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12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相关新闻TitlePh

摩根大通:不要忽视企业短期贷款风险

2012-12-1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蔡恺

  证券时报记者 蔡恺

  在银行偏爱个人贷款而对企业惜贷的背后,存在着银行对风险孰轻孰重的判断,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周期背景下,该现象尤其突出。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摩根大通发出警告,称市场高估了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这两类银行贷款的风险,企业贷款才是短期内最值得警惕的风险。

  摩根大通在日前发表的名为《中国经济十问》的研报中表示,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的不利形势下,市场对于银行的房地产行业贷款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格外担忧,然而市场高估了这两类贷款风险,企业贷款——特别是制造业贷款、批发和零售贸易贷款的信贷质量可能会在短期内对银行系统构成更大风险。

  摩根大通解释称,首先,企业贷款仍是中国银行业贷款的最大组成部分,特别是近些年来,政府加紧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行业银行贷款的监管,同时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2011年二季度、三季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并未增加,房地产行业贷款规模仅增加1.05万亿元,但中小企业贷款增加了3.76万亿元(约占新增贷款总额的46%),其中小型和微型企业的贷款额接近2万亿元。

  其次,摩根大通认为,企业贷款还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大多数时间里,企业盈利持续下滑,特别是有色金属的冶炼和加工行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行业。

  再次,中国企业的负债率较高。此前,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称,中国企业负债额为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7%,而经合组织认为企业的负债如果占GDP的90%就很危险了。

  摩根大通表示,最需要警惕的是属于企业应收账款问题的“三角债”有所抬头。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2012年3月,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额增至7.1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8%。而且,逾期账款的问题在周期性行业中更为严重。

  摩根大通提醒,上世纪90年代三角债务问题导致中国爆发了银行业危机,尽管目前三角债务的规模相比那时候的水平要小得多,目前将其称之为系统风险仍为时尚早,但未来几个季度,如果问题持续深化,则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2版)
   第A002版:焦 点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要 闻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银 行
   第A008版:市 场
   第A009版:焦 点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A013版:专 题
   第A014版:文 件
   第A015版:文 件
   第A016版:文 件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专 题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基金经理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公 司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综 合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数 据
   第D003版:数 据
   第D004版:数 据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楼市转暖 银行偏爱个人按揭贷款
摩根大通:不要忽视企业短期贷款风险
银行准入证券业宜慎重
五矿期货:坚持走特色化之路
银行业需警惕表外风险传递表内
中国农信系统 累计清算资金突破5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