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12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多只拦路虎挡道 基金子公司股权激励只闻楼梯响

2012-12-1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付建利 张哲

  证券时报记者 付建利 张哲

  第二批基金子公司日前获批,但业内此前颇多期待的股权激励却并未成行。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基金子公司股权激励之所以“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主要是受风险防范、政策障碍、流动性等因素影响。

  “股权激励是好事,但真正实施起来,其中问题不少,是管理层和整个行业此前都没有预料到的。”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说。

  风险防范:

  切断利益输送是关键

  一家已上报子公司方案的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股权激励不复杂,只要股东各方能够内部谈妥。”不过,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这个工作看似容易,其实很难。“我们开始着手的时候,想得很简单。但是后期真正准备起来,律师参与进来,才发现障碍不少。”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负责子公司方案的人士表示。

  首先,股东是否愿意成立子公司?合资基金公司在子公司方面不积极,与外方股东不愿意再次出资有很大关系。而想成立子公司的基金公司,股东方又多是国有控股企业。根据子公司设立的法规,基金公司母公司只要控股就行,股权激励的部分,理论上可以有49%。

  不过,49%也只是理论上的,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目前业内探讨的最高比例也仅有30%。由于基金公司的股东大部分是国有控股企业,有些甚至涉及国资委批复,更有难度。并且,这部分股权具体由谁来持有没谈妥,一些基金公司的方案中,将子公司核心管理层作为这部分股权的持有者。“公司领导最近会议就是在讨论这个问题,母公司的领导是否也持有子公司股权。”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有基金监察稽核人士指出,这种模式最终肯定走不通,原因在于,母公司高管持有子公司股权,可能造成母公司优势资源向子公司倾斜。

  “关于利益输送、风险隔离,国有控股公司设立子公司都有这个问题,这不是基金业的问题,以前国有企业改制中也有类似问题。”上述子公司负责人称。

  另一方面,也有子公司相关知情人士表示,子公司是高管持股,还是全体员工持股,业内也有分歧。据了解,目前讨论的股权激励,仅限于子公司核心高管。

  政策障碍:

  国资委系统公司遇难题

  目前国内基金公司的股权结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国资委系统的基金公司,比如华安基金的股东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均属于上海国资委名下的企业;另一类是财政部系统的基金公司,比如一些银行系基金、信达澳银基金公司的大股东均由财政部注资成立。

  2010年9月,财政部联合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于正式出台《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通知》,这实际上也意味着财政部系统的企业员工持股计划口子再次打开,“就财政部系统的基金公司来说,子公司搞股权激励是没有政策上的障碍的,就看母公司的股东是否批准子公司搞股权激励。”一家基金公司高管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但是对于国资委系统的基金公司来说,2008年10月,国资委发布《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其中有一项规定是严格控制职工持股企业范围。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及其各级子企业改制,经国资监管机构或集团公司批准,职工可投资参与本企业改制,确有必要的,也可持有上一级改制企业股权,但不得直接或间接持有本企业所出资各级子企业、参股企业及本集团公司所出资其他企业股权。

  这意味着,国资委系统的基金公司员工也“不得直接或间接持有本企业所出资各级子企业、参股企业及本集团公司所出资其他企业股权”。有业内人士因此表示,“基金子公司的股权激励,其实是受到了现有政策制约的。”在近期基金公司人士和证券法律界人士的一次讨论会上,有业内人士表示。

  “证监会虽然原则上同意了基金子公司的股权激励,但国资委事实上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激励有限制,两者之间的矛盾如何调和,需要基金子公司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的具体细则尽快出台。”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高管表示。

  变现不易:

  股权流动性不足成隐忧

  对于基金子公司的股权激励,尽管不少业内人士翘首以待,但也有一些基金公司的高管和业内人士反应冷淡,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高管就明确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不大感兴趣,理由主要在于以下三点。

  一是从现有的基金高管来说,大多是职业经理人,干不好就要下课,或者在人事调整中被排挤,“总经理大多是股东定,老总换来换去是常有的事,万一我哪天不在这个位置上,投进去的钱以后谁来帮我负责?”上述基金公司高管反问道。

  其次,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的诸多限制逐步放开,未来私募、券商、保险、信托、银行可能都可以进行公募业务,基金子公司的牌照将不再是稀缺资源,既然不是物以稀为贵,基金子公司的牌照含金量就大大下降,万一以后子公司业务搞不上去,高管和员工投进去的钱何时能收回来?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第三,任何金融产品,包括股权,要变成真金白银,必须经过一定的市场渠道变现,流动性至关重要。但基金子公司的股权流动性其实是很差的,“流动性是金融行业里最值得关注的东西,花钱买来的股权以后卖给谁?都是需要认真考量的问题。”上述人士表示。

  此外,还有基金业内人士表示,大基金公司或股东实力强大的基金公司子公司盈利的可能性更大,比如一些基金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如果股东实力强大,包含证券、保险、信托等多个金融牌照资源,并且还有实业,基金子公司就可以通过充分挖掘和依靠大股东雄厚的资源,走出一条特色化经营的路子来。“基金子公司带来的新一轮竞争,没准是一场‘拼爹’游戏,‘爹妈’厉害的,员工持股才有积极性,否则股权激励的饼画得再大,基金公司的人可能也不大感兴趣。何况基金子公司到底未来该朝哪些方向走,其实大家也都不清楚,这样会降低大家对子公司员工持股的积极性。”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表示。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2版)
   第A002版:焦 点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要 闻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银 行
   第A008版:市 场
   第A009版:焦 点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A013版:专 题
   第A014版:文 件
   第A015版:文 件
   第A016版:文 件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专 题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基金经理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公 司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综 合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数 据
   第D003版:数 据
   第D004版:数 据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多只拦路虎挡道 基金子公司股权激励只闻楼梯响
今年以来新基金募资额 突破6000亿创历史新高
金融股革命引爆基金年终排名决战 景顺核心上投新动力两强争霸
市场仍将动荡 经济寄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