说,在上述三类金融机构中,基金子公司更具备大打价格战的优势。对此,上海某信托公司高管说,“就算费率降到极致,基金子公司也能躺着赚钱。”信托公司调整业务的最好办法,就是去控股一家基金公司,再将所有的通道业务扔给未来的“孙子”公司。

  守住最后的自留地

  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在当前资管业务大战中,并非所有通道业务都是鸡肋。今年重启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可谓信托公司在通道业务上的最后政策红利。

  南方一家信托公司高管对记者说,在今年开闸的500亿元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没有一单业务能离开信托公司。而这500亿资产证券化规模,仅相当于当期33万亿元银行中长期贷款余额的0.15%,不良贷款余额的12%。相信监管层明年还将进一步加速放开相关领域,相信这块业务将成为下一阶段信托资产规模超速发展的增长点。

  方正东亚信托研究发展部王亮认为,目前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准入条件及审批程序方面的相关政策,对信托公司极其有利。

  据王亮介绍,信贷资产证券化整个业务链条涵盖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受托机构、贷款服务机构、资金保管机构、证券登记托管机构、其他为证券化交易提供服务的机构和资产支持证券投资机构等。

  而在当前相关规定中,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的要求是:“受托机构为由依法成立的信托公司或银监会批准的其他机构担任”。王亮认为,监管部门主要考虑到信托公司在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和破产隔离的保护机制,在受托人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而这种政策细则方面的明确,也让信托公司无需担心券商或者其他机构抢走其受托人地位。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某种意义上成了信托公司最后的自留地。

  不过,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由银行主导发行,信托公司在其中发挥的主要是受托人通道功能,在主动管理证券化产品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

  王亮认为,未来信托公司应该尝试在产品交易结构设计、信用升级、产品推荐等方面有所突破,在资产证券化中发挥更重要的功能,成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组织者。这也会给信托公司带来长期稳定的盈利模式,这有助于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第A001版:头 版(今日6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信 托
   第A006版:专 题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综 合
   第B004版:公 司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行 情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数 据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
   第D037版:信息披露
   第D038版:信息披露
   第D039版:信息披露
   第D040版:信息披露
应对通道业务惨烈价格战 信托深耕信贷证券化自留地
金融深化背景下的信托创新
农行获准发行不超500亿次级债
工商企业类信托受捧 发行额连续两年暴增
新华保险9.42亿A股及6.37亿H股下周一解禁
稳健中追求灵活,把握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