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12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问诊中药

2012-12-1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药企业正在谋求转型,意图在大健康领域“分一杯羹”。同仁堂除大卖保健品外,还推出中药面膜等药妆;云南白药推白药牙膏、养元青等日化产品;贵州百灵重金邀请国际巨星章子怡代言胶原蛋白;东阿阿胶推出桃花姬等“休闲零食”;千金药业也开始进军卫生棉等卫生快消品。广药集团的王老吉凉茶更是赚得盆满钵满。传统老字号中药企业开始跨界涉足日化领域,是自救,还是自毁前程?在昨天甘肃卫视播出的《新财富夜谈》节目中,财经评论员叶檀,百花集团董事局主席黄文荣,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刘宇刚一起来诊断中药,挖掘它的正能量。

  中药企业跨界经营

  刘宇刚:跨界,做得不好就是“不务正业”,做得好就是华丽转身。其实也有不少华丽转身的例子。中药有天然优势,第一个优势就是药食同源,不管它有没有益,至少是无害。第二,用制药的标准去做食品或者日化,这个起点相对来说比较高,尤其现在食品安全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大家对制药企业可能信赖还是多一点。第三,就是品牌方面。如果品牌有一定的内涵,同时它又有外延,这个资源就很宝贵。国外这样成功的案例有很多。比如强生是一个医药公司,同时也是一个快消品公司。可伶可俐,宝宝的爽身粉,都是它的重要的业务。另外一个例子就是雅培,大家知道他是做婴幼儿奶粉的,但是实际上它是全球最大的做风湿性关节炎生物药的企业。

  和药比起来,快消品的营销就没那么简单。同样是中药成分的牙膏,两个品牌也会产生两种结局。云南白药发布三季报,1~9月份公司实现销售收入95.40亿,同比增长23.23%;实现净利润11.23亿元,同比增长30.73%。今年前三季度仅白药牙膏的收入就达到12亿元,同比增长约40%。预计全年云南白药牙膏收入超16亿元。到目前为止,云南白药牙膏市场份额仅次于外资品牌佳洁士和高露洁,排名第三。而曾经头顶“国产牙膏第一品牌”的两面针,随着近几年外资牙膏品牌的围剿,竟主动“缴械”,转战其他行业,牙膏等主业业绩不振;2012年两面针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牙膏销售数据仅为0.46亿元,市场份额已经不到1%,相比2003年辉煌时单年销售4.274亿元的成绩,如今的两面针从巅峰坠落。

  对于中药企业竞相进入快消领域的做法,各方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非处方药协会常务副会长白慧良认为,企业可以走大健康之路,但要由市场来做调控做淘汰,让那些研发能力弱、推广能力弱的企业在市场机制下淘汰出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原副局长任德权表示中药企业走大健康应当做“有特色的品种”,不做低水平的重复。面对中药大健康产业的万亿产值,哪些中药企业能够跨界成功,分食到这块蛋糕,哪些企业会被市场淘汰,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中药研发遇瓶颈

  寻找突围路线

  中药企业“吃老本、轻研发”的情况屡见不鲜。据了解,大部分中药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占比都在1%~2%之间,销售费用的占比却大多在10%左右。而国内西药类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占比普遍在5%以上,全球500强公司中的20家制药企业研发费用占比平均在15%以上。

  叶檀:中药是国宝,但是到底是什么制约了中药的研发这么差?

  刘宇刚:我觉得有两方面,一方面就是企业自身对研发的重视和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可能是体制的问题,包括临床批件、上市许可、上市以后的医保等环节都很关键。以药监局审批为例,中国药监局的审批力量很薄弱。我们曾经就美国跟中国的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人员构成做了比较,大概差了20多倍。美国FDA都是高端的科学家或者是临床医生,经验非常丰富,当然我们也在做很多努力,在往正确的方向走。比如临床批件、上市批准等方面加快步伐,这对于新药的上市是有帮助的。第二就是医保,新药经过严格的临床实验,在安全性、疗效、经济性方面有很多的证据,但奇怪的是中国新药上市以后不进医保目录,而且往往要等好几年。我们医保目录四年一调整。假如期间药上市了,下一波肯定进不去医保目录,可能还要等至少6年,黄花菜凉了,这对于新药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叶檀:黄总,您在第一线,您认为中国药的研发出了什么问题?

  黄文荣:现在中药厂90%以上都是民营的,量看起来很多,但是实质上体块不大,本身的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再加上研发的投入不足,肯定是要面临整合的问题。GMP(良好作业规范)认证出来后,国家会提高门槛,通过快鱼吃慢鱼来整合。现在企业申报的中药可能有1000件左右,但是评审委员会没有一个时间表,不给企业一个说法。现在审批很审慎,不停地让你补材料,补得你自己放弃。委员会也不敢说你不行,毕竟你前面花了上千万的资金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是现状。

  中药在国内发展频频遇阻,“外患”又接踵而来。据悉,日本利用中国古方“六神丸”,开发出了“救心丹”,目前已在国际上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韩国在同仁堂 “牛黄清心丸”的配方基础上改变剂型,研发了“牛黄清心液”及“牛黄清心微胶囊”。

  黄文荣:中医中药的理论中国肯定走在前面,只是日韩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在某一个方面走在前面去了。我个人认为国内中药行业最大的一个缺点是产业化缺失。我们很多的高校,研究成果都在抽屉里面锁着。但是日本不一样,新技术出来以后,马上就运用到成果上面去。

  叶檀:中药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从研发开始,到审批、使用、进出口都面临着一重一重的关口,都非常非常烧钱。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我们把关不严就会泥沙俱下,如果我们不掌握中药的特色,中药就会失去优势。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现实,中国的中药汉方药的研究能力不如日韩,甚至不如德国。我倒不想去说药企去做日化品是“不务正业”,但不管你从事什么东西,如果忘掉本业,我们的中药就此沉沦的话,我觉得实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文字整理:陈靓)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2版)
   第A002版:焦 点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要 闻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银 行
   第A008版:市 场
   第A009版:焦 点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A013版:专 题
   第A014版:文 件
   第A015版:文 件
   第A016版:文 件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专 题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基金经理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公 司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综 合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数 据
   第D003版:数 据
   第D004版:数 据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人口结构变化的挑战与机遇
赴港上市 难以减缓现阶段A股IPO压力
问诊中药
财经漫画
股票市场需要未雨绸缪解禁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