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12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英仕曼亚洲区总裁:对冲基金步入低杠杆新时代

2012-12-1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姚波 邱玥

  证券时报记者 姚波  见习记者 邱玥

  随着国内对冲私募的崛起,海外私募也正在着手布局中国市场。日前,证券时报记者从英仕曼(Man Group)亚洲区总裁Pierre Lagrange获悉目前全球对冲基金的最新发展态势,以及海外对冲对中国市场的关注点。英仕曼是世界最大的证券市场公开上市的对冲基金运营商之一,Pierre Lagrange在投资组合管理及投资研究方面拥有超过24年经验。

  对冲基金步入新纪元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经历了高杠杆的阵痛后,目前对冲基金的发展已经步入新纪元。Pierre Lagrange指出,目前海外对冲基金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多元化和降低波动性,杠杆的使用比率也较之前降低。

  他说,尽管杠杆降低,通过采用更好的管理模式,总体收益率并没有降低。由于对冲基金可以采用多空头、相对价值、统计套利、全球宏观及管理期货等多种手段来管理资产,投资标的也不仅仅局限在二级市场,业绩回报与大盘表现相关度更低,总体投资回报风险分布更加分散。此外,海外对冲基金的规模不大,主要收入来自业绩提成,这种收入模式促使对冲基金管理人为了寻求超额收益,在资金管理方面也会追求不仅仅强于市场,而在于提高给客户的绝对收益。

  关注中国机会

  海外对冲基金比较棘手的一点是,由于影子银行的崛起,客户可以轻松获得高收益,从而往往导致资金流失。Pierre Lagrange指出,目前中国也遭遇了相类似的问题,由于存在大量影子银行的理财产品,导致资金对股市热情不高。

  他指出,目前国内某银行曝出的产品问题,就游走在是否会获得银行担保的边缘,需要观察解决这一问题带来的趋势性影响。此外,他还表示,中国市场对了解全球市场至关重要,在过去5年内,国内市场吸引度也越来越高,非常希望有投资中国的机会,目前比较关注市场效率低环境下一些管理优秀、具备改善空间的公司。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2版)
   第A002版:焦 点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要 闻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银 行
   第A008版:市 场
   第A009版:焦 点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A013版:专 题
   第A014版:文 件
   第A015版:文 件
   第A016版:文 件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专 题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基金经理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公 司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综 合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数 据
   第D003版:数 据
   第D004版:数 据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价值风格重归主流 中流砥柱还看银行
经济乐观预期引燃股市 金融地产充当先头兵
英仕曼亚洲区总裁:对冲基金步入低杠杆新时代
新商业模式 动摇传统“价值”
量化宽松政策持续 黄金明年继续闪亮
国投瑞银基金:中短期底部或已明朗
看好一体化定位的 民营油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