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12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中国万向信托公司董事长肖风:TitlePh

财富管理将迎来10年大发展

2012-12-1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中国万向信托公司董事长肖风

  我个人经历了基金公司、保险资产管理、信托公司,跨了三界。近年来,资产管理行业发生了很多变化。现在,各类理财产品超过26万亿,其中银行理财产品余额8.9万亿、保险6.9万亿、信托6.58万亿、基金3万亿、券商1万亿、其他1万亿。利率市场化开始了,预计要10年时间,大的资产管理行业都会有大的发展,最乐观的估计,未来10年有100万亿的资金要从银行搬家到理财市场;最悲观的估计,理财市场也有30万亿的新增规模;取一个中间值,大约有50万亿~70万亿,将由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基金来瓜分,大家都有增长空间,关键是从中分得多少蛋糕。

  2007年底,公募基金资产规模3.4万亿,保险是2.8万亿,现在保险7万亿,基金3万亿,保险增长了一倍多,增长更快的是信托,2007年底3900多亿,增长了20倍。信托到底有什么驱动力?主要驱动力还在产品,关键是回报,信托这几年平均有10%的回报,而且是刚性兑付,无风险收益,钱肯定会流过去。

  现在,各监管部门都在放松监管。信托能做的,大家都能做,信托开始感觉到压力了,信托虽然有6万多亿,但完全是从贷款、融资角度来开拓的,隐含的监管要求是刚性兑付。而券商的客户风险承受能力都很高,客户都明白高收益一定对应高风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券商做通道业务更有优势。而信托面临的问题是:到底把自己算作货币市场的机构,还是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实业的机构?因为信托的监管框架是基于货币市场的,如果什么都做,会有冲突。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2版)
   第A002版:焦 点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要 闻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银 行
   第A008版:市 场
   第A009版:焦 点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A013版:专 题
   第A014版:文 件
   第A015版:文 件
   第A016版:文 件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专 题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基金经理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公 司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综 合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数 据
   第D003版:数 据
   第D004版:数 据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市场动荡加剧 机构投资者面临挑战
我们对基金业很有信心
改革股票发行制度 恢复投资者信心
财富管理将迎来10年大发展
信托业发展依靠三大红利
美共同基金认购费下降明显
基金业投资能力有优势
投资进入立体作战时代
最有优势的是银行其次是券商
明年金融市场仍将动荡
上创信德总经理秦曦:
以做实业心态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