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12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城镇化不能变成城市化2.0版本

2012-12-2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许虞婕 范为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对我国经济未来5年甚至10年发展战略方向的讨论再次展开,不少经济学者各抒己见,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还能高速发展20年,提出“新结构主义”是繁荣之径;更多的经济学家认为应该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实现经济结构的再平衡。各种思路不胜枚举,而官方目前比较统一的思路是“城镇化”与体制改革,认为“城镇化”是未来10年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大方向,也是我国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回顾过去5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笔者认为以投资“单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不啻于一轮经济跃进。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我国2007年-2011年年均名义GDP增速高达15.6%(2007年为26.6万亿,2011年为47.2万亿)。如按照地方的公布数据,增速则更高,有不少省份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GDP)3年翻一番、2年翻一番的“壮举”。但回过头来再想想,这样的经济增长无非是造成了产能过剩,留下了巨大的生产能力。而需求却不能持续提升:投资需求昙花一现,消费需求无从提振,供需矛盾突出。供需矛盾已成为当前宏观经济发展的首要矛盾。同时,大规模投资还留下了巨大的债务,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债务,显著推高了国家的资产负债率,使得我国经济面临着一定的债务危机风险。

  对于目前这种情况,短期而言,中央通过扩需求来改善“总供给-总需求”失衡的思路还是比较明显:三个方面一起动———加大出口扩外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中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如高铁、军工、核电等,扩投资需求;提出收入分配改革,扩消费需求。应该说,这种思路是正确的,但经济短期企稳后,还必须有更具有战略性的大方向来推动经济发展。而在当前形势下,城镇化被寄以重托。

  结合当前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理论意义不言而喻。统计显示:我国2011年的城镇化率为51.27%,距离世界发达国家平均70%的水平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按每年1%的增长速度,还能继续发展20年。“城镇化”建设还能有效减轻中国当前的城乡二元化社会问题。有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收入差距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农村居民收入提升空间非常大。此外,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还能有效缓解当前中国经济“总供给-总需求”失衡的局面,有效激发国内的投资需求。

  重要意义明确后,如何有效地推进城镇化建设,通过何种途径来继续提高城镇化率就变得非常重要。笔者鲜明地提出观点———城镇化绝对不能搞成城市化的2.0版本。在多年的城市化运作之后,以政府为投资主体、以土地招拍挂及房地产为主要开发模式,是地方政府所熟悉也乐意推进的;房地产商乐于跟进,可将房地产开发由一二三线城市向四五线小城镇推进。但如果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仍然以土地开发为动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那必然是多害叠加。

  第一,城镇地广人稀,单位投入的使用率远低于城市,投资的边际效用很低;第二,经过多年的城市化历程,特别是近5年来的大规模建设,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如果再通过举债进行大规模建设,将有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第三,城市化进程的主导主要是各省市政府,其素质相对较高,各部门还有相互制约,且能比较顺畅地接受中央政府的指导,而如果让县乡政府官员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将会造成县乡行政权力扩张,在县乡政府没有足够投资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的情况下,县乡的城镇化可能演化为简单粗暴的强制行为,搞成中国式“强拆运动”、“圈地运动”。

  那么,城镇化的路径应当如何?笔者认为在城镇化的实施过程有几点必须注意。

  首先,城镇化不能只是钢筋水泥。乡镇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需要的不仅仅是柏油马路、砖瓦楼房,更需要的是对各项居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政府更应该对各项制度,包括医疗体系、社保体系、教育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等等,进行改革、完善,确保农村居民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在此基础上城镇化就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且也符合中央提出的“制度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因此城镇化的关键还在于制度建设。

  其次,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经济社会区域差异明显,城镇化背景复杂。中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同时,区域发展也极为不平衡。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发展差距非常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后,成为国内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实际上已经部分实现了城镇一体化;而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农村工业稀少,除了几个大城市群,很多地方城市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进一步城镇化的空间很大,因此任何一种单一模式均不可能完全适应区域城镇发展需要。城镇化应该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同时考虑各地区的差异,制定相应的对策,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再次,结合中国的区域情况,城镇化应该可以和当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有效地结合。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主要还是在中西部,这一点和西部大开发的对象是吻合的。1999年政府从战略高度,提出了适时开发西部地带的国家战略,提出要统筹兼顾,依靠沿海地带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条件的优势,发挥中部、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推动中部、西部地带城市的发展,逐步建立合理的城镇空间体系。这一思路和城镇化的方针也是一致的。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需要结合国家经济建设重点向中西部转移、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和劳动力价格优势,发展新的增长极,在推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积极改善城镇体系结构,增强地区经济实力,加快城镇化步伐。

  总之,中央提出了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动力,如何走好城镇化这步棋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的未来。笔者在此只是提出自己的拙见,还希望有更多的经济学者、仁人志士共探之。  (作者单位:宏源证券)

   第A001版:头 版(今日64版 )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创业·资本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基 金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综 合
   第B004版:专 题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
   第D037版:信息披露
   第D038版:信息披露
   第D039版:信息披露
   第D040版:信息披露
   第D041版:信息披露
   第D042版:信息披露
   第D043版:信息披露
   第D044版:信息披露
官员集中抛售房产现象需警惕
城镇化不能变成城市化2.0版本
经济悲观预期带来绝佳投资机会
明年将取消3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以张弛有度政策应对就业市场变化